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剃头的挑子,一头热吗()

你见过剃头的挑子,一头热吗()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剃头的挑子,一头热。本是对行走街道剃散头的理发师傅传神地描述。也是口头禅,又是歇后语。
体现为口头禅,形容青年男女单相思最为贴切。
作为歇后语,只配理发行当,江湖其余七十一行,与此不搭帮。
本人总离不开说古。本文先作提示:
为孝亲剃头是怎么回事?
取耳是挂号的形式。
收刀与开头忌讳。
【你见过剃头的挑子,一头热吗()】留胡须的规矩。
剃头匠割猪卵子。
剃头挑子。
磨推刀影记。
列举如上,但只融于一位师傅的故事之中,或不分先后。
我也曾去过鞍山,天津,河北和皖南两县,天南地北,到处都留过一抹发屑。而给我剃头时间最长的是本村盛师傅。
盛师傅比我大9岁,家中排行老大,15岁师从他族叔,在源潭街上唯一的小理发店里,整整度过一年,刮过不少冬瓜皮:刮胡须先在长冬瓜上试刀。16岁回家先在邻近两个生产队剃头。他对我说:当时个子还不高,遇到长个子坐在板凳上,他脚要踮着老高呢。
那时,我们老陈姓也有一位族叔剃头,小时剃头怕倒没有,就是大叔一只有力的大手,叉在头顶,莫说头颈转动不了,双眼上翻都困难,剃完头,老是觉得头皮被压瘪下去三大块。他的慢性支气管哮喘 ,还听到他喉管鸣叫声音,他去逝后,盛师傅接手了全大队剃头的活。
那时盛师傅18岁,全年至少跑20次。或者来了,人不在家,没剃的人就骂:剃头的死了,还不来!那时砖、木匠手艺工资每天1.2元,他全年每人1.5元。几十年过去了,他说,己烂的帐本上,还有8户欠下70多元。
这也是缘份,老了老了,又聚在一个大车间上班。一天暴雨打雷停电,我与他又唠嗑上了。我依记忆,逐一问到,他亲热地晒了一地。
他又是个细心的人,他的帐本上记得很清,每年那个在年底最后才剃头,那位又是在正月尾第一个开刀。他说:开刀还没发现有什么异样,每次年底收刀的人,第二年总会有不大不小的不幸,也非常准确。我想这又和老木匠给人做寿材,那开斧定寿数相近吧,唉,有些寿材摆在瓦砾里生虫腐烂了。
哪一位到腊月十五后剃头,要求取耳,人家会骂是孬子。原来耳门犹如仓门,腊月只聚财,不散财。
正月大初一,剃头师傅和送财神的不分先后就到,新年饭还未吃,他就来了,逐户打个招呼,问新年好!这就算挂号了。
正月最多刮胡须,有愿意的可掏掏耳朵。坐在长櫈上,他一只脚放在櫈上,对着光,牵着耳门,先用木柄小刀一搅,搅尽外耳毫毛,伸进自制小扒,自里旋一圈拿在嘴边,瘪着酒窝,嘬地吹一口气;遇到内里有大片片,用小夹子小心翼翼夹出,嘴对着耳又吹一口气,一股暖气灌满半边身子;有时也会伸进一朵小毛绒绒球,痒痒的,满满的耳洞都摸得酥酥的。掏好左耳,调个面坐,他还是一只脚在长櫈上继续着右耳活计。
记得有一次,一只飞虫钻进了耳洞,好怕人,如同一块大石头呼隆呼隆滚进去了。没得办法,侧向一边,用筷子头粘香油滴入耳洞,等待下次剃头用小夹了夹出来。我的天,夹出死虫后,压在身上几百斤大石头卸下肩,一身轻松舒坦。
