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最近,大家赶着排队IPO

IPO|最近,大家赶着排队IPO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钛媒体注: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投资界(ID:PEdaily) , 作者 | 张继文、刘全 , 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
 
如你所见 , IPO队伍浩浩荡荡 。
最新奔赴IPO的是一家知名AI独角兽 。7月15日 , 思必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交招股书 , 拟科创板IPO , 中信证券为保荐机构 , 拟募集资金10.33亿元 。这曾是创投圈炙手可热的独角兽 , 如今也要去科创板上市了 。
肉眼可见的是 , A股正在迎来IPO排队大爆发 。相比美股、港股的冷清 , 刚刚过去的6月份 , A股新增受理429家企业 , 数字惊人 。如果我们把时间再拉长一些 , 场面更壮观——截至2022年6月30日 , A股IPO在审企业共计1,083家 , 堪称IPO千家长龙 。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实力不错的公司有信心 , 缺钱的公司有动力 , 形形色色的公司都想去上市 , 不约而同地造就了目前的IPO申报盛况 。”深圳一位不愿具名的VC投资人感叹 。
剑桥校友联手创业 , 上海交大教授要去IPO敲钟思必驰的故事要从一对好兄弟讲起——高始兴和俞凯 。
1976 年出生的高始兴 , 早年毕业于东北大学复合材料专业 , 后赴英国留学获得英国剑桥大学商学院硕士学位 。在这里 , 他结识了日后的创业战友、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特别研究员及教授俞凯 。
IPO|最近,大家赶着排队IPO
文章图片

俞凯同样是1976年出生 , 曾拿到了清华大学自动化学士学位和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硕士学位 , 后来到剑桥大学工程系攻读语音研究的博士 。在剑桥期间 , 高始兴和俞凯二人同属一个学院 , 经常一起打乒乓球 , 久而久之成为了好友 。
2007年 , 受剑桥大学创业氛围影响 , 二人决定在英国剑桥科技园成立了思必驰 , 主攻语音技术服务方向 。次年 , 高始兴为开拓中国市场 , 回国在苏州工业园继续创业 , 而俞凯则留在剑桥攻读博士后 。回国初期 , 思必驰将原来的语音技术应用在对外汉语业务上 , 希望通过人机对话的形式教外国人学汉语 。
创业初期 , 公司没有太多资金购买语音数据 , 高始兴天天跑到中小学、咖啡厅、图书馆等外国人多的地方 , 找人帮忙录音采集数据 。高始兴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了这一细节 , “这期间 , 自己也遭遇过无数冷眼和无视 , 但任何困难都未动摇过我的信心 。”
很快 , 高始兴意识到对外汉语市场天花板不高 , 便带领着公司转向国内英语市场 , 这也是思必驰第一次战略转型 。然而 , 当时市场对人工智能、语音识别的技术认知度不高 , 思必驰也一度陷入经营困难的窘境 。
最困难的时候 , 公司入不敷出 , 账面上的钱只够花几个月 , 高始兴只好抵押了自己的房子 。好在2011苹果上线了Siri功能 , 带火了语音交互市场 。看准时机后 , 高始兴带着思必驰果断转型 , all in智能硬件领域 , 并将口语教育业务剥离 , 成立子公司——驰声科技 , 后被网龙全资收购 。
2012年 , 俞凯学成归国 。但他没有全职加入思必驰 , 而是选择到上海交大计算机学院担任教授 , 通过学校基础研究支撑公司科研力量 , 帮助公司商业化变现 。随着不断深入应用场景 , 高始兴团队发现AI对话交互对于芯片的能力和功耗要求越来越高 。于是 , 他们做出了一个颇为大胆决定跨界——成立芯片公司 。
2018年3月 , 思必驰旗下芯片设计公司深聪智能成立 , 专注于智能语音算法及芯片设计的软硬件优化 。同一时间 , 云知声、出门问问等多家AI语音创业公司也发布了芯片 , AI公司造芯成为了新风尚 。时至今日 , 深聪智能已完成3轮融资 , 投资方包括思必驰、中芯聚源、元禾控股等 。
如今 , 思必驰整体业务围绕“云+芯”重点布局 , 自主研发新一代人机交互平台和人工智能芯片 , 已拥有全链路的智能语音语言技术 , 为车联网、loT及众多行业场景合作伙伴提供自然语言交互解决方案 。
即便如此 , 思必驰依旧没能逃过亏损的魔咒 。招股书显示 , 2019年、2020年、2021年思必驰营收分别为1.15亿元、2.37亿元、3.07亿元;净亏损分别为2.83亿元、2.15亿元、3.35亿元;扣非后净亏损分别为2.75亿元、2.03亿元、3.44亿元 。
IPO|最近,大家赶着排队IPO
文章图片

