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一滴水再经过丽江

跟着一滴水再经过丽江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跟着一滴水再经过丽江】

有人说:我没有去过丽江,关于丽江负面报道太多了,提不起兴趣前往。但是读了阿来的这篇散文,我特别想去看看,去印证阿来笔下的丽江。
有人说:明年我带女儿一起去丽江,去看看水车缓慢扬起的水滴,去走走四方街。
有人说:因为一篇文章,爱上一座城;因为一堂课,爱上一座城。
……
跟着一滴水再经过丽江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今天遇见一篇好文章,阿莱的《一滴水经过丽江》。这篇好文章放在课本里。课文里其实有不少好文章,可是不知道为什么,经常听到有孩子抱怨,语文课本里的文章,怎么总是索然无味。
其实不是文章无味,是无味的课堂糟蹋了好文章的味道。繁琐、细碎的问题,一词一句零零散散,又总在孩子自己能读懂的内容里打转,一地鸡毛的课堂,再好的文章也会黯然失色。好比越王勾践剑落在废铜烂铁之中,哪里知道它的价值连城。
好马配好鞍,好文章配好老师才能知道它有多好。好老师就像文物鉴宝人,他懂得好文章好在哪里,知道哪些好东西,一般人看不出来。
《一滴水经过丽江》,看到这个题目,是不是就会有好感,人是喜欢新奇的动物。一滴水经过丽江,到底会告诉我们怎样的故事?
作者阿来,不是那个最年轻的茅盾文学奖得主吗,凭借《尘埃落定》41岁就获得文学大奖。他是诗人,也是《科幻世界》的主编。读过阿来的《尘埃落定》之后一定不会忘记他那似有灵异的文笔。
而这篇文章是应邀丽江政府写给孩子读的。

我是一片雪,轻盈滴落在了玉龙雪山顶上。
有一天,我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坚硬的冰。和更多的冰挤在一起,缓缓向下流动。在许多年的沉睡里,我变成了玉龙雪山冰川的一部分。我望见了山下绿色的盆地——丽江坝。望见了森林,田野和村庄。张望的时候,我被阳光融化成了一滴水。我想起来,自己的前生,在从高空的雾气化为一片雪,又凝成一粒冰之前,也是一滴水。
一片雪,一粒冰,一滴水,开篇就把“我”的前世今生有趣地交代清楚了。这一滴水有个夙愿,就是要去徐霞客笔下的丽江城,木氏家族率领百姓筑起的名扬天下的四方街。
怎么去呢?
“我”已经奔流到丽江草甸上了,可是一不小心跌落到地底下的落水洞里,醒来已是好几百年后。从黑龙潭里冒出来,咕咚一声翻上水面,顺着玉河进城啦,城门一架大水车把我扬起,又跌落进中河,穿过一道一道小桥,经过一家又一家特色小店,进入一个纳西人小院,晚上随水流出了城。
“我”从玉龙雪山走来,我从草甸牧场走来;我从古代走来,我走了好几个世纪。终于,完成了前世许下的夙愿。“我”知道,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
读这篇文章,我想到8年前的丽江行。
跟着这一滴水我再次走过丽江。
我望见过玉龙雪山那银光闪闪的冰雪,我的脚踩过各色野花盛开的草甸,那一望无垠的鲜花草甸至今还是梦中奇景;我在丽江入城闸口处的水车前拍过照片,当时只是觉得这水车好大,好像游乐场的摩天轮;我站在四方街上,看那小小的通向四面八方的通道,并没有什么特别。我抚摸过纳西人银器店里摆放的繁复精致的银饰,喜欢天书般的东巴文字线条,买了印有东巴文字的T恤。印象中琳琅满目的小店,喧闹的“一米阳光”……
回想起来,我远没有这一滴水经过丽江那样深刻的印象,经过丽江的时间不到半天,没有感受到悠闲缓慢,只有模糊的印象。
“我”知道,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
我知道,作为一个游客,我终究没有以游的方式走过丽江啊。
[无戒365挑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