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珍4次落选中科院,被美国评为院士却不愿离开:没祖国就没我

李爱珍4次落选中科院,被美国评为院士却不愿离开:没祖国就没我

文章图片

李爱珍4次落选中科院,被美国评为院士却不愿离开:没祖国就没我

文章图片

李爱珍4次落选中科院,被美国评为院士却不愿离开:没祖国就没我

文章图片

李爱珍4次落选中科院,被美国评为院士却不愿离开:没祖国就没我

文章图片

李爱珍4次落选中科院,被美国评为院士却不愿离开:没祖国就没我

文章图片

李爱珍4次落选中科院,被美国评为院士却不愿离开:没祖国就没我

文章图片

李爱珍4次落选中科院,被美国评为院士却不愿离开:没祖国就没我

文章图片

李爱珍4次落选中科院,被美国评为院士却不愿离开:没祖国就没我

文章图片


二〇〇七年五月 , 沈阳的一个研究院内 , 很多科研工作者已经坐在自己的岗位上了 , 往常他们早都投入工作中去了 , 但今天他们互相看了看 , 都有些怪异 。 “这下好了 , 中科院的脸面估计要挂不住了 。 ”一个研究员面上不显 , 心里却吐槽道 。
时间回到几天前的晚上九点左右 。
“恭喜您被选为了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 ”正准备休息的李爱珍被一通电话打扰了 。 电话是美国国家科学院打来的 。
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 至今只有11位中国科学家得到了这一殊荣 。

李爱珍喜得这一殊荣 , 本应极尽高兴才是 , 但从当下李爱珍脸上平静的神情来看 , 事情好像并不是如此 。
“好的 , 我知道了 , 谢谢 。 ”道完谢 , 李爱珍淡然挂了电话 。
第二天 , 单位的所有人都知道了这一消息 。 人“红”是非多 , 很快 , 各种议论声四下而起 。
原来 , 在此之前 , 李爱珍曾四次提名中国院士名单 , 不料 , 都遭到了拒绝 。
大家在惋惜李爱珍没有成功入选中国院士的同时 , 又不免担心道 , 她会不会立即离开中国 , 到美国就职 。
终究 , 人人所求不同 。 就在众人疑惑之际 , 李爱珍站出来给大家吃了一剂定心丸 。

“不论如何我都不会离开中国 , 我会继续留在祖国 , 为国家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 。 ”她还表示 , 没有祖国就没有她 。
话说回来 , 李爱珍为什么没有入选中科院?她当今的现状又是如何呢?
文化造就心志 , 李爱珍能取得如此成就 , 和她昔日的成长经历分不开关系 。
“搞科研的好苗子”
“有些事情不是我们想如何 , 便能如何的 。 ”每每回忆起自己童年时的经历 , 李爱珍至今心有余悸 。
彼时中国正饱受日本侵略者的摧残 , 因防御力量薄弱 , 中国人民身处水深火热之中 。
无法他救 , 我们只得自救 , 大批有志青年自愿加入了抗日行列 , 其中就包括李爱珍的父母 。

要知道 , 在这之前 , 他们本生活在菲律宾 , 日子虽算不上大富大贵 , 但衣食无忧 , 生活安乐是完全可以保证的 。 但为抗日 , 全家人还是毅然回了国 。
1936年5月 , 李爱珍出生于福建石狮市永宁镇 。
在父母的榜样作用下长大的李爱珍内心笃定 , 无论发生什么事 , 她都不会离开祖国 , 誓死与祖国共荣辱 。
落后就要挨打 , 经历过被践踏 , 被凌辱生活的李爱珍从一开始就深刻认识到 , 唯有自己强大 , 才能不受人欺辱 。
凭借着这股信念 , 李爱珍一路过关斩将 , 1954年 , 成功考取了复旦大学化学系 。
那个时候工作还是靠分配 , 因为其化学专业 , 李爱珍进入了上海一家金属研究所 。 后来她表现优异 , 一路高迁 , 从最初的研究实习员升任到了研究员 。
“你要不要考虑做我的学生 , 学习半导体材料 。 ”那日 , 李爱珍正在专心工作 , 倏然间 , 一个叫邹元爔的男人找到了她 。

原来 , 邹元爔身为研究所副所长观察李爱珍多时 , 看其工作细致 , 态度认真 , 是个搞科研的好苗子 。
面对副所长的厚爱 , 李爱珍犹豫了 。 她想接 , 但又不敢接 。 她深知 , 半导体材料对于国家来说意味着什么 。
“有了这个东西 , 我们国家就会不再受制于人 。 ”科技创造生产力 , 这一点放在任何时代都不过时 。
当今西方国家凭借着自己先前的基础 , 在半导体材料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 相比之下 , 我国还处于懵懂状态 。
我们多番努力 , 但都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进展 , 而与此同时 , 西方国家又对我国实施了技术封锁 。
不得已之下 , 邹元爔只得将希望放在这些新生力量上 。

