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掉头押注燃油车,北汽开倒车?

投稿|掉头押注燃油车,北汽开倒车?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金角财经,作者 | 梦清
在智能电动车大战如火如荼的当下,已经很久没有见到车企在燃油车上“搞事情”了 。
最近,北汽干了一件出人意料的事,把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装到燃油车上 。
7月28日,北京汽车与华为合作推出的智能燃油车品牌魔方正式上市 。
“现在还买燃油车,就像是智能手机时代去买功能机”,华为余大嘴的这句话余音犹在,怎么就和北汽搞起了“智能燃油车”呢?
实际上,汽车智能化是不是一定要走电动化这条路子,一直还存在争议 。而北汽的这一招“无理手”,究竟是为智能汽车趟出一条新路,还是在开历史倒车?
失意电动车北汽与华为合作推出这款智能燃油车魔方的时间点有点特殊 。
比亚迪已经All in 新能源,大众旗下的奥迪正着急上火的状告蔚来,被指意在拖延蔚来在德国布局的进程;宝马计划到2025年卖出200万辆纯电车......
无论传统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都在卯足了劲的发展智能电动车,北汽的逆行,是不是在开历史倒车?
对于北汽这样的非一线车企来说,毕竟手上的资源也有限,两头作战不如集中火力,抱上大腿猛攻新能源 。
比如小康,自从抱上了华为这个大腿以后,就赌上了自己全部的身家:举全公司之力保障新能源车问界系列的生产交付,近年募集的资金几乎全部投在新能源汽车上,就连公司名字都要改成赛力斯 。
北汽其实也是这么干的 。
早在2009年,北汽就成立了全资子公司北汽蓝谷,发力系能源汽车领域 。
凭借在对公领域的深耕,北汽蓝谷迅速打开市场,2013-2019年,北汽蓝谷的新能源车销量连续7年全国销量第一 。
2020年以来,北汽集团带着北京汽车为北汽蓝谷输了两次血,一次55亿元,一次80亿元 。
北汽蓝谷还在崔健、罗大佑的演唱会上为极狐砸了大几千万元独家冠名费,本周五北汽蓝谷独家冠名的“你要好好的”摇滚演唱会也将正式开启 。
烧了这么多钱,北汽蓝谷却开始掉队:
“2020年北汽蓝谷销量同比下滑82.79%,仅2.59万辆;2021年北汽蓝谷销量2.61万辆;2022年上半年北汽蓝谷的累计销量1.7万余辆 。”
被全集团上下寄予厚望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极狐,表现实在是差强人意 。
别说造车新势力中的“后来者”哪吒、零跑,就连同样与华为合作的小康,都把北汽蓝谷远远甩在身后 。
钱烧完了没听到响声,这也引起北京汽车部分中小股东的不满 。
“坚决反对输血蓝谷!”、“凭什么北京汽车要给一直亏损北汽蓝谷打钱,严重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要打钱,北汽集团自己打!”
近几年来,北京汽车自己的发展势头并不好,2020年仅完成全年目标销量的50%,2021年销量再次下滑11.8%,就这还要给兄弟蓝谷输血,也难怪股东不满 。
从北汽旗下的几个主要板块来看,自主品牌北京品牌推出的部分车型,如越野车BJ40,曾被嘲讽为工业垃圾,合资品牌北京现代的销量一年不如一年,就连公司的营收支柱——北京奔驰也是增长乏力 。
北京汽车此番联合华为推出智能燃油车魔方,也是眼看着北汽蓝谷难挑大梁,试图从燃油车智能化上另谋出路 。
但问题是,燃油车智能化,到底行不行?
燃油车配不上智能化?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来思考另一个问题:
为什么现在市面上智能化的电动车很常见,但智能化的燃油车却不多?
