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宝能系钜盛华债务逾期超375亿,昔日“野蛮人”的剑要断了吗?

金融科技|宝能系钜盛华债务逾期超375亿,昔日“野蛮人”的剑要断了吗?
文章图片

【金融科技|宝能系钜盛华债务逾期超375亿,昔日“野蛮人”的剑要断了吗?】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近日宝能系旗下深圳钜盛华披露了2021年财报 , 财报显示 , 2021年 , 深圳钜盛华实现营业收入743.90亿元 , 同比下降22.80% , 净利润亏损115.23亿元 , 较去年降幅达到241.61% 。
截至2021年末 , 公司的银行贷款、信托借款及其他金融机构借款债务逾期总计375.04亿元 , 涉及10家银行、12家信托公司、3家证券公司以及12家非银金融机构 。
同时 , 公司披露了其他几项危险的财务指标 。截至2021年末 , 公司有息债务余额822.91亿元 , 对外担保总额572.89亿元 , 因频繁融资及对外担保等涉诉金额高达550.02亿元 , 同期 , 公司货币资金仅61.19亿元 。
此外 , 公司关联方及非关联方往来资金存较高风险 。去年末 , 公司其他应收款规模896.90亿元 , 主要是关联方满足日常经营所需产生的临时拆借款 , 考虑到宝能集团流动性紧张 , 相关往来款未来或较难回款 。
据悉 , 深圳钜盛华营收主要来自三大业务 , 分别为综合金融业务、综合现代物流业务、调味食品及其他业务 , 2021年 , 三部分业务营收分别下降了14.76%、70.76%和7% 。
在其三大业务中 , 最受关注的综合金融业务 , 2021年营收为675.21亿元 , 占到深圳钜盛华总收入的90%以上 , 该业务主体为深圳钜盛华子公司前海人寿 。
数据显示 , 前海人寿2021年的业绩出现了断崖式下滑 , 2021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16亿元 , 同比大幅下滑89.85% 。今年一季度 , 前海人寿仍然未能挽回下跌态势 , 公司保险业务收入109.55亿元 , 较去年同期下降78.53% , 是国内74家寿险企业中保费收入下降最大、亏损最多的 。
同时 , 前海人寿也同样面临债务偿付能力吃紧的风险 。今年一季度末 , 前海人寿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66.39% , 环比上季度下降了12.77个百分点 , 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10.17% , 较上季度环比下降19.93个百分点 , 并且已经接近监管50%和100%的红线 。目前 , 前海人寿已连续7个季度风险综合评级为C级 。
前海人寿曾是宝能系的一把利剑 。2015年 , 宝能系连续三次举牌万科 , 一度获得万科25.4%的股份 , 成为第一大股东 。此后不到一年内 , 宝能系又陆续拿下了8家上市公司5%以上股份 , 累计持股市值超700亿元 , 并在2016年11月买下格力电器4%的股份 , 成为其第三大股东 。这样激烈的举牌行为 , 也让宝能系实控人姚振华被戴上了“野蛮人”的帽子 。
那么是谁给了宝能系连续举牌的资金底气呢?就是前海人寿的“万能险” 。
万能险是一种可以任意支付保险费、任意调整死亡保险金给付金额的人寿保险 , 有着收益高、期限短的特性 , 例如 , 彼时生命人寿的6款万能型保险型结算利率均超7.12% , 富德生命e理财F款财宝二号年金保险(万能型) , 结算利率则为7.99% 。
高收益率吸引了大量保户 , 也令许多中小型保险公司一夜长成参天大树 。2015年 , 前海人寿发布了20多款万能险产品 , 资产规模也从560.08亿元迅速跃升至1559.43亿元 , 举牌万科的资金就动用了多个万能险产品 。
不过在2017年 , 宝能系的一系列举牌动作终于引起监管关注 , 保监会介入 , 这场险资对上市公司控股权的“收割”才收场 。
如今 , “万能险”与前海人寿的锋芒不再 , 除了造血能力和偿付能力双降外 , 宝能也正在失去对其的控制 。首先是管理层的矛盾与动荡 。7月11日 , 前海人寿召开董事会临时会议 , 决议免沈成方的总经理职务和董事职务 , 并免去陈琳的监事职务 。据后来中国银保监会披露的信息 , 被免职的两人对此次会议均不知情 , 也因此银保监会向公司下发了监管意见书 , 并对公司实控人姚振华进行了约谈 。
值得一提的是 , 沈成方与陈琳都是在公司工作了10年的“元老” 。有媒体报道称 , 这次免职是因为前海人寿业绩不好 , 公司股东层与管理层因此产生了矛盾 。
未来 , 前海人寿何去何从正在被打上问号 。财新消息称 , 为了还债 , 姚振华准备将其所持的前海人寿51%股权转让给国企科学城(广州) , 双方已签订框架协议 , 交易估值约230亿元 。如今看来 , 曾经的利剑似乎已在崩断的边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