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大厂降本增效“阳谋”:人越裁越多,钱越花越省

投稿|大厂降本增效“阳谋”:人越裁越多,钱越花越省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雪豹财经社,作者 | 钰心
大厂裁员已经不算新闻 。2021年底开始,BAT(百度/阿里/腾讯)和TMD(字节/美团/滴滴),几乎轮番因为裁员登上热搜 。
易为人忽略的是,裁员背后,是依然高效运转的大厂招聘机器 。
不久前,中国网信网访谈了12家互联网公司,统计显示,2021年7月到2022年3月中旬,腾讯、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美团、拼多多、快手、百度、京东、网易、微博、哔哩哔哩、蚂蚁集团12家企业的总离职人数21.68万人,总招聘人数29.59万人,净增用工7.91万人,其中11家企业招聘人数多于离职人数 。
裁旧招新,正成为互联网大厂的新常态 。
不论裁旧,还是纳新,都是互联网公司应对当下困境的方式:以裁旧缩减成本,以纳新拓展边界,双管齐下,以求度过眼前寒冬 。
一边裁,一边招7月27日,京东官方发布消息称,今年毕业季已有万名应届生入职京东,包括近2000名“00后” 。在入职的新人岗位中,技术类占比超过半数 。
然而,就在数月前,京东还曾因给员工发“毕业须知”登上热搜,“毕业快乐!恭喜您从京东顺利毕业!感谢一路相伴!”此举被外界戏称为“重新定义了裁员” 。
京东今年这一波裁员覆盖京东国际、京东零售、京东物流等多条业务线 。据第一财经报道,截至3月底,京东裁员已持续两周,有员工在下午取号办理离职时已经排至1000多号 。
京东不是孤例,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美团、小米等大厂也先后传出裁员消息 。
据《财新》报道,美团在4月初进行的裁员,所涉及的业务板块包括核心外卖业务以及美团优选、美团买菜等,裁员幅度在10%-20%不等,被裁岗位涉及运营、职能以及技术人员 。
据财报披露,截至2022年Q2阿里共有员工245700名,相比Q1减少了4375人 。从今年4月阿里新财年开始之后,阿里云、本地生活、钉钉都进行过裁员 。
另据《中国企业家》近日的一篇报道,在腾讯,有的部门被整个裁撤,结果有人当场宣布自己怀孕以求自救 。
智联招聘《2021互联网行业人员流动情况调研报告》显示,互联网行业裁员潮影响广泛:49.9%的受访者表示所在企业有裁员举措,受访者本人在2021年经历裁员的占比为25.1% 。其中,从事教育方向的受访者被裁员占比最高,达到69.1%;电商、房地产、生活服务等业务领域也受到一定影响 。
然而,大厂们在不断裁员的同时,却从没停下招聘的步伐:
  • 小米今年Q1环比增加了366人 。
  • 微博预计今年员工总量在去年基础上有所增加 。
  • 北京字节跳动公司表示,去年以来总员工数量有所增加 。
  • 截至今年Q1,腾讯员工总数由上季度末的11.27万上涨至11.62万 。
  • 截至今年Q1,京东员工总数约39万,比上季度末增长了约4600人 。
  • 8月10日,美团在视频号直播宣讲2023届校招计划,预计招聘5000余人,计划在未来两个月发放出绝大部分offer 。
  • 阿里巴巴预计,今年仍有超过5800名应届大学毕业生入职;目前核心业务近一年新增员工9000余人 。
人多了,赚钱却变慢了裁员最直接的目的是节省开支 。在经济环境和同业竞争压力等因素影响下,互联网公司开始告别过去粗放发展的模式,放缓新业务的探索,将注意力集中到盈利上来 。
比如,京东曾砸下重金的京喜,曾带来过短暂的惊喜:2019年Q3财报显示,京东超过70%的新用户来自低线市场,京喜一度成为京东加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 。但烧钱换来的增长却并不健康:京喜所在的新业务板块,在2021年四个季度分别录得亏损22.8亿元、30.2亿元、20.73亿元和32.2亿元 。
