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己和孩子不or少生病的运动秘诀

为什么今天写个题目?
第一:跟同事聊天中得知在北京某妇幼保健院生长发育门诊指导保育的新生宝宝体质统计数据上优于北京其他区域的宝宝;
第二:就是小编我自己三十岁生日那天,刚吃完午饭体温骤然上升38.5°,这是5个月内第二次发烧了,从有限记忆里很少的。
我们可能都知道30岁是一个分水岭,30岁以后身体机能开始走下坡,肌肉率一年低于一年。生病概率一年高过一年。
我们可能都希望自己可以90岁能够像李嘉诚一样,跟他一样有钱不好说,但跟他一样90岁牵着老婆的手逛香港中环还是可以奋斗一下,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
那实现这个目标我们个人主观上可以改变可以控制的有哪些呢?1、吃;2、动;3、睡;4、环境;5、医疗。
我们都知道说病从口入,确实是的,糖尿病就是吃出来的病,吃,我们天天都在吃,顿顿都吃饱。但是一天摄入食物均衡没有呢?换句话说:我们有没有越吃越容易生病?关于吃的问题,因为篇幅的关系,下篇我再说。
今天核心讲一讲「动」
也就是运动,前面我讲到30岁身体机能开始下坡,但是希望90岁还可以不生病,意思是30岁要开始注意身体,多运动吗?
问题是,小编我自己并不爱运动,不会运动,也没有运动习惯。我相信这是九成8090后同龄人共同的问题。因为
1、我们初三要中考考好高中,高中要努力考好大学,毕业后工作压力更大,时间更加紧张;
2、我们的家长客观上大多不爱运动,不会运动,没有运动习惯,没有能力当孩子的教练,至于请专业教练,貌似最近些年才在一线城市有这个物种哇。
【让自己和孩子不or少生病的运动秘诀】3、我国体育是举国体制,没有进入体制=参加不了奥运会=运动是浪费时间,浪费生命的。
所以从微观到宏观,整个社会都在逼着国民体质差易生病。
我们自己身体不好,是不是还要把这个“优良传统”赠给下一代呢?如果不想,那么怎么办?
首先什么算运动?对体质提升有帮助的运动,主要是抗阻运动。例如:平板支撑,俯卧撑,卷腹,也包括速度稍微快一点点的走路,例如一天一万步,2~3岁开始每天一万步差不多就可以尝试了吧(我还没考证,不过3岁肯定可以了)
什么时候开始运动呢?从新生儿出生那天就可以开始了,所以说每天运动30分钟是贯穿我们3万多天的。
下面是一组育儿嫂带宝宝做被动操的视频。

保姆带宝宝被动操1
保姆带宝宝被动操2 其实还有生长发育医生给宝宝被动运动的视频不太方便放出来,微信私信问我要哈。
宝宝运动的除了生病少,还有哪些立竿见影的好处呢?
第一、中国老话讲三翻六坐八爬,美国保育教材《婴幼儿及其照料者》中大运动发育中显示50%婴儿独立爬在7月龄,9月龄的时候90%独立爬。实际上经过每天被动运动的宝宝90%四个月就可以爬,只要给机会,宝宝的潜能完全超乎你想象力。
第二、每天陪伴宝宝运动的多,宝宝情绪更加快乐,在宝宝眼里你在跟他玩耍,完全不会哭闹;
第三、运动多,能量消耗大的宝宝不容易肥胖,而且吃的多,身体长的高长的快;
第四、白天运动多,精力被消耗光,晚上睡的安稳有踏实。
从视频我们看到,其实保持运动的习惯,大约1平米的面积就够了;
人才方面,不是要体育学院的硕士来手把手带,一个初中学历的阿姨就能学会并且执行好,换成是爷爷奶奶是一样可以的,甚至做的更好。
为了不生病少生病,每天花时间运动,最大的成本到底是什么?就是时间,年轻的爸妈最缺乏的是时间,双职工家庭我国是全时间比例最高的。
0~3岁孩子的日托一是极其缺乏,二是服务不尽如人意,三是价格九成家庭负担不起。
隔代保育就是我国现实国情下无奈而且必然的一种选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