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内卷、破发……2022年创新药如何“绝地”求生?( 五 )



不过,袁建伟指出,商业合作的出海往后会有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 。“不是所有出海都能成功,这涉及质量和策略的问题 。”
在他看来,很多时候,药企出海是为了在一个细分领域或者细分适应症上填补国外空白 。“目前来看,这是中国技术在国外市场化的一个初探 。一旦打通了,就会形成机制 。”
除了商业交易外,去年国产创新药也相继到海外布局全球临床和申报FDA 。据西南证券统计,国内有2个创新药获得FDA批准上市,另有10个处于NDA/BLA阶段 。“实际上,我们从硬件和软件上已经能够开始和国际去做对接了 。”袁建伟说 。
只是,有人欢喜有人忧 。康弘药业因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停止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失败,13亿研发费打了水漂,股价腰斩 。同样的,还有万春药业的普那布林,因在FDA上市遭拒股价暴跌了60% 。
康弘药业将临床失败的原因主要归结在新冠疫情的影响,而对于万春药业,业内更多是认为其原因在于对海外审批规则的不了解 。但成败乃是兵家常态,即便出海热情高涨,发展数年的国产创新药仍需要摸索 。
而当创新药企在海外“神仙打架”,国内市场同样热闹非凡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不少业内人士嗅到了“收购并购潮”来临前夕的气息 。
当创新药企喷薄涌现,资本热钱入场,加速了创新药内卷,如今的环境已经不足以使每一家药企都能如愿成长为biopharma 。而在这一过程中,理念、战略和体制机制的配合,便决定了这些身处十字路口的药企,能否找到属于自己的路 。
当创新性足够的一方需要弥补商业化短板,临床开发和商业化销售具有规模优势的一方渴求创新,截至2021年12月,国内药企之间合作的项目达到了115个,按照交易金额来看,位列前排的为信诺维、中国抗体与云顶新耀的项目,劲方医药与信达生物的交易,天境生物与济川药业的交易 。
而在这些参与合作的企业中,“医药一哥”恒瑞医药赚足了眼球 。因为在过往上市20多年中,恒瑞医药留给人的印象总是闷头研发,鲜少并购 。而当集采和PD-1销售不佳带来业绩下滑,股价近乎腰斩时,恒瑞医药也不得不紧跟形势谋变 。
不少业内人士都感慨,日益增多的合作是反内卷的途径,而随着研发资源加速整合,中国创新药也会走上美国那条收购并购的老路 。袁建伟指出,早期传统医药企业在追逐利润上存在仿制药的路径依赖 。这其实给了信达、百济这样的企业很多机会,它们在传统药企还没有找到新的突破口时,找到了资本原始积累的方法论,然后借助2015-2020年的第一波创新机会,从biotech变成了biopharma 。而现在,它们正在通过一系列对外合作来打通国内和国际市场体系,使自己能融入到这一群体当中 。
“这实际上是规律发展的必然结果 。”他说道 。“传统大药企缺乏创新的基因,这是他们自身决定的 。”而在熊伟铭看来,由于现下好的创新标的不多,“得再养三年 。”他说,“现在小规模的收购并购时有发生,但像百济神州这种企业也还未见去收购小的创新药企 。”
中国创新药何时真正跨进2.0时代?如今,新的一年已经开启 。
对于一些投资人来说,他们甚至欣喜于过去创新药板块“整段垮掉”的变化 。“对于关注创新本质投资的人而言,这是好事 。”袁建伟说道 。和熊伟铭一样,他们认为“越创新本应越便宜 。”
而在这样的过渡期,身处其中的创新药企,各自也在面临前路上的不同挑战 。
袁建伟坦言:“早期创业公司,需要在研发、运营,对外合作,投资人沟通等能力上技高一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