生物医药|医药流通,一个不该被忽视的赛道( 二 )


“两票制”将医药流通多层中间环节压缩为一个配送商环节 , 提高了渠道透明度 , 大量不规范的中小医药流通机构纷纷出局;“一票制”则由医保基金直接与医药企业结算货款 , 流通环节只能收取仓储配送费用 , 经销价差收入彻底消失 , 营收规模将大幅萎缩;同时 , 第三方社会物流加速入局 , 给行业竞争带来新的变数 。
在此背景下 , 行业龙头纷纷加速转型调整 , 行业发展开始展现出一些新趋势 。
变局之下 , 行业现三大趋势1、并购加速 , 龙头企业加速纵向一体化发展
为应对行业变局 , 头部医药流通巨头加速向上下游扩张 , 一边进入终端零售药店和医药电商 , 走“批零一体”和数字化经营模式 , 一边并购上游药品企业和下游医疗机构 , 走平台化模式 , 以更好地应对竞争 。与此同时 , 大量规模小、渠道单一、资金实力有限的药品流通企业正面临市场淘汰 。
以九州通为例 , 一边推进医药流通供应链的数字化、平台化转型 , 依托业内领先的自营医药物流体系 , 加速对上下游客户的覆盖;一边拓展总代总销、药品自产和下游零售药店 , 持续推动产业链纵向一体化转型 , 提高综合竞争力 。
截止2021年6月末 , 公司旗下B2B平台有效供应商2328家 , 覆盖下游终端客户14.43万家;公司总代总销药品品规1340个、医疗器械品规307个;自有品牌涵盖7116个品规 , 另有贴牌业务800多个品规;零售药店“万店联盟”项目签约门店已达 3237 家 , 预计2021年底达到5000家 。
2、处方外流、药店分级 , 加速专业药房崛起
从药品零售格局来看 , 各级医疗机构仍是最核心的药品销售渠道 , 医院药房占据了7成市场 。随着医改推进 , 在药品零加成和“医药分开”等政策推动下 , 医院药店逐步从利润中心回归成本中心 , 医药有较大动力推动处方外流 , 零售药店的销售占比有望出现趋势性提升 。在此背景下 , 以DTP药房(Direct to Patient)、智慧药房、慢病药房、中(国)医馆等为代表的专业药店迎来较好的发展机遇 。
以慢病药房为例 , 药房与当地医保中心签署特殊病种门诊服务协议 , 参保人员在药房买药支持医保支付 , 从而将这部分需求从医院转移到药店 , 既方便了慢性病患者的定期购药需求 , 也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医疗机构的压力 , 对各方都是利好 。相较传统零售药店 , 各类专业药房既能提供医保对接服务 , 还能处理一些基础的药物咨询服务 , 成为零售药店未来转型升级的方向 。
3、医药电商 , 成为新风口
医药电商 , 也是近些年的行业风口 , 尤其是随着大型互联网平台的介入和互联网医院的兴起 , 医药电商步入高速增长期 。据不完全统计 , 2020年我国医药电商销售额达1778亿元 , 较2017年增长142% , 占同期全国医药市场的比例为7.4%;其中 , 网上药店销售243亿元 , 同比增长75.6% 。
新冠疫情的爆发也在悄然改变患者问诊和购药习惯 , 互联网医疗快速崛起 , 据不完全统计 , 截至2021年3月 , 我国已建成互联网医药超过1100家 。互联网医疗推动处方线上流转 , 将持续推高药品线上销售额 。同时 , 为提高药品的安全性和可及性 , 医药电商企业与线下药店广泛合作 , 积极推行“网订店取”“网订店送”模式 , 有助于提升医药电商的渗透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