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条量子芯片生产线有了“火眼金睛”,外媒:脱钩的代价来了

国内首条量子芯片生产线有了“火眼金睛”,外媒:脱钩的代价来了

文章图片

国内首条量子芯片生产线有了“火眼金睛”,外媒:脱钩的代价来了

文章图片

国内首条量子芯片生产线有了“火眼金睛”,外媒:脱钩的代价来了

文章图片



大家都知道 , 芯片是我国制造业的最大短板 , 而造成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 , 国内工业化起步较晚 , 在芯片制造的主要环节落后于人 , 尤其是光刻机 , 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光刻机仅可达到90nm 。
纵观全球光刻机市场 , 能够做到“一枝独秀”的光刻机制造商只有荷兰的ASML , 其生产的EUV光刻机和DUV光刻机无论是从性能上来看 , 还是从出货量上来看 , 都远超日本尼康和佳能 。 也正是因为如此 , 很多国家和地区的芯片企业都希望获得ASML的“青睐” , 台积电和三星也不例外 。

然而 , 在老美的干预下 , ASML生产的EUV光刻机却不能自由出货 , 甚至连DUV光刻机的正常出货也受到了影响 。 可以肯定的说 , 以老美的秉性 , 根本上不可能解除EUV光刻机的出货限制 。
其实 , 自从2018年中芯国际EUV光刻机无果后 , 国内半导体企业对ASML已经不抱有任何幻想 , 同时也认清了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重要性 , 摆在国产化芯片面前的只剩下自主研发一条路 。

让人感到振奋的是 , 就在近期 , 有消息称 , 我国最强量子计算机“悟空”即将上线 , 与其配套的“悟空芯”也正在合肥量子芯片的产线上生产 。 而这条量子芯片生产线上多了一台被称为“火眼金睛”的设备 。
据悉 , 这台仪器的名字叫做NDPT-100损探针电学测量平台——“无损探针台” , 其可以准确无误地识别量子芯片的质量优劣 , 大大提高量子芯片的良品率 , 就好比孙悟空的“火眼金睛” 。

这台设备是由合肥本源量子自主研发生产 , 百分之一百的国产制造 , 其作用不亚于硅基芯片制造过程中的光刻机 。 也就是说 , 在量子芯片制造过程中我们完全不必担心被“卡脖子”的事情发生 。
【国内首条量子芯片生产线有了“火眼金睛”,外媒:脱钩的代价来了】值得一提的是 , 早在今年1月份 , 本源量子就与晶合科技共同成立了量子芯片实验室 , 并建立了国内首条量子芯片生产线 , 目的就是为了从量子芯片设计到封装测试全产业链开发 。
另外 , 在今年4月份 , 本源量子还开发了国内第一个量子芯片设计软件“Q-EDA”——本源坤元 , 可应用在超导和半导体量子芯片自动化设计 。

如今看来 , “无损探针台”的出现 , 不仅意味着量子芯片的良品率得到了保证 , 同时也意味着量子芯片的国产化产业链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
除了量子芯片之外 , 国内第一条光子芯片生产线也预计在2023年建成 。 再加上 , 华为方面还公布了芯片叠加技术 , 就是将两颗不那么高端的芯片叠加到一起 , 实现高端芯片的性能 。 也就是说 , 中国半导体行业正在经历一场能够摆脱对海外企业技术和设备依赖的“蜕变” 。

据公开数据显示 , 全球芯片企业100强中 , 中国大陆就占了42家 , 而全球增速最快的20家半导体企业中 , 就有19家来自中国市场 。 很显然 , 中国半导体行业正在快速发展 。
也正是因为如此 , 外媒才说西方搞“脱钩”的代价来了 , 因为无论是量子芯片也好 , 还是光子芯片也罢 , 这些科研成果都说明未来中国半导体产业链一定会摆脱对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的依赖 , 尤其是光刻机 。 而在量子芯片和光子芯片领域 , 国内企业也一定会将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 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 对此 , 你们怎么看?欢迎大家留言点赞分享 。
关注我 , 了解更多的科技资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