而恰好此时国家又出台了 , 公派高精尖人才到西方国家研学 , 届时回国报效祖国的政策 。
“不论付出多大的代价 , 我们都要将半导体材料研究出来 , 只有这样 , 昔日落后挨打的历史才不会上演 。 ”
留美学习陌生领域
见李爱珍犹豫不决 , 副所长又进一步向其强调了研究半导体材料的重要性 。 又思想挣扎数日后 , 李爱珍终于点了头 。
1980年 , 经邹元爔力荐 , 44岁的李爱珍成功到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电子工程系 , 成为了一名访问学者 。
做访问学者的日子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 。 从踏上美国领土的那一刻 , 李爱珍便明确 , 她来到美国 , 身上肩负着多大的使命 。
只是 , 心志立起来容易 , 实现起来难 。

李爱珍一直研究的是冶金方面的内容 , 而且还是其中的细支 , 半导体材料方面她虽然也接触过 , 但只停留在皮毛层面 。
而当下 , 她需深入半导体材料的海洋中 , 先弄清楚其中所以 , 再在其中折腾出一朵花来 。
如此 , 李爱珍只得清空自己之前的所有 , 端正心态 , 一步一步从零开始 , 向美国同仁请教 。
起初 , 李爱珍以为只要自己刻苦努力 , 假以时日 , 必定会取得一番成就 , 届时再满载学识归国 。
殊不知 , 她想的还是太乐观了 。
实践是客观认识自己的最好方式 , 还没怎么深入学习 , 李爱珍便意识到 , 在半导体材料方面 , 我们国家落后于人家太多了 。

“这么说吧 , 我们可能还没起步 , 但人家早已掌握最核心的技术了 。 ”
此时 , 李爱珍终于理解恩师邹元爔当年即便冒着犯政治错误的风险 , 也要将她送出国深造的苦心了 。
原来 , 当年因父母是华侨的身份 , 大多数人对李爱珍出国深造一事持否定意见 。 他们担心李爱珍出去了 , 就不再回来了 。
期间 , 是邹元爔一直在坚持 , 力排众议 , 最终才将她送出了国 。
为不辜负恩师的重托 , 李爱珍决定迎难而上 。
恶补英语 , 谦虚向美国同仁请教 , 恨不得24小时待在实验室里……为尽快学有所成 , 李爱珍几近榨干了自己所有时间 。

奈何 , 理想中的结果并没有如期而至 。
因基础太过薄弱 , 李爱珍的研究几乎没有取得什么进展 。 而与此同时 , 她的身体也亮起了红灯 。
“太焦虑了 , 人吃不进去饭 , 睡不着觉 , 严重脱发……”
李爱珍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能够过去 , 属于她的那个高光时刻什么时候才能到来 。
到底还是信念的力量最大 。 低谷时期 , 李爱珍崩溃过 , 哭过 , 但自始至终都没有想过放弃 。
“既然老师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我 , 那我无论如何都不能辜负国家和老师对我的信任 。 ”李爱珍在绝望中咬牙坚持着 。

那日 , 因为课题问题 , 她又照常去拜访了科学家卓以和 。
不同于李爱珍一无所成 , 此时卓以和已在分子束外延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 人称“分子束外延之父” 。
人走的每一步路 , 都有其存在的意义 。 彼时的李爱珍断然想不到 , 不过就是一次简单的拜访 , 竟会奠定其后半生所有的努力方向 。
不探不知道 , 一探李爱珍才知 , 原来分子束外延技术竟如此重要 。 “这么说吧 , 掌握了这项技术 , 我们国家足以傲视全球 。 ”
原来分子束外延技术在激光、雷达、亚稳态材料等方面都是最为核心的技术 , 此后的前景也颇为可观 。
经历过落后就要挨打 , 颠沛流离生活的李爱珍几乎没怎么犹豫 , 便内心笃定道:

“我要学这门技术 , 我要将这门技术带回国内 , 从此不让国人再受制于他人 。 ”
努力的方向有了 , 瞬时 , 李爱珍豁然开朗 。 她将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了分子束外延技术的研究工作中 。
李爱珍意欲尽快学有所成 , 回国报效祖国 。
殊不知 , 欲速则不达 , 因进程太赶 , 进度太快 , 实验期间 , 李爱珍屡屡出错 。 如此 , 之前的努力全然作废了不说 , 还严重影响到了后面的行程 。
李爱珍沮丧 , 心焦 , 但又无能为力 。 “我光想着快了 , 没想着对 。 ”
好在周围的同事们一直在鼓励她 , 因着同事们的鼓励 , 再加上自己的坚毅 , 李爱珍逐渐走出了低谷 。