一路走来 , 思必驰至少完成10轮融资 , 投资方有联想之星、荷塘创投、元璟资本、元禾控股、元禾辰坤、中民投、深创投、和利资本、中信金石、清控银杏等知名投资机构 , 以及阿里巴巴、联发科、富士康、北汽产投、美的资本、佳都科技等产业公司 。
招股书显示 , 目前阿里巴巴持股13.22% , 为公司最大的机构股东 。而创始人高始兴和俞凯分别直接持有公司 11.5285%和 7.9589%的股份 , 二人合计持股36.7726% 。伴随着思必驰冲刺IPO , 两位剑桥好友有望迎来人生第一个IPO 。
千家公司排队IPO , 再不上市 , 都不敢开股东大会了思必驰奔赴IPO , 只是当下IPO排队大爆发的一缕缩影 。
这里有一组数据——据证监会网站、京沪深交易所数据统计 , 截至2022年6月30日 , A股IPO在审企业共计1,083家 。其中 , 沪主板168家 , 深主板148家 , 科创板187家 , 创业板445家 , 北证135家 。
尤其在6月份 , IPO申报迎来罕见爆发 。据Wind数据统计 , 单月新增受理429家企业 , 而在今年5月 , 这一个数字仅为59家 , 可见涨幅惊人 。而从行业角度看 , IPO依旧偏向高端制造业和科技行业 。
不久前 , 国产数据库的龙头企业——达梦数据冲刺科创板 。作为达梦数据的创始人 , 冯裕才是一位70多岁的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上世纪80年代 , 已入职华科的冯裕才带着自己的研发小组 , 研制了我国第一个自主版权的“数据库管理系统CRDS” 。2000年11月 , 冯裕才成立了达梦数据 。此后二十余年 , 达梦数据打破了甲骨文的垄断 , 成为中国国产数据库管理软件排名第一的公司 。一旦成功上市 , 达梦数据将成为国产数据库第一股 。
还有今年火热的氢能赛道 , 一连跑出3个IPO 。过去一个月 , 氢燃料电池公司捷氢科技、国富氢能、治臻股份依次发布科创板IPO招股书 。其中 , 捷氢科技成立2018年 , 是上汽集团旗下的一家主攻氢燃料电池的企业 , 已完成多款燃料电池电堆和燃料电池系统的产品开发 , 功率涵盖6kW~260kW , 并应用于乘用车、轻型客车、城市客车、公路客车、轻中重型卡车、机车、叉车、拖车等诸多领域 。
而国富氢能成立于2016年 , 专注于为燃料电池系统集成厂商、整车厂商、能源公司、城市公交运营公司等客户提供氢能核心装备;2016年创立的治臻新能源是一家专业研发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的公司 , 董事长陈关龙曾任上海交大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 。
就连以往喜欢扎堆在港股上市的消费企业也转战A股 。6月底 , 沃隆食品已完成中信证券的IPO辅导并报送了招股书 , 拟登陆上交所主板 。沃隆食品创始人杨国庆出身食品专业 , 早期从事坚果的进出口贸易 , 到2012年开始创立沃隆品牌 。针对坚果销售囿于季节性的痛点 , 杨国庆开创性地研发出第一款混合装、小包装的每日坚果 , 并在2016年上线沃隆天猫旗舰店 。如今 , 杨国庆带着这个的爆款坚果品牌走向了IPO敲钟的门前 。
无独有偶 , 网红牛奶品牌认养一头牛也向上交所主板提交招股书 。认养一头牛的创立故事 , 要从创始人徐晓波从中国香港购买奶粉的经历讲起 。2012年 , 去香港出差的徐晓波因购买奶粉数量超过了规定的2罐 , 而被中国香港海关查扣 。于是 , 他于2016年在杭州正式创立「认养一头牛」 。6年时间 , 认养一头牛已完成 5 轮融资 , KKR、德弘资本、美团龙珠等知名机构纷纷入局 。最新一轮增资后 , 认养一头牛的整体投后估值约 100.64 亿元 。
