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去做没有用的事,对吗()

不要去做没有用的事,其实这是一种由来已久的观念,不仅仅在大多数所谓成年人的生活中,更多的是在中国父母的教育中。这一点在我爸妈的身上体现的更强烈。
作为一个已经达到成年人年龄的我,在步入大学半年后,回到家里却还是要像不懂事的三岁毛孩对爸妈的各种蜜糖似的教论毕恭毕敬。不要说我不是什么九零后,没有什么叛逆期的过渡,家庭教养好什么的。其实都不是,我是九零后,而且还是九五后贪玩的一类,家庭里也没有很浓厚的教养氛围。唯一的不同是,我是一个农村的九零后,父母都是最纯粹农民,我不避讳这一点,因为我也不想因为这一点给自己自卑。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我有很多不得不做事,舍弃无用的事,尽管那些所谓的无用的事就是我的爱好,就是我的乐趣,就是我的快乐。
因为爸妈会说,或者不会说你也能看到,供养一个大学生会是多么的不容易。他们会说,你喜欢的画画是无用的,而且爸妈也供养不了艺术生。他们会说,你看的“闲书”是无用的,因为你的成绩很差需要多看课本,或者除了课本没有什么可以称为书。他们会说你爱看的动漫或者是无用的,因为那些都是骗人的。是的,这些都是无用的,甚至与人过多的交往也是无用的,浪费时间的,可是尽管如此,我也不会辩解我的喜欢会有多重要。因为爸妈确实在自己所有能力范围内给了我最好的东西。不让干重活,尽可能的满足生活上的需要,嘘寒问暖,关心所有。所以,我常常会为自己把时间过多的放在无用的事上责怪自己。只要成绩不好,就感觉抬不起头。但是结果还是很多时候抬不起头。
更不要说什么谈恋爱,这更像是一件无用的事。而所谓旅游,不,穷游,大多是自己出去转转。好像只有象牙塔是最好最高等的归属,即使进入大学,他们还是问的更多是有没有学会专业知识(我选的日语,虽然之前爸爸很不赞同但是我还是填了一个而且录取了)。我不知道怎么回答。我记得自己出发去大连上学前爷爷去拜了祖坟,然后会骄傲说自己的孙子是家里的第一个大学生。但是我真的不觉得很骄傲,就好像初中升高中一样正常的没有一点奇特,我只觉得这不过给了我一个可以选择的机会,但是却成了全家的重事。我快乐了吗?不知道,但是其他人是会快乐。因为我做了有用的事。
爷爷属于那种很有想法的老人,懂得很多生活道理吧!读书少是爸爸爷爷的缺憾,所以他们常说知识改变命运,而我也只是将信将疑。我想早点毕业工作,这样家里就会轻松很多。我想这该是有用的事吧,但是我却不能从那些早步入社会的朋友里汲取太多的经历。而且发觉我们不能很好的融进一个圈子,和他们的交往也被认为是无用的,并且是影响学业的。
那什么是有用的呢?有目的,有收益的事情就是有用的吧!但是结果往往不是这样,你去做了一件他们认为有用的事情,收获的都是无用的东西。因为都是在敷衍的去做,敷衍的完成生活的例事,遵循规律,没有惊喜,也没有所谓充足的成就感。
我看到一个当初选择艺术的朋友的哥哥,也是学习雕塑的,大学重考了三次吧,家里和我差不多,最后进了一所满意的大学。常常有很多的朋友,前两天又在东北的一次国际雪雕节上拿了二等奖,我看看他发的说说,在想,如果我选择了他的那条路,会不会一如既往地热爱呢?但是,没有假如。自以为是在做很正确的事情,却又在给自己留下那么多遗憾。因为没有关系,没有门路,没有优厚的条件供你做无用的乐趣,所以一切的选择就只有遵从合理这两个字。
不合理的就是疯狂,就像我做了很久准备的去纳木错的旅行。最后还是无用的。越来越孤僻,没有可以追求的兴奋,一如既往的做有用的事,因为现实如此,理所当然的认可了。
什么是有用,什么又是无用?到底说来连自己都不能确定坚信的事情又怎么怪罪其他人呢。觉得有用的喜欢的就会去自然而然的追求获取,无用的也会舍弃。不是要把这个标准建立在别人的价值观里,毕竟你的生活别人也没办法代替。能够接受他人的非议指责而默默朝着自己方向前行,这才是最有用的事吧!
【不要去做没有用的事,对吗()】就像我写这些,其实,也是“无用”的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