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B站想慢慢长大

 投稿|B站想慢慢长大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新莓daybreak , 作者|黄小芳
B站的营收没有惊喜 。
2022年Q2最新财报披露 , B站当季总营收为49.1亿元 , 同比增长9% , 环比增速连续两个季度为负 。拆分来看 , 游戏、广告、增值服务以及电商业务几个板块的亮点也不大 。令资本市场担忧的还有亏损的扩大 , 本季度B站经调整后净亏损为19.6亿元 , 同比扩大48.4% 。
但B站的基本面依然在增长 。二季度B站月活首次突破3亿 , 同比增长29% 。日活也达到了8350万 , 同比增长33% 。
最令人欣喜的是 , 小破站的用户黏性总是不会让人失望 。
B站正式会员12个月的留存率则为83% ,  13年前首批通过社区考试的正式会员留存率仍高达65% , 此外 , 正式会员数量和月均付费用户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这些都是用户对B站认可的证明 。
一个用户粘性极高的平台 , 却没有与之相匹配的盈利 , 多少令人惋惜 。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 , 核心还是B站商业化起步慢 , 很长一短时间 , 社区属性也令这家视频公司找不到规模化的盈利方式 。
为了维护社区氛围 , 陈睿曾承诺永不在番剧前加贴片广告 。商业化的尝试也谨慎而缓慢 , 上市一年后 , B站的电商业务营收才突破1亿大关 , 此时B站成立已有10年 。
为了增加投资者的信心 , 今年3月份 , B站CFO樊欣曾表示 , 预计将在2024年中期实现盈亏平衡 。CEO陈睿也释放积极信号 , 2022年他将把用户增长和收入增长精力分配从七三分 , 调整为五五开 。
在昨晚的业绩电话会议上 , 樊欣试图再次给人信心 , 表示今年下半年收入将恢复环比增长势头 , 四季度的毛利率也会逐渐改善至约20% 。
总之 , B站在努力让人们相信它依然是一家增长型公司 。就像陈睿在昨晚强调的那样 , 增长依然是B站的最重要的工作 。
但B站身上也呈现出一种撕扯感 。B站想慢慢长大 , 资本市场却迫切想看到它的赚钱能力 。
 增长不增收陈睿在昨晚的电话会议上表示 , 自己对降本增效的理解是增效是重点 , 「虽然现在整个外界的大环境非常有挑战 , 但我在内部依然强调『增长』仍然是B站最重要的工作 。」
他将增长拆分为用户增长和营收增长 。但过去几年 , B站一路高歌猛进的只有用户增长 。
二季度B站的月活突破3亿 , 从1亿到3亿 , B站用了3年多时间 。日活则从2019年Q1首次公布时的3000万增长到8350万 。
投稿|B站想慢慢长大
文章图片

【投稿|B站想慢慢长大】更珍贵的是 , B站保持用户活跃的同时 , 月均付费用户也在稳步上升 , 过去三个季度B站的付费率维持在9%左右 。B站的活跃UP主数量也在增加 , 二季度B站活跃UP主数量达到360万 , 同比增长50% 。正式会员数量同比增长41%达到1.7亿 。
但用户增长的火热难盖营收的遇冷 。
二季度B站总营收49.1亿元 , 同比增长9% , 环比下跌2.7% , 这是B站连续两个季度营收环比下跌 。
同时亏损也在增加 。二季度B站经调整净亏损为19.6亿元 , 同比扩大48.9% , 环比增加18.7% 。过去三年 , B站累计净亏损超过120亿 。
亏损背后的原因 , 是成本的增加 。
二季度B站的收入成本为41.7亿元 , 同比增长19% , B站给出的原因是收入分成成本和内容成本增加 , 其中收入分成成本为20.68亿元 , 同比增长18% 。
高成本也造成了B站糟糕的毛利 。二季度B站的毛利润为7.38亿元 , 相比去年同期的9.89亿元下降34% , 并且从2020年Q4开始 , B站的毛利率就在持续下跌 。
投稿|B站想慢慢长大
文章图片

此外 , 运营费用也在增长 。二季度B站总营费用为29.293 亿元 , 同比增长17% , 虽然销售和营销费用同比下降16%至11.7亿 , 这表明B站获客成本在降低 。但B站行政开支和研发费用的同比增长分别为44%和 68% 。
据晚点LatePost报道 , 为了让钱花的更有效率 , 今年7月B站进行了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 , 商业化部门成为重点变革区 。
B站商业化中台与主站商业中心负责人、副总裁刘斌新离职 , 由B 站副总裁、原运营负责人刘智接任 。商业化的另一版块营销中心也发生变动 , 总经理王旭接替原负责人张振栋 。人事变动带来的必然是新的运营思路 。
 直播担当营收重任自2020年Q4开始 , B站的增值服务业务就取代游戏业务成为营收的中流砥柱 。
本季度B站游戏、广告、增值服务、电商及其他业务收入分别为10.5亿元、11.6亿元、21亿元以及6亿元 。分别占营收的21%、24%、43% , 以及12% 。
投稿|B站想慢慢长大
文章图片

