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几天没有写文章了,因为这几天我一口气把明朝那些事儿的最后一本看完了,看完以后真是长舒一口气啊。呼完这口气,我突然意识到我有点不知道自己是啥感觉的。
既然不知道自己是啥感觉,那就边写边找感觉吧。我是一名理科生,所以自高中以后,就基本没有度过历史书籍了,而且高中的历史也都还给老师了。所以我对历史的了解程度很是一般啊。所以像明朝历史这样的事情你叫我说我可能还不知道戚继光是明朝的(说出来确实比较丢人)。所以像我这种历史文盲级别的人也是有着一颗了解历史的心啊。年后刚上班,突发奇想想要买一个kindle电子书,然后就开始搜集书籍,我搜到的第一本书就是明朝那些事儿。
对于这本书,上学的时候了解过,了解过多少呢?答案是书皮,你没看错,在图书馆上自习的时候,进门它一套七本书总是放在最显眼的位置。所以说我对它还是蛮熟悉的嘛,哈哈,开玩笑。言归正传,我找书的时候,系统把这本书推送过来了,本着热爱学习(好奇)的态度,我就看看吧,这一看就让我一发不可收拾,我已经深深被作者吸引住了。以至于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我把这本书一口气都读完了,可能有朋友会说,什么!你两个月才读完,我用一个月就已经全部读完了,还有,那是我高中就读完的书,内容都快忘干净了,你现在才读。我有必要解释一下。第一,我之前很少读书,缺乏良好的语感,所以读书速度是比较慢的;第二,我不是每天只读书的,我还要工作呢,还有很多事要做呢。所以两个月把七本书一口气读完,这在我的人生中还是第一次啊(我把我人生的第一次献给了它,可见我对它的爱啊,哈哈);第三,还是那句老话,什么时候开始学习都不晚,不要喷我了,就当我是一个热爱学习的大龄儿童。所以,就不要对我有偏见了。
今天,我就来说说读这本书的感受吧。我不是做什么书评之类的,我不是作家,也没有名气,这种事情是万万不敢的,况且也没有那个写作水平。只是觉得要把学到的东西转化成自己的知识。前几天,当我读完第六本的时候,我很是心慌的,因为读完书之后我是想一定要写一写的。但是,已经看了两百多年的历史了,你让我用一篇文章就写出来,那这估计也快成一本书了。不过我也知道就算出一本书,也没人看啊(自知之明还是有的)。但是既然不能长篇大论,那要如何写呢?可是当我把最后一本书读完的时候,我终于把心放宽了,因为我知道该怎么写了。具体什么历史人物我在这篇文章里就不再提及了,我相信很多人都看过这部著作,其中的情节恐怕也比我记得牢(有很多让我情绪激动的情节确实有点忘了),所以这里我就个人观点,妄自说几句吧。
作者在写后记的时候,写到有采访人员问他写完之后是什么感觉,悲伤,兴奋还是激动呢?作者说,什么都不是,没有感觉。这也是我想说的,不是我在吹牛自己,我没有感觉原因很简单——前边的情节忘了。哈哈!然后他又说到一句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话,作为这本书的总结,其实就可以概括成一句话:每个人都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活着。
以前我了解历史都是在电视剧中,看那些大臣们在明争暗斗甚是过瘾啊,我的印象是官场的斗争只存在于历史题才的电视剧,然而当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才深刻体会到“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含义。所以我改变观点:政治斗志只存在于封建社会。可是,最近一部反弹热剧《人民的名义》热播后,又着实给了我一个狠狠的耳光啊。原来政治斗志无所不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真的是被明朝这帮文官们的智慧折服了,但我没有想到现在依旧让我折服(首先声明,这句话没有任何其他的意思,不要误解,只是自由谈论一下,毕竟电视剧都播了,让我谈论一下也无妨吧,嘻嘻)。所以反而是今天当读到这本书后记的时候,才给力我深深的触动。历史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
正如作者所说的那句话,读历史不是什么以史为鉴。因为能改的叫缺点,不能改的叫弱点。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然而读来读去还是老样子,老套路。所以,没有什么人能够超越历史,做一个圣人,大谈特谈我要以史为鉴。即使有也被人鄙视的一笑,淹没于众人的口水中了。所以,我觉得作者的观点真的让我很受触动,不仅用幽默的语言吸引了读者的眼球,还用晴天霹雳震撼了我们的心灵。于是乎,我就奋手疾书写下自己的小小感悟,历史是不会被超越的,只能一幕幕的重复上演,然而演到最后,却又不是大团圆式的结局。或许,这样的感慨对于我一个年纪轻轻的毛头小子不应该,但我还是想把它写出来,只是想写一写,没有其他的意思。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好了,故事写到这,其实远远不够,明朝近三百年的历史,岂是我短短几行字就能写清楚的。然本人的写作功底以及思想见解确实一般,只能写到这里也,多了我也放不出响屁了(莫见怪,哈哈)。就写到这吧。如果各位朋友还有其他见解或者给本人的意见,或者想要更正我的错误,欢迎留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