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神经病同时出现,绝不是烂片

隔了六年,《爱丽丝梦游仙境2》要来了。

欧洲已经首映,评价一般。
烂番茄新鲜度50%
这两个神经病同时出现,绝不是烂片
文章图片
《布鲁克林杂志》直接评价:
毫无灵魂。
这两个神经病同时出现,绝不是烂片
文章图片
而豆瓣网友说:
少了一分是因为,导演不再是蒂姆·伯顿。
这两个神经病同时出现,绝不是烂片
文章图片
约翰尼·德普+蒂姆·伯顿。
很长一段时间内,当这两个名字同时出现在一部电影里,就是品质保证。
这两个神经病同时出现,绝不是烂片
文章图片
合作第一部片,1990年的《剪刀手爱德华》。
在这部片之前,德普是好莱坞的小鲜肉。
1987年的《龙虎少年队》里,他演爱耍酷的青涩警察。
这两个神经病同时出现,绝不是烂片
文章图片
干净帅气的长相,让他成为当红偶像。
但,这只是表面。
德普从来不是乖乖仔。
从小不停搬家,12岁才安定下来。
安定后的第三年,母亲和父亲离婚之后再嫁。
这两个神经病同时出现,绝不是烂片
文章图片
从那时起,他就再也没有吃过一顿正经的家庭午餐,终日在酒吧寻欢到深夜。
我没有办法从记忆中拼凑出家的样子。
后来他自己组摇滚乐队,离家去洛杉矶发展。
这两个神经病同时出现,绝不是烂片
文章图片
德普(左一)曾跟绿洲乐队合作过
童年的颠沛流离,成就了他叛逆又脆弱的个性。
在“剪刀手爱德华”身上,德普看到了自己。
读完剧本,他哭了。
爱德华与七年前的我太像了:没有人疼爱,心地善良。
每当想要为别人付出一点什么的时候,剪刀手却把好事给割坏了。
后来德普才知道,写剧本的人,其实写的也是一个关于他自己的故事。
这个人就是蒂姆·伯顿。
这两个神经病同时出现,绝不是烂片
文章图片
小时候的伯顿,成绩普通、不合群。
还经常被父亲锁在房间里。
我觉得自己就像个弃婴。
枯燥生活中唯一能够带来快乐的,就是恐怖片。
我认为大多数鬼怪都被误解了,它们通常拥有比它们身边的人类更加真挚的灵魂。
就像他自己一样。
所以《剪刀手爱德华》这部带自传性质的作品里,爱德华就是伯顿本人,永远蓬头垢面。
因为可怕的外型被人误解,其实善良又孤独。
这两个神经病同时出现,绝不是烂片
文章图片
伯顿画笔下的爱德华
但开拍前,伯顿的第一人选,不是德普。
当时,伯顿刚用全球4.1亿票房的《蝙蝠侠》,成为好莱坞宠儿。
这两个神经病同时出现,绝不是烂片
文章图片
大把比德普更有名的男明星,排队想被他“潜规则”——
比如阿汤哥、小唐尼。
这两个神经病同时出现,绝不是烂片
文章图片
但很快,靓汤就被划在了伯顿的男主人选之外——
因为他想让伯顿把结尾改成喜剧。
这时,德普的出现让伯顿眼前一亮。
他看到了德普身上,跟自己一样的孤独感。
约翰尼·德普就是“爱德华”。
这两个神经病同时出现,绝不是烂片
文章图片
而一直演偶像的德普,也被伯顿醍醐灌顶地带入了另一扇大门——
演“怪咖”。
爱德华是机器人,面部僵硬,连微笑都要学习。
在伯顿看来,德普的优势是:
和他们(小唐尼、靓汤)相比,德普眼神里夹杂的纯真、恐惧和忧郁是多维的。哪怕不说话,只用眼神就能够传递出许多信息。
你看电影里,爱德华“父亲”离世时的悲伤。
这两个神经病同时出现,绝不是烂片
文章图片
对人类社会的害怕和茫然。
这两个神经病同时出现,绝不是烂片
文章图片
面对爱人时,眼睛闪闪发亮。
都通过眼神传达。
可以说,德普成就了这部电影。
这部与合家欢背道而驰的哥特电影,上映初期并不被看好——
首周只在两家影院放映。
然而一上映,单厅票房就超过8万美元。
一周后,放映的影院数目迅速扩展到1372家,全球累计票房8600万。
片中只有169个单词的德普,也在七天之内,从靠脸蛋吃饭的青春偶像,成了气质忧郁的大众情人。
《爱德华》的大获成功,让这对搭档的继续合作水到渠成——
1990年到2012年的22年里,共合作了八部片。
德普的不少“第一次”,都给了伯顿。
《艾德·伍德》里,他穿上女式内衣、高跟鞋、假发,出演一代烂片导演之王。
这两个神经病同时出现,绝不是烂片
文章图片
《理发师陶德》,“宁愿吃头发也不愿意当众唱音乐剧”的德普,居然肯开金口唱了歌。
这两个神经病同时出现,绝不是烂片
文章图片
拿下金球奖最佳音乐/喜剧片男主角,和奥斯卡提名。
这两个神经病同时出现,绝不是烂片
文章图片
对德普来说,只要是伯顿的电影——