B站的增值服务(VAS)的收入包括大会员、直播服务以及其他增值业务的付费 。截至第二季度末 , B站大会员数量达到2100万 , 相比2022年Q1的2010万环比增加4.47% , 增幅并不明显 。B站将增值业务营收的增长归功于直播业务的发展 , 并透露二季度B站活跃主播同比增长107% , 直播业务月均付费用户同比增长近70% 。
但两年前 , 陈睿还不得不回应为何B站的直播业务营收缓慢 , 彼时B站才探索出属于自己的直播之路 。
B站的直播板块上线于2015年 , 一直没有什么存在感 。直到2019年年底 , 高价签约「前斗鱼一姐」冯提莫 , 才走进大众视野 。
如今的直播业务负责人王宇阳也是2020年初加入B站的 , 此前王宇阳是头部游戏MCN机构大鹅文化的创始人 , 并先后在YY和腾讯任职 , 游戏直播经验丰富 。
显然 , 最开始B站想通过引进外部成熟主播带动该业务 。但冯提莫很快就表现出和B站的「水土不服」 , 抛开游戏主播的身份 , 冯莫提的唱跳对B站的用户的吸引力并不大 , 她也因此迅速高开低走 , 入驻B站8个月后 , 直播间活跃观众仅4000左右 。
B站的对直播业务的打法也随之发生改变 。王宇阳主管直播业务后 , 执行直播与PUGV生态一体化策略 , 简单的说 , 就是内部转化 , 扶植和鼓励自己的UP主去做直播 。陈睿曾表示 , 这样做的好处是 , 「更加稳定 , 持续生命周期会更长」 。
为了给直播铺路 , B站还在去年11月耗资1亿多拿下支付牌照 , 并邀请部分up主上线可直播带货的「小黄车」功能 。
上文提到的调整中 , 直播业务负责人王宇阳的权力被进一步扩大 , 接替刘智成为B站主站运营中心负责人 。这也从侧面证明B站管理层对直播业务发展的认可 。
截至2021年年底 , B站百万粉丝UP主和直播主播的重合率为70% , 全年超过60万内容创作者通过直播获得收入 。
 慢人一步的广告除了直播 , 广告也成为B站的新的发力点 。
为了提高广告的展示效率 , 2021年 , B站上线Story-Mode竖屏视频 , 用户端的体验则比较像快手和抖音 , 可上下滑动观看 。该模式成为B站近半年的宣传重点 。截至今年一季度 , Story-mode在 B站的日活渗透率已经超过了20% 。
但此举也被外界视作是B站「抖音化」的标志 。
对此 , 陈睿曾回应 , 「我们做Story-Mode并不是为了跟某某某产品竞争 , 而是为了满足B站现有用户的需求 。」并让大家不要担心 , 他强调Story-Mode只是生态上的一个新的增量 , 不会改变B站原有的PUGV的生态 。
今年二季度 , 官方透露 , Story-Mode竖屏视频的日均播放量同比提升超400% 。
B站甚至专门为竖屏视屏上线了新的广告产品 。今年4月 , B站推出特色广告产品——「bilibili沉浸视频流推广」 。官方对此的介绍是 , 用户将从首页推荐进入视频流 , 和其他广告形态相比 , 用户在观看「沉浸视频流推广」内容的过程中 , 可以进行发送弹幕、点赞、评论等即时交互行为 。
今年5月 , B站还在上线一站式广告投放管理平台「三连推广」 , 和连接UP主和广告主的花火平台相比 , 三连推广的重点在于推广 , 涉及广告投放的触达、种草和转化 。
更早之前 , 为了做大B站的广告的基本盘 , B站的不断扩充OGV内容 , 自2019年出圈的跨年晚会开始 , B站策划一系列综艺和影视剧 , 进行广告招商 。
B站的广告业务也因此实现大跨步的增长 。从2020年Q2开始 , B站的广告业务营收连续7个季度同比增速超过100% 。
但进入2022年 , 这种增速奇迹还是没能扛过外部环境的变化 。由于广告行业整体下滑 , 以及竞争的加剧 , B站广告过去两个季度的营收分别为10.4亿和11.6亿 , 今年二季度的广告业务营收的同比增速也将至10% 。
投稿|B站想慢慢长大
文章图片

B站像一个前期过于佛性的养身人 , 专注于社区氛围的建设 。梳理B站发展史可以看出 , 成立近10年 , B站才开始「破圈」 , 并在过去三年尽力补齐自己的商业化短板 。
这在客观上造成B站做什么都慢人一步 。而此时的大环境是低垂果子都已摘完 , B站的面临的竞争和压力也随之变大 。
B站市值也从高峰时期的300多亿美金 , 一路下跌至如今的78亿美金 , 回到2020年初的水平 。但彼时B站月活为1.72亿 , 日活仅为5200万 。如今 , 两个数字却已增长为3亿和8350万 。
好公司未必对应高市值 。只要用户不离不弃 , 就不是终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