从技术层面来说,相比电动车,燃油车确实很难实现智能化 。
汽车智能化主要涉及智能座舱、自动驾驶、以及OTA(类似手机里的软件,可以在线升级)等几个方向,但无论哪个方向,都需要用电 。
燃油车想要智能化首先要解决供电难题 。
一般燃油车配备的是50—60Ah容量,12V电压的铅酸蓄电池,主要用途就是点火启动车辆,就算满电也只有0.72KWh,还不到一度电 。
就这个电量,你想在车上玩个游戏 、看个电影、吹会空调,对不起,不到半个小时就没电了,到时候连车都发动不了 。
你要说,那可以把发动机启动起来,让车处于怠速状态下烧油供电 。也不是不行,但首先怠速状态下燃油车的耗油量很高,大概一个小时能耗一两升油;其次在这个状态下容易出现一氧化碳中毒 。
再比如,燃油车想要实现L4级以上的高阶的自动驾驶系统,至少需要48V以上的电力系统才能够正常工作,但燃油车一般配备的电池没那么高的电压 。
而且燃油车的发动机是机械装置,要知道,让发动机、变速箱实现自动驾驶的底层算法可比电动车的电机要复杂太多 。
虽然很难,但燃油车想要实现智能化也不是不可能,但需要对车内的架构进行重新的设计与梳理,需要付出较高的成本 。
不过,在北汽推出魔方之前,也有其他车企尝试推出过智能化的燃油车,但并不怎么受市场欢迎 。
华为余承东就曾公开吐槽过燃油车上的智能座舱系统,“内心简直像是有一万头羊驼在奔腾,想骂人” 。
卷死燃油车但是假设燃油车智能化程度能做到与电动汽车一致,那么用户会买单吗?
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只考虑钱袋子,在如今油价大涨的背景下,开电动车要比开燃油车省钱 。
一般而言,燃油车的百公里耗油量大概在10L左右(排量小的或者性能好的汽车也能低至五六升),按照目前8.4元/L的油价来计算,燃油车百公里的成本也得80多元 。
电动车每百公里的耗电量从10度到20多度都有,取百公里20度的耗电量,按商业用电1.5元/度来计算,电动车百公里的成本大概也只需30元,如果是自带家充的民用电,成本会更低 。
但是买车不光要考虑用不用得起,还要看买不买得起 。
目前主流的电动车售价基本都是20万起步,如果十多万的燃油车也能实现同样的智能化,还不必担心电池碰撞起火,听上去似乎是更好的选择 。
北京汽车此番推出的魔方还是有很多卖点:SUV车型、长得很像新能源,零重力座椅,搭载了华为鸿蒙OS座舱系统,配备L2级别的自动驾驶系统,售价低至9.9万元起、最高也不过15.35万元 。
虽然真正体验起来效果如何还暂未可知,但是这台车被视为北京汽车在燃油车领域的“内卷王” 。
10万元出头的汽车,是用户购买最多的,也是传统车企竞争最激烈的战场 。北汽此举,无疑是借助智能汽车的势头,避开新能源汽车的正面交锋,试图占领燃油车智能化的C位 。
不过,现在已经有部分车企推出了售价接近的新能源车,比如哪吒推出的哪吒U Pro,指导售价在10.28-17.98万元;广汽埃安Y的指导售价也在10.96万元-15.76万元之间;就连此前宣布要走高端的蔚来也宣布将推出10万级别的新品牌 。
随着新能源汽车整体工艺及技术的发展,攻入传统汽车品牌的核心阵地好像也只是时间问题 。
如此看来,留给北京汽车的时间也不多了 。现在更需要的是一款能够大卖的车型来挽救在燃油车领域不断下滑的销量,也能为在北汽蓝谷进展不顺的时候巩固一下大后方 。
只是这一次另辟蹊径押注魔方,北汽能赌赢吗?
参考资料:
【投稿|掉头押注燃油车,北汽开倒车?】1. 市界《华为傍身,北汽蓝谷咋没小康凶猛?》
2. 天和AUTO《为什么在燃油车的选项里,几乎没有智能汽车?》
3. 纯电车《纯电动车的售价,难道只能永远比油车高出一大截吗?》
4. Auto Byte《深度 | 被时代遗弃的燃油车,还有多少智能化余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