底线再低,都不是问题。
要是他想在下一部电影中让我跟非洲食蚁兽啪啪啪,我也愿意。
而伯顿也在德普的票房号召力下受益——
1999年的《沉睡谷》,位列当年R级片年度第九。
2005年的《查理的巧克力工厂》,拿下北美年度票房第七。
2010年的《爱丽丝漫游仙境》,至今还保持着PG级影片,首周票房影史第二的成绩。
这两个神经病同时出现,绝不是烂片
文章图片
两人,一个成为巨星,一个成为名导。
毫无疑问,德普是天赋型演员——
跟小李子每演一个角色之前,都要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方法派”不同。
对德普来说,演戏不能叫“演”,而是真情流露。
角色就是他自己。
这两个神经病同时出现,绝不是烂片
文章图片
传言德普演戏,从来不背台词,全靠耳麦提示,外加自己感觉,顺口就把台词说出来。
所以,对这样一个生活中本来就是怪咖的人来说——
“怪”角色,他反而更拿手。
不信你看他后来在《致命伴旅》里演正常人,就远没有演神经质来得出彩。
这两个神经病同时出现,绝不是烂片
文章图片
但你可能要说,德普的角色大部分都是怪咖,为什么只有跟伯顿一起,才能擦出火花。
不难发现,伯顿电影里的男主角,外型各有千秋,但内里都是同一种类型——
自闭、孤独,善良。
《断头谷》里神经兮兮的胆小警察。
这两个神经病同时出现,绝不是烂片
文章图片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里啰嗦三八的威利·旺卡。
《理发师陶德》里的陶德纵然邪恶,那也是缘于妻女被夺走而复仇。
这两个神经病同时出现,绝不是烂片
文章图片
这些角色的“疯”,不是表现在小李式锁眉、马景涛式的咆哮上,而是由内而发。
挑一下嘴角,换一种眼神。
不动声色就能neng死你。
德普就像一个默片演员。他不用卖力去演,而效果已水到渠成。——《独行侠》合作女星露丝·威尔森
这两个神经病同时出现,绝不是烂片
文章图片
这才是德普的厉害之处。
所以就算后来《贵族大盗》这些电影,特地为德普打造出一个白天是艺术品商人,晚上是江洋怪盗的“分裂”角色。
也容易因为缺少内涵,太“浮夸”。
这两个神经病同时出现,绝不是烂片
文章图片
毫无疑问,德普属于伯顿这样的鬼才导演。
而伯顿也给予了德普在电影中,尽情发挥古怪个性的自由。
比如德普为威利·旺卡设计的嘴部小动作。
这两个神经病同时出现,绝不是烂片
文章图片
还有《爱丽丝》中,原本的疯帽子设定,就是个彻头彻尾的疯子。
但德普把这个角色挖得更深——
他不是时时刻刻都疯,而是前一秒还正常体面,下一秒又会变得相当危险。
这两个神经病同时出现,绝不是烂片
文章图片
这个改动,最后得到伯顿的认可。
可惜2012年的《黑暗阴影》之后,这对CP已有四年没合作——
这两个神经病同时出现,绝不是烂片
文章图片
Sir猜大概是因为德普这几年长胖了——
哥特风放在瘦子身上是忧郁。
放在胖子身上,大概就是“今天没吃饱”。
这两个神经病同时出现,绝不是烂片
文章图片
离开德普的伯顿,拍了不太“哥特”的《大眼睛》。
离开伯顿的德普,更是连续几部片票房口碑大扑街。
这两个神经病同时出现,绝不是烂片
文章图片
《朗姆酒日记》《独行侠》《贵族大盗》
被福布斯评为好莱坞性价比最低的演员之一。
这两个神经病同时出现,绝不是烂片
文章图片
也许,要挽救自己越来越糟糕的口碑,德普可以考虑再跟老朋友合作一次。
不过即使没在大银幕合作,德普跟伯顿,仍然是好基友——
腻歪程度不差真正的情侣。
这两个神经病同时出现,绝不是烂片
文章图片
据说两人在片场聊天时,周围的人都会一脸懵逼——
完全插不进他俩的世界。
伯顿说自己可以“抱着德普睡觉”
他们还会相互打睡前电话,讲故事给对方听。
相似的经历,共同的成长,所有情谊都化作一个“懂”字 。
伯顿写过一首叫做“约翰尼·德普”的著名“情诗”——
曾经有位年轻人,人人都夸他很英俊。
所以他绑架了自己的面容,要看就得付赎金。
这两个神经病同时出现,绝不是烂片
文章图片
去年《剪刀手爱德华》25周年,两人还一起出席活动。
谈起25年的感情,伯顿说:
我们之间的关系很难定义 ,但我第一眼看到他的时候,我就觉得我们注定要绑在一起。
好几次只要一个电话,德普就会在连剧本人物都不清楚的情况下。
果断出演。
这两个神经病同时出现,绝不是烂片
文章图片
这两个神经病同时出现,绝不是烂片
文章图片
【这两个神经病同时出现,绝不是烂片】你看,只要互相懂得,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就会被无限拉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