之后的路 , 李爱珍走得顺利 , 又坎坷 。 每当她做出一点成绩 , 还没来得及欢呼雀跃 , 新的问题便会突发而至 。
好在李爱珍够乐观 。 “问题是用来解决的 , 不是用来抱怨 。 ”
李爱珍戒骄戒躁 , 兢兢业业地继续着自己的科研工作 。 终于 , 功夫不负有心人 , 1981年左右 , 李爱珍几近弄通了分子束外延技术方面的所有 。
回到祖国拒绝邀请
自觉时日已到 , 机会也已成熟 , 隔年 , 她便火速搭上了返程的飞机 。
根据最初设想 , 李爱珍要在中国研发出一门独属于中国的“分子束外延技术” 。
只是 , 能轻易达成的目标 , 自然也不需要他们这些精尖人才出手 。 很快 , 李爱珍便意识到 , 事情远没有她想象中容易 。

相比于外国 , 我们国家的设备太过落后 , 李爱珍的很多研发根本无法进行 。 无奈之下 , 她只得一边循序渐进推进研发 , 一边等待新的机会 。
“挺煎熬的 , 人家就是故意在卡你 。 ”日后回忆起自己当年的经历 , 李爱珍心酸道 。 李爱珍所说的这个人家 , 是美国 。
原来 , 彼时美国已研发出了更为先进的分子束外延实验设备 , 但为保证技术独有 , 一家独大 , 一开始美方便下令 , 严格禁止向他国出口相关设备 。
【李爱珍4次落选中科院,被美国评为院士却不愿离开:没祖国就没我】李爱珍愤懑 , 但又无可奈何 。 她只能等 , 等世界格局发生新的变化 , 等美国松口 。 殊不知 , 她还是太理想化了 。
美国方面迟迟不肯松口 , 迫于无奈 , 李爱珍只得带着工作人员另辟他径 。
“越等我们就越被动 , 时间不等人 。 ”原来 , 从开始等到现在 , 已过去了整整十余年 , 而美国方面始终没有松口的动向 。

李爱珍担心 , 美国方面已造出了更为先进的设备 , 届时 , 本就低他们一头的我方将会更加被动 。
落后必定会挨打的处境 , 她着实不想因为自己 , 再让国人经历第二次了 。
或是冥冥之中 , 一切自有安排 , 就在李爱珍着手准备建立新的团队时 , 一则好消息突发而至 。
1994年为寻求新的平衡 , 美国方面取消了之前的禁令 , 允许向他国输出分子束外延设备 。
李爱珍喜极而泣 。 这一天 , 她等了整整十二年 。
李爱珍马不停蹄地飞往了美国 , 一番激辩后 , 她终于得到了她想要的答案 , 美国同意出口中国一台最为先进的设备 。

有了这台设备 , 李爱珍有如神助 。
六年后 , 李爱珍所带领的团队向国家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 在大家的努力下 , 一台5至8微米波段量子级联激光器横空出世 。
一画开天 , 这台机器的诞生 , 标志着我国成为了亚洲第一个掌握了激光器研制技术的国家 。
李爱珍也成了当之无愧的半导体材料领域的领路人 。
但和众人想象中不同的是 , 对于这样的头衔 , 比起骄傲 , 李爱珍更多的是“厌恶” 。
因为她知道她接下来要面对的是什么 。 果不其然 , 各个国家的邀约纷涌而至 , 话里话外 , 无不是出重金聘请她 , 意欲让她到国外去 。

李爱珍一一拒绝了这些邀约 。
她认为祖国是她获得一切荣誉的基本条件 , 没有祖国这个一 , 她获再多奖都是零 。 “我哪也不去!”李爱珍坚决表明了自己的心志 。
处理完这些事宜后 , 李爱珍又全身心投入到了科研工作中 。 而这一投入 , 算上之前的研究生涯 , 就是整整四十余载 。
期间 , 因其贡献突出 , 各大奖项几近皆被其收入囊中 。 在国内 , 从省到国家级的奖项她拿到手软 , 在国外 , 各种非常有分量的奖项李爱珍也屡次获得 。
只是 , 凡事都不可能一帆风顺 , 于获奖这件事 , 李爱珍也曾到不少麻烦 。
其中最为知名 , 争议也最大的是 , 在1999年到2005年之间 , 李爱珍曾四次提名中科院院士评选 , 不料 , 竟都落选了 。

而在2007年 , 她却被美国选为了美国国家科学院的外籍院士 。
对于此事 , 众人质疑 , 这其中必定有什么“黑幕” , 不然以李爱珍的成就 , 她怎么可能选不上中科院院士 。
然而事实当真如此吗?原来 , 我国评选院士有其严格的前提条件 。
成为院士的条件
只要有2位院士的认可 , 没有超过60岁的科研工作者就可以成为院士;如果年纪再大一些 , 则需6位乃至更多院士 。
而当时李爱珍只有郭景坤院士一直支持 , 所以无奈落选 。
至于美国的评选 , 说起来 , 其本质不过是民建活动 , 相对来说 , 条件也没那么严格 。
当今 , 李爱珍已86岁高龄 , 但她仍旧每天都在工作岗位上认真工作着 , 为新生代引路 。
提及自己之后的规划 , 李爱珍坦言 , 只要她还能动一天 , 她就会努力工作一天 , 只要国家还需要她 , 她就定会竭尽所能 。
-完-
作者 | 刘妮妮
编辑 | 阿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