关于掏耳,依稀曾记得单田芳城腑中的《杨家将》校场点兵,看门佬杨红,曾说过一句:“新掏的耳朵,听得真切……”。掏耳朵的历史,由来己久,千儿百年的老手艺延续下来了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听他说,蓄胡须有一套辨识办法。上面双亲健在,上唇不准蓄留,下巴可养须,如满脸上下唇都蓄了须,证明可称老人了,双亲都己归土。
农村人如上人去逝了,肯定搭信给剃头的人,在出丧前剪下发,刮次脸,那怕离上次剃只有一星期也要剃,同时回家算好,过了七七四十九天后,又及时给人剃头。在这重孝七七里,任满脸胡子拉碴,人家一看也知道是么回事,只有可敬,没人笑话你。
小毛孩周岁后,第一次剃胎毛,按风俗首选二月初二龙抬头,六月初六,六六大顺。这两天也是人家早就打过招呼的日子,这两天是不能误人事的。
剃头师傅也乐此不疲,因为剃胎毛,人家母亲早就准备了三个鸡蛋,炸好的蛋派上压着可口的手工挂面,师傅也会留着一个大饿肚子出门的。
剃下的胎毛,请人卷扎成一枝胎毛笔,大多数还是搓成团团,用花布包着藏在梳妆台抽屉里。每年霉天过后,拿出来晒晒霉,见一面亦视为留念。
又有人不可想象了,剃头师傅单传一项特技,那就是割牯猪卵子。
师傅一只脚踩在猪背脊,旁边帮忙的两个,一位牵猪脚,一位也踩着猪头,师傅剃头刀在一侧开个小弯月形口子,小刀衔在嘴上,一只手在下侧托着,另一只手食指中指生生地钻破腹膜,探试着卵子,俩根指钳一次钳出一个,切割后,余下管子塞回猪肚,就血手抹抹刀口,松开脚,猪飞也似逃跑了,如果还流血,抹上锅洞草木灰,就是注意不能让小猪睡倒在地上。
听人说割下猪卵子专治小孩子淌口水,如果不要,师傅就会抓起它,一只脚一踮,扔到瓦屋脊上,任鸟雀叼走。
也同样的又打三个鸡蛋给师傅吃,如果肚子是饱的,三个鸡蛋装在木头箱子里带回家哩。
每每听到小猪嘶心裂肺地嚎叫,几里路都听到,那又是剃头匠割小猪卵子了。小孩子是不准近前的,说是看到了,念书不聪明。可站得远远地方,双手捂着耳朵。还要防止狗在此时会乱咬哩。
这三个鸡蛋,往往有人借此取笑他人,看见某人新剃了头发,有人说:又送了三个鸡蛋走了……即割了猪卵子。此刻一怒一笑灰谐幽默。
盛师傅每逢腊月,街上叔叔店里忙,又抽几天空相帮,这是报师恩,不收工资的。
过去都是手动推剪,这推剪一个季度要到青草塥磨刀行去磨一次,他说磨刀行里各色釉石平整如镜,即磨刀前釉石用玻璃测其平整度,不符合先修整。拧开剪刀螺母,精工细磨,刀口一样放在玻璃上检测。磨好后套上黄油纸。
也在此时,他看到这桐、怀、潜三县共有街上,有人挑着一副一头冒着热气挑子,师傅告诉他,能走江湖的挑子,其技艺级别高,不要无事与他取闹。这又是行规吧,其江湖掌故我亦无从说起了。
我高中毕业后与高河的老表,在安庆市江边振风塔旁,带着被条日用品于建筑工地干半年小工,睡的垫草水泥地,早晚常到康熙河市场瞧热闹,就听过不少商畈叫卖吆喝声,怪好听滴。
看到街道树荫下,白发苍苍的老者,地上放着一挑子,下层是木头做成正方形框子,绳子从框子孔里穿出,一头的方櫈子已拿下了,下面为梯形木櫃,分隔三层抽屉,放有剪刀工具,有安庆牌土肥皂,滑石粉,梳头油,雪花膏,备用折叠的白手巾。另一头是又矮又粗煤球炉子半掩着风门,上口放一园柱形铝锅,一丝白烟从盖沿飘出,上扣一只铝脸盆,老牌的江湖客。在街上剃头一次一毛伍分钱。这情景,39年一晃没影了。
朋友们,你们看过这剃头的挑子,一头热吗?
推荐:童年趣事2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