尽管京东集团总裁徐雷曾在电话会议中表示,“京东从不看重一时一刻、一城一池的得失” 。但烧钱的新业务,一年亏损近106亿,割肉的心痛在所难免 。增长点变成业绩拖油瓶,运营区域裁撤,及时止损势在必行,京喜拼拼就变成了京东裁员的重灾区 。
【投稿|大厂降本增效“阳谋”:人越裁越多,钱越花越省】同样身处裁员风波的鹅厂,节省开支、优化成本也成了当务之急 。
从2020年Q1到2022年Q1,腾讯所雇佣员工从6.4万名增长到11.6万名,单季总酬金成本也从151亿元变为292亿元,今年Q1人均月薪资8.37万元 。
但付出如此高昂的人工成本,却并没带来相应亮眼的业绩 。2021年,腾讯营收5601.18亿元,同比增长16%;净利润1237.88亿元,同比增长1% 。这样的成绩单,是近十年来腾讯年净利增幅最低的一年 。2021年Q4,腾讯的净利润更是同比下降25%至248.8亿元 。
大厂也不再有余粮,砍掉多余的人力才能活下去 。
爱奇艺便是依靠缩减人力成本而“成功”盈利 。去年12月,爱奇艺开始大规模裁员,市场、渠道投放等部门裁员30%以上,爱奇艺游戏中心更是成建制被砍 。裁员给爱奇艺节省了超过6亿元的成本,累加其他各项支出的大幅缩减,成为爱奇艺从去年Q4亏损17.65亿转为今年Q1盈利1.74亿的主要原因 。
增速降低,赚钱变慢,倒逼大厂们放缓疯狂扩张的步伐 。以往堆人力的策略,曾在攻城略地中屡立战功,但多元化潮水退去后,人员冗余不仅会带来管理效率的低下,也是资源和成本的双重负累 。
去肥增肌,新陈代谢裁一波贵的、已经干不动的,然后再招新的,是互联网公司常用的人力成本策略 。
在过去十年里,互联网大厂成了“高薪”代名词,工作三年工资翻倍的案例比比皆是 。如今,当互联网公司没法再维持超高速增长,自然也没法支撑这些高薪员工,不如找到成本更低的年轻员工来替代 。
不过,频繁的裁旧招新也意味着,现在互联网公司面临的问题,并不能只依靠缩减人力成本来解决 。
如今消费互联网已不再是待开掘的金矿,工业互联网、硬科技、新能源等成了热门赛道,不论技术还是商业模式,都与过往的互联网截然不同 。先前的互联网人,在阿里学到的知识,去了字节依然可以适用,但在大变局的当下,以往积攒的经验,反而会成为进入新赛道的障碍 。
裁旧招新正是为转型做准备 。腾讯总裁刘炽平曾回应裁员报道称:“互联网行业正在结构性转变,我们希望在整个行业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时候,积极拥抱变化,保持整体组织更健壮发展 。”
互联网公司业务调整快,关停项目的同时,可能会启动新的探索项目,但新项目与原来项目的人员很多无法复用,就会出现“边裁边招”的情况 。招聘来的员工,借助大厂全面的培养体系,从一张白纸开始教育,能灵活而快速地适应新业务 。反而比改变老员工、推动改革更轻松 。
对于切换发展引擎的大厂而言,当无序增长不再时,“去肥增肌”才是未来发展趋势 。更何况,找到可以替代的员工并不难 。
眼下,互联网虽已不再处于最高光的瞩目下,但互联网仍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意愿最高的行业,这意味着有源源不断的活水可供补充 。
况且,即便是从大厂离开的互联网人,下一份工作依然会优先考虑大厂 。据今年一季度前程无忧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84.1%的受访互联网人仍表示会选择互联网行业 。人工智能和软件、数据、IT技术服务/咨询等都是招聘与投递的热门领域 。
过冬的大厂们,正从冒进增长转变为稳健迈步 。裁旧纳新,对于大厂而言是一次新陈代谢,然而对于每一位普通员工,却是沉重的叹息与牺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