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吵闹的夜晚》(这才是一曲真实的育儿交响乐)

《吵闹的夜晚》(这才是一曲真实的育儿交响乐)
文章图片
吵翻了天

农场主海登怎么都睡不着......大晚上,海登农场里的动物们话儿真不少——
蟋蟀瞿瞿唱,狗儿汪汪叫,奶牛哞哞嚷,绵羊咩咩闹。
“都给我安静下来好不好?!”海登说。
可是根本不管用,动物们吵吵闹闹乐翻天,海登的抱怨它们根本听不到。
在这段文字里,嘻嘻,宝爸宝妈们是不是找到了一种似曾相识的赶脚?别慌着点头,往下看。
第二天夜里更加吵——
蟋蟀瞿瞿唱,狗儿汪汪叫,奶牛哞哞嚷,绵羊咩咩闹。大马咴咴唤小马,狐狸嗷嗷嗥着往外跑。
“都给我安静下来好不好?!”海登用力喊叫。
可是根本不管用,动物们像炸开了锅照旧吵吵闹闹。
第三天夜里,情况更加糟:
蟋蟀瞿瞿唱,狗儿汪汪叫,奶牛哞哞嚷,绵羊咩咩闹。大马咴咴唤小马,狐狸嗷嗷嗥着往外跑。午夜的火车“哐啷哐啷、轰隆轰隆”一声低来一声高。
“我快累坏啦,拜托你们就安静一会儿好不好?!”海登大声叫。
可动物们照旧吵吵闹闹,远处的火车也在“哐啷哐啷、轰隆轰隆”向前跑。
海登用枕头紧紧捂住脑袋,痛苦地“哎哟哎哟”使劲号。
哈哈,海登不是我,但我完全中枪!我没有什么“农场”,但我有俩“熊孩子”呀。那种喧嚷,不在其间却如身临其境:这哪里是一座农场的夜晚,分明无数“一线”育儿者们一年365天的纷扰日常嘛。
孩子的精力,总是旺盛得惊人。他们永远有做不完的游戏、问不完的问题,永远夜深了还毫无睡意,永远能让照顾者抓狂、崩溃、无语。
但能怎么样?他们是我们的孩子。所以,再抓狂再崩溃再无语,你还得打起精神,奋力应战,而绝无可能,像对一块用厌了的抹布般,随意将他丢弃。所以——
第四天,海登去看望他的动物们:他把汪汪叫的狗儿喂了个饱,又摸了摸刚出生的马宝宝。他叮嘱绵羊不要再乱喊,又为烦躁的奶牛把奶挤好。
这不完全是每一个育儿者每天要做的事情吗?海登不耐烦,发脾气,抱怨,但他必须忠于职守。就如同我们被孩子折磨得多么疲累,最终还得耐住性子对他笑、将他喂饱。
有趣的是,接下来,是一个小意外。
用满满爱意和最大耐心安抚过动物们的海登,究竟能否安静睡一觉?
起初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太多的绘本不都是这样的模式吗?孩子虽天性爱闹,但只要大人给予足够的关注,再加上对的方法,总能“收服”他们的。
但是,我错了(海登也错了)。
那天晚上,海登爬上床,闭着眼睛静静听。
他听到——
这个夜晚的吵闹,比往常有过之而无不及。
海登好失望,也好生气,他叫,他吼,他简直要疯掉。
这可怎么好!难道海登只能醒着崩溃到天亮!
当然也不会。故事的结尾是:浑身解数用尽了的海登,放弃了挣扎,叹着气开始数数……数着数着,竟睡着了,而动物们,也竟都跟着呼呼睡着……
再也不吵,再也不闹,农场的夜晚,终于变得静悄悄。
通常绘本多皆大欢喜的圆满结局,大概意在一箭双雕:既想教育孩子要体会父母辛苦,又想教育为人父母者要给予孩子应有的关注和耐心。
《吵闹的夜晚》有点不同。
这本由澳大利亚弗勒·麦克唐纳撰文、安妮·怀特绘图的绘本,似乎怪异了些,但它确实很好读。不过,相对于孩子,我觉得它带给父母们的阅读体验或许更妙。
育儿是一项浩大工程。有多浩大?吃喝拉撒睡玩,你必须面面俱到、无一不精。别的先不说,单就“睡”这一项,就足以成为很多父母谈之色变的“心殇”。前段时间,《致每个陪睡的妈妈,全世界欠你一个拥抱》这篇文章火爆了朋友圈,为什么?戳中了太多育儿者们的心底痛。
《吵闹的夜晚》是对这种育儿难题之冰山一角的更为生动化的呈现。

