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你的暖,是不让你洗碗~

01君子远庖不远厨

自打孟子对齐宣王说了那句著名的“君子远庖厨”以后,庖厨之事在中国式家庭中的位置,就颇有些复杂。这五个大字,像尚方宝剑一般,维护着古往今来男人的颜面。
然而时代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着的。大概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近庖厨”的男人就越来越多了。初期还有些扭捏,往往被贴上“妻管严”的标签,所以有谚云:“街头一大怪,男人拖筐去买菜”,到了后来竟逐渐发展成一种风尚。男人脱掉西装系上围裙再一本正经的烧上几个拿手菜,常常被认为是驰骋天下之余另一种别样的帅。
君子远庖厨,然则庖厨之内无君子乎?
如此说来,如果写作“君子远庖不远厨”,那么在这个时代得到的掌声和认同感无疑会更多一些,尽管孟圣人这句话原本与买菜烧饭并没有半毛钱关系。
但是,“不远厨”这件事似乎只限于买菜烧饭,并不包括洗碗。为此,我专门百度了一下,男人下厨房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但是肯洗碗的,倒真的不多见。不洗就不洗吧,偏偏有些人还丧心病狂地编造出什么“男人洗碗,倾家荡产”的言论,底线之低让人叹为观止。
02洗碗这件事儿
在我们家,没有特殊情况,都是由我来负责洗碗。
不过,坦白的说,这个习惯,也是从长大成人以后才开始形成的。
肥猫家亲戚很多,逢年过节总喜欢聚在一起热闹热闹,现在通常是会到县城的饭店里解决,但以前都是在老家自己做,气氛虽然更好一些,但是负担也更重——做饭倒还好,主要是洗碗。因为父母年纪偏大,而妹妹又太小,在多次目睹了母亲的劳累之后,我开始抢着替母亲洗碗。
刚开始母亲也有些奇怪,觉得这好像不应该是男人或者儿子做的事儿,但我的主动和坚持打消了她的顾虑,再加上每次我都会抢在她前面奔向那些盘盘碟碟,慢慢地,她习惯了,我也习惯了。
几年前,母亲意外离世,虽有子欲养而亲不待之痛,但每每想到洗碗这件事,心中的内疚情绪,就会稍稍有所缓解。母恩无以为报,但是至少,在那些共同生活的日子里,我曾经帮她洗过碗,这也是我能给予她的,独一无二的温暖。
也许是洗碗这件事拉近了我与厨房的距离,所以结婚以后,我和妻子从未因“庖厨”之事拌过嘴(其!它!方!面!别!问!)。她在厨房有足够的自主权,愿意展示厨艺就系上围裙烧菜,如果需要,我就在旁边打下手,不需要就在饭后默默地去洗碗。当然,她要是不愿意下厨也没关系,围着厨房转了多年,我的业务领域也早就从洗碗延伸到了做饭——厨艺也还不错。
常言道,熟能生巧,日久生情。任何事做久了,都会有些小小的感触,洗碗这事儿也不例外。厨房里面,你专心地把污垢清理干净,把狼藉归为整齐,很有几分怡然自得。厨房外面,老人闲谈,母女聊天,自也是一番温馨的画面。
有时候,女儿也会跑过来争着替我洗碗,虽然我总是尽量不让她做,但心中还是会感受到别样的温暖。
这种暖,当年母亲心里也流淌过吧。
03爱洗碗的男人
有时和身边人聊起庖厨之事,绝大多数人提到做饭都会眉飞色舞兴致盎然,但通常也会说上一句话,饭可以做,但碗尽量不洗。
联系到“君子远庖不远厨”,不妨再接半句,“有所为有所不为”。
我想,这倒不一定是因为所谓的“男人洗碗倾家荡产”魔咒,主要原因在于:与烹调这件事相比,洗碗的确是一件太廉价,太没有技术含量,也太没有成就感的事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酒店里大厨的工资一定比洗碗工高多了,这反映了社会的普遍认知和价值取向,所以不爱洗碗,从道理上真的无可厚非。
唯一的区别在于,奔波于社会之中,以道理和价值为准则;然而回归家庭,却要服从于伦理和感情。
因为,那些碗筷,终究要有人去洗。就好像家庭生活中,还有无数看起来低级的不值得一提的小事,也终究都需要有人去做。谁来做,怎么做,不仅仅涉及分工,更关乎每个人对于家庭的责任。
常说大丈夫“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那么,“一碗不洗,何以安家?”

即使家政服务非常发达,可以请人代劳一切,但亲人之间那份藉由劳动所传递的情感,无人可及,也无人能替。
所以,我即使没钱没颜,但是不妨碍我用心带给你温暖。哪怕,只是不让你洗碗。

【我给你的暖,是不让你洗碗~】不是因为我爱洗碗,而是因为我爱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