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花几百万出国,投100份简历被拒:“海归”变“海废”,留学还香吗?

投稿|花几百万出国,投100份简历被拒:“海归”变“海废”,留学还香吗?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快刀财经,作者 | 朱末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
谁能想到,曾被视作“天之骄子”的海归,有天竟会变成前途渺茫的“家里蹲” 。要知道,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留学生中,有6人后来成为中国科学院或工程院院士,在生物、数学、化工、原子能等领域,都能找到他们的身影 。
而如今,豆瓣上却出现了一个“海归废物回收互助协会”,数万名归国留学生聚在这里,吐槽着艰难求职路,其中不乏大量常青藤名校的毕业生 。
投稿|花几百万出国,投100份简历被拒:“海归”变“海废”,留学还香吗?
文章图片

让人绝望的是,这种困境几乎看不到尽头 。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20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显示,2020年,向国内岗位投递简历的海归人员,较上一年猛增33.9%,增幅远高于2019年和2018年 。而应届留学生中,欲回国就业的人数,比2019年猛增67.3%,僧多粥少 。
投稿|花几百万出国,投100份简历被拒:“海归”变“海废”,留学还香吗?
文章图片

图/智联招聘
除了激烈的群体内竞争,海归们还得和国内创下新高的900万高校毕业生竞争,简直是大型“修罗场” 。
本以为海外求学之后,会有更高的竞争力,直到四处碰壁后才发现,预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有多么残酷 。
出国留学,到底是能改写人生的“救命稻草”,还是压倒希望的“最后一根稻草”,没人说得清,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
01 批量生产的留学生,学历不断走向贬值1978年12月26日,52名国家公派访问学者前往美国学习深造 。在飞机的轰鸣声中,新时期留学潮的序幕被正式拉开,留学梦在神州大地投下火种 。
投稿|花几百万出国,投100份简历被拒:“海归”变“海废”,留学还香吗?
文章图片

首批52名赴美留学生在人民大会堂
这批留学生学成后悉数回国,成为了各领域的佼佼者,激荡着国人跃跃欲试的心 。1984年,国家颁布《国务院关于自费出国留学的暂行规定》,打开了出国深造的另一渠道,仅在1985年底,出国留学生的总人数就达到3.8万人 。
越来越多的青年奔向国外,其中就包括我们熟知的的行业大佬:阎焱、熊晓鸽、张朝阳、徐小平等 。他们怀揣梦想,用刷盘子挣生活费,以苦读换奖学金,再次归国后均获得成功,声名显赫 。
投稿|花几百万出国,投100份简历被拒:“海归”变“海废”,留学还香吗?
文章图片

从左往右依次为:熊晓鸽、张朝阳、徐小平
1992年,随着自费留学的全面开放,“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被确立为海归政策的指导思想,给留学潮又加了一把火 。留学人数骤增,从每年上千余人上升至几十万人,留学不再是稀奇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