反映类似主题的绘本也有很多,但这本,意蕴却更深一筹。深在哪里?就是上文提到的小意外——那个小意外,真的是一个大惊喜。
有太多育儿理论教导我们,和孩子相处要讲究方法、有耐心。你用对了方法,再加上足够的耐心,孩子就会由让人头疼的“小魔王”化身为惹人喜爱的“小天使”。
相应地,在不少绘本里,我们见得最多的就是这样的情形:爸爸妈妈温柔地讲一番道理,想要调皮或者犯了错误的孩子,很快意识到了自己不能那样做,乖乖“听话”了。
可是现实呢?哪有那么美好!我想凡是亲身带过孩子的人都会有体会:很多时候,我们好话说尽,各种道理、各种方式、最大耐心,但是孩子,就——是——不——买——账!!
就如同《吵闹的夜晚》里,即便海登“把汪汪叫的狗儿喂了个饱,又摸了摸刚出生的马宝宝,叮嘱绵羊不要再乱喊,又为烦躁的奶牛把奶挤好”,足够有爱足够耐心,可到了晚上,动物们还是一片吵闹!
是我们的方式不对吗?是我们做得还不够好吗?这样的时刻,很多育儿者会有自我怀疑,特别迷茫,特别受打击。
但我要告诉你:都不是,原因不在你。
那么,是孩子实在太讨厌了?
更不是。孩子其实很敏感。他感受得到照顾者的爱意,而且,也特别希望能回报同样甚至更多的爱给你。他让你抓狂的每一个举动,都不是有意的挑衅,而只是——天性使然。
他不想给你添堵,但他也很难违背自己的天性。

好像太阳清晨升起黄昏沉落,好像春天会多风冬天要下雪,精力旺、爱吵闹,也只是孩子的一种天性。
【《吵闹的夜晚》(这才是一曲真实的育儿交响乐)】最重要的是,面对孩子深夜不睡吵闹不休的折磨,父母也未必总能想出对策、未必总需想出对策。
陪睡,你唱着催眠曲或讲着故事把孩子带入了梦乡自然很好,但有时孩子迟迟不睡,你不堪折磨发了一次飚,或者自己竟先睡着了,那也没什么大不了。
再扩而大之,我们养育孩子的时候,不妨放松一些。能放下的地方,就不要紧抓不松;不能教化之处,就不妨顺其自然随了他去。
那句话怎么说的?“最好的教育,就是放弃教育”。育儿,也讲究有智慧的“无为而治”。
不是完全不管,是不能违背孩子天性。教育不是万能的,违背本性的养育教化,不论用多么精巧的方式来包装,施以多么大的耐心,倾注多少的心血,终究不会有好的效果产生。
具体到细节,我们不能期望小孩总会安静入睡,即便你灯光调得再柔和、催眠曲唱得再舒缓、安抚手法再到位;也不要相信“没有带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带孩子的大人”这样的鬼话。很多时候,无论你多么用力用心,你的照顾、教育,你们的相处、互动,就是会有问题、会不和谐。而原因,却既不在你,也不在孩子。
完美是不存在的。这一法则不光适用于成人世界。在育儿方面,它同样颠扑不破。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尽力之后,接受那并不完满的结果,接受我们不是“无所不能”的事实。
耐人寻味的是,当我们不再日夜思虑歇斯底里,事情,有时反而会朝着我们意想不到的美好方向,蓬勃发展。
正像《吵闹的夜晚》里,当海登无计可施时干脆放弃了通过管控动物们来营造能够安静入睡的环境,他反而渐渐进入了甜美的梦乡;而他的动物们,吵闹够了自然也相继睡着了。
夜晚终于安静。而在此之前,你的煎熬,我见证了。我无法告诉你快速解除煎熬的所谓科学方法,因为没有;我亦不想让你觉得,找对了相处的模式你的育儿征途就能畅通无阻洒满歌声,那只是个幌子罢了。
育儿之路上你曾束手无策?这才是正常。
不过你不必急也不必恼,该好的时候,一切自然会好,想睡的觉,也终究能够有机会补上。
这就是我觉得《吵闹的夜晚》作为儿童绘本却能给予育儿者的最为独特的启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