此外 , 上半年低迷的医疗健康赛道也呈现了IPO爆发之势 。过去一个月 , 创业板、科创板、港交所已受理与递交招股书的企业数为29家 , 远远超过了前五个月 , 平均每天都有一家医疗健康企业冲刺上市 。而从细分赛道来看 , 6月冲刺IPO的生物医药企业有24家 , 医疗器械企业有4家 , 医疗服务企业仅1家 。其中 , 荣盛生物、澳斯康生物、明峰医疗、联川生物等公司申报了科创板 , 景杰生物、河北一品制药、广州绿十字制药等公司的招股书已被创业板受理 。
这一幕极为壮观:A股迎来了“报复性”IPO 。
VC/PE境内IPO回报走高 , 现在美元基金也在研究A股上市机制为何IPO排队出现井喷?
事实上 , 6月份IPO激增属于合理范围 。通常来说 , 每年六月 , 企业申报IPO数量都会增加 。这是因为IPO申报的数据有效期为6个月 , 企业在6月30日前申报 , 材料可以使用去年12月31日的财务数据 。
再加上 , 上半年北京、上海疫情反复 , 导致大量IPO项目被积压 。“当疫情缓解后 , 拟上市企业热情很高 , 总体申报数量非常多 。”北京一位券商人士透露 。
更重要的是 , 市场信心正在慢慢恢复 。随着A股市场回暖、定价结构变化 , 新股上市首日破发的情况得以改善 。从Wind数据来看 , 今年上半年的171只上市新股中 , 有128家公司在上市首日实现股价上涨 。涨幅方面 , 纽泰格、益客食品和中汽股份等3家公司首日涨幅超过200% , 涨幅分别为221.60%、212.46%、200.00% , 破发的阴霾一扫而光 。
另外 , 伴随着注册制的推进与监管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 更多高质量科创型企业涌入A股市场 。
安永发布的《中国内地和香港IPO市场》报告显示 , 2022年上半年A股和港股IPO数量和筹资额分别占全球的30%和53% , 占比较去年均有所上升 。上交所筹资额全球排名第一 , 共计328亿美元 , 占全球总量34% 。深交所IPO数量全球排名第一 , 共计81宗 , 占全球总数的13% 。
“鼓励红筹回归及注册制改革的深入将持续利好A股市场 , 在科创板和创业板上市主力板块的推动下 , 下半年的新股发行将有望提速 。”一个美元基金的合伙人曾表示 。
二级市场的变化 , 正在悄然影响着一级市场的选择 。在境内上市政策宽松而境外上市监管趋严的背景下 , 境内退出渠道相对畅通 , VC/PE机构支持的中企多选择于A股上市 , 占比达94.0% , 而这也意味着美元基金需重新评估投资和退出策略 。
从回报倍数来看 , VC/PE在境内市场账面回报倍数走高 。清科研究中心最新数据显示 , 2022年上半年 , VC/PE被投企业在境内上市的平均账面回报倍数(按发行价)达到5.87倍 , 相比第一季度的6.35倍略有下滑 , 但整体较2021年的回报仍有较大提升 。其中 , 科创板和创业板按发行日、首日以及20日计算的账面回报倍数均高于6倍 , 优于其他板块 。与之相对的是 , 境外市场回报倍数持续走低 。
IPO|最近,大家赶着排队IPO
文章图片

可以说在退出端 , 人民币基金正迎来了历史机遇 。达晨财智执行合伙人、总裁肖冰不久前向投资界表示 , “我们一直主要在A股上市 , 所以美股受挫并没有影响到达晨 , 而港股流动性有限 , 系统性机会还是在A股 。”
【IPO|最近,大家赶着排队IPO】据悉 , 现在美元基金团队也在研究A股上市机制 , 重点学习科创板上市的政策 , 这是中国创投历史上罕见的一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