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惑的孤单

今天想讲的一个人是我的爸爸;从小教科书式的写法都告诉我,你要想凸显一个人的好,可以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试一试,两者的比重拿捏合适会让人物变得鲜活,抑得多自然也要扬得多;但此刻的我却心想,我老爹的好也许没必要用大量的笔墨在前面抑得太多,不过我还是要说。

大概很多人在儿时都会被大人们玩笑般地问一句:“爸爸妈妈离婚了你跟谁?”我小时候一直都不能理解为什么有些人被问起的时候会坐在地上嚎啕大哭、然后伤心难过一整天;因为我肯定是选妈妈。
从我很小的时候,他就常年在外出差,每次回家吃饭我都兴致勃勃,希望把好玩的事情都分享给他,但他通常都用这些相同的问句巧妙地让本来心潮澎湃的我偃旗息鼓:
“XXX是谁来着?哦!就是和你一块打球的那个!爸爸知道,爸爸知道。”
“他/她现在多高了?”; “他/她哪里毕业的?”“他/她那个书院来着,诶不对,你哪个书院的来着?”;“你是不是喜欢他?喜欢人家就要和爸爸说,爸爸妈妈也不是反对你谈恋爱,你已经长大了,我们相信你的能力,只是你现在的年纪还不能……”
天呐,再这样下去,我会性冷淡的。他就这样日复一日,乐此不疲。问多了,我当然嫌烦;慢慢地就说的少了。
他记错过我段考的时间,无视了学校发给他的欧洲留学分享会的短信,把我推荐给他的书枕在沙发靠垫两侧,给鱼缸换水时把鱼倒进下水道里,在我的朋友圈留下尴尬的留言,屡次违反我们的约定,把他的那套理论和评判标准强加给我,把我整理得整整齐齐的试卷卷成一个卷,打蚊子。
我最讨厌他和妈妈和姥姥,无论和谁说“女儿长大了,有点用了。”他总是这样口无遮拦地说着很多难听的话;这些不过脑子也许在别人看来没什么的言语,对我而言是一种侮辱,可他却把我的愤怒当做是不懂事、是无理取闹。
这样的点还有很多,时间长了,我建立起父亲的形象和同龄的朋友们大相径庭,她们说:“自己的爸爸无所不能是个超人,以后就要嫁给一个像爸爸一样的人。”我暗自摇头,心想:以后决不能嫁给一个像爸爸一样的人。
最亲近的朋友曾和我说过这样一句话:“父母是你可以讨厌但不能不爱的人。”我一边想着他怎么能想得这么冷漠,却深深地点了点头表示赞同。不过话说回来,我一直问自己:他真的爱我吗?他是你爹,他当然爱你。
爸爸是我认识的人中,少有的没有路怒症的人;无论多着急的时候,即使我七点五十才出家门眼看着就要迟到了,他也从不把车加速到60以上,甚至鲜少鸣笛。遇到路上横冲直撞的垃圾人,我通常坐在副驾的位置上破口大骂,他倒吸一口冷气,声色俱厉地呵斥我没一点女孩的样子,然后再缓缓补上一句,和这样的人犯不上。不止是在路上,在哪里想看到他有明显的情绪波动都非常的不容易。
【不惑的孤单】但我还是看到了;2016年的夏天,奶奶去世。爸爸连夜赶回老家,两天后见到了阔别的他;他站在窗沿,眺望远方,双手背在身后,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外面的风吹着树叶窸窣作响,成群地吵闹,月亮透过树叶映在屋子里影子一晃一晃、一闪一闪;没有爸爸,这一切都还轻盈地美丽着。那个背影那么孤单,那么令人难过;他回过头,紧紧地抱住了我和妈妈,这之后的日子里,对他来说最重要的女人变成了两个,他再也不用担心婆媳问题了。越是这样的故作轻松,越让我忘不了这个夜晚。而我也从不愿向任何人提起那晚的背影。后来,他说:“父母在时,我知道自己的来处;父母走时,我知道了自己的归处。”我的身后是他、是妈妈,世界那么大,我想出去看看,但我转身回头时,一切都还是爱我的模样;而他转身回头时,身后却空无一人。体会到这种孤单让我感受到了彻骨的寒凉,四十不惑的年纪,并不意味着可以豁达地活着。他不像我、不像妈妈,他的眼泪不能被我察觉,他的困难无法被倾诉。
他让我感受到一种被包围的爱,感受到自己被深沉的力量呵护着,他教会我什么是大爱,不单单只是爱爱人,爱家人,更是热爱自己的梦想,热爱自己的国家,即使他什么也没有说,什么也不会说,但他一一做到,随着慢慢长大我全部都体会到了,相比于这样的爱而言,那些笨拙的方式就显得那么微不足道,可以被原谅了。
他是依靠,依靠都是无所不能的;他还是人,人都该被呵护,但他也是男人;他应该又不应该无所不能,可无论如何他只能无所不能地向前走。也正是这样的男人,才会让他身后的人感觉到幸福和心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