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老街与一个剧种的前世今生

恩宁路,这条昔日为西关最繁华之地,可以并排行八顶大轿、风光无限的老街,如今行人不多、车流稀少。道路两旁都是些老式的骑楼建筑,骑楼底下是传统的彩色花窗和趟栊门。高高低低的骑楼,历经时光的磨洗,大多有点陈旧破败。

一条老街与一个剧种的前世今生
文章图片
一条老街与一个剧种的前世今生
文章图片
一条老街与一个剧种的前世今生
文章图片
一条老街与一个剧种的前世今生
文章图片
这些密密麻麻的房屋,一楼多是些小食店、杂货铺,店面不大。行走间,细心的你或许会发现藏在其中的一条条深深的小巷,令人眼前一亮。
一条老街与一个剧种的前世今生
文章图片
一条老街与一个剧种的前世今生
文章图片
八和会馆——粤剧的“祖屋”
八和会馆位于恩宁路177号。是上世纪四十年代以关德兴、薛觉先为代表的粤剧艺人自发组织成立的行会,现在是广州剩余不多专门的唱粤剧的地方之一。每年从世界各地赶来这里寻根的粤剧艺人或爱好者不计其数,他们都是源自这里的“八和子弟”。
一条老街与一个剧种的前世今生
文章图片
一条老街与一个剧种的前世今生
文章图片
也许是周末的缘故,平时紧闭的“八和会馆”的大门此时虚掩着,隔着“趟栊门”,里面还传出一阵阵婉转悠扬的鼓乐丝竹和唱念声,让我忍不住驻足细细聆听。
一条老街与一个剧种的前世今生
文章图片
和小喵一样好奇的还有几位路过的阿姨,其中一位忍不住拉开了趟栊,我也跟着她们一起走进去一探究竟。
一条老街与一个剧种的前世今生
文章图片
走进八和会馆,只见里面的小舞台灯火灯明,一群粤剧票友们正在台上演唱。一位靠近门口的阿伯抬头看了我们这群不速之客一眼,并没有驱赶我们离开的意思,很快把注意力又转回到舞台。
一条老街与一个剧种的前世今生
文章图片
舞台上的两位阿婆正在演唱“帝女花”选段。虽已是花甲之年,唱起来却是字正腔圆、韵味十足。
一条老街与一个剧种的前世今生
文章图片
还记得小喵很小的时候常跟着阿爷阿嫲去文化公园”睇大戏“,年幼的我虽然不太明白台上的人咿咿呀呀地在唱些什么,可是总觉得那里面的”小姐“穿的衣服很好看,唱的声音也很悦耳。至今还有印象的是一部叫做“春草闯堂”的戏,里面的小丫鬟俏生生的扮相,脆生生的唱腔,让我回家以后披着一件姑姑的裙子模仿了好几日……
一条老街与一个剧种的前世今生
文章图片
如今在八和会馆里,不管是台上的演员、伴奏的锣鼓弦乐,还是台下的观众,大多是些古稀老人,几乎看不到年轻人的身影。听说现在上演粤剧即使是赠票也很少有人愿意走进剧场观看,难道这就是粤剧当今的处境么?
一条老街与一个剧种的前世今生
文章图片
阳光透过天井在八和会馆古旧的楼梯上散下斑驳的影子,大门上的门神依旧守护着古老的会馆。粤剧,这个曾风靡一时的主流艺术,如此优秀的民间文艺、民俗文化和岭南的文化瑰宝,如今的处境不能不令人唏嘘。
一条老街与一个剧种的前世今生
文章图片
一条老街与一个剧种的前世今生
文章图片
粤剧艺术博物馆——粤剧的新生与希望
从八和会馆出来没走多远,忽然看见马路对面有一处修葺一新的园林式建筑。走近一看,原来是今年端午节才正式对外开放的“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
一条老街与一个剧种的前世今生
文章图片
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位于恩宁路137号,开放时间是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和特殊情况除外)。博物馆免费参观,但需要在“广州粤剧博物馆”微信公众号上提前预约,凭证件和预约短信入场参观;65岁以上老人可以凭老人证直接入场。
一条老街与一个剧种的前世今生
文章图片
走进粤剧艺术博物馆,看到的是一座岭南传统园林,可谓“曲境就是园境,园境又同曲境”。
一条老街与一个剧种的前世今生
文章图片
一条老街与一个剧种的前世今生
文章图片
这里汇集了岭南传统工艺“三雕二塑”(木雕石雕砖雕、灰塑和陶塑),共有广福首唱、琼花畅曲、红船晚沙、西楼映月、峰音霭韵、濠畔听曲、梨园种声、别院声歌、荷风初露、古巷清音十景。
一条老街与一个剧种的前世今生
文章图片
一条老街与一个剧种的前世今生
文章图片
其中的 “广福台”戏台,是整座园林之中唯一的一座纯木结构建筑,由广东省非遗传承人何世良大师修建,上面的雕塑都是出自他的手笔。取名广福台意在向佛山祖庙万福戏台致敬,也是粤剧艺术博物馆十景“广福首唱”所在地。
一条老街与一个剧种的前世今生
文章图片
博物馆内收藏了5000多件/套各类藏品,从各种粤剧行头道具到“红船”模型,从粤剧的历史到名角名家介绍,详细地展现了粤剧的“前世今生”。
一条老街与一个剧种的前世今生
文章图片
一条老街与一个剧种的前世今生
文章图片
一条老街与一个剧种的前世今生
文章图片
一条老街与一个剧种的前世今生
文章图片
一条老街与一个剧种的前世今生
文章图片
声光电体验与互动技术让粤剧艺术变得可视、可听、让人更直观地感受到粤剧的魅力,游览其中丝竹声声绕耳,彷佛昔日戏班依然近在眼前。
一条老街与一个剧种的前世今生
文章图片
小喵惊喜地发现,来这里参观的不单是老年人和粤剧爱好者,还有不少年轻人。这是一个老少咸宜的地方,有故事、有温度,有对粤剧的继承和创新,还有一种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和归属感,让人依稀看到了粤剧的新生与希望。
一条老街与一个剧种的前世今生
文章图片
一条老街与一个剧种的前世今生
文章图片
恩宁路这样一条“广州最美老街”,与粤剧这个古老的岭南文化瑰宝,它们的未来又会是怎样?
作者介绍:魔小喵,一只爱旅行的猫,和你分享有温度的旅行故事和生活感悟。微博:@魔小喵旅行记
【一条老街与一个剧种的前世今生】魔旅行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浏览更多魔旅行的文章,请关注“魔旅行”同名微信公众号、头条号,“魔小喵旅行记"同名新浪微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