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自适应换行的排版效果

前言 这个标题大家看着可能摸不着头脑,先简单普及几个定义。
在html中,文字换行有两种类型,一个是块级标签定义段落。比如说第一段到这一段之间的换行,就是两个标签(或者两个标签)。简而言之,一个<\p>之间就是一个完整的自然段。段与段之间的间距,就是段间距,可以通过定义或者的margin来控制。
另外一种就是
,这个实际上是一个行内标签(in-line),也就是只能在一个段落内部起作用的标签,不能跨段落使用。这个标签的作用是之间换行,但是换行后的两段文字还是被视为一段文字的,所以这两段文字之间的间距只是行间距,也就是一个自然段内上下两行文字的间距。
不同设备的自动换行 对于阅读器而言,它会根据设备的宽度来自动给文字换行,相当于程序自动在设备边缘给文字加了个
标签。
不同的设备,因为宽高比和分辨率不一样,自动换行的长度也不一样,下面是一个对比图。

平板宽度
这是宽高比为4:3的平板上多看的自动换行效果,大概是二十三个字符左右。当然如果你手动放大文字字号,字符数也会相应减少。
手机宽度
这是宽高比为16:9的手机上多看的自动换行效果,可以看到手机的长度更长,但相应的宽度只有十七个字符就要自动换行。
诗歌的自动换行实例 举个实际的例子。如下图所示,

平板诗歌
这个是平板上显示诗歌的排版,对于七言绝句而言,一行显示两句,总共显示两行是典型的排版。但是这个排版到了手机上就是这个样子了:

手机诗歌
原因就是上面所说,手机宽度较小,所以产生了自动换行。
当然我们可以用一个折中的办法,就是诗歌固定一句一行,如下图,
诗歌一句一行
这样一来平板和手机默认字体显示的就都不会自动换行了(当然手动放大字号肯定会自动换行,这个没法避免,我们只能保证默认字体的自适应),但是我们可以比较一下,这样一来牺牲的是平板设备两侧的空余空间,如果字体较小的话,排版还是显得不够均匀。
自适应换行排版 我们的目标是在平板上能显示第三张图的效果,而在手机上又能自动切换为上一张图的效果。简而言之,就是不要让程序在设备边缘自动换行,而让它在我们想要的地方自动换行。
实际操作的代码如下:

.title { font-size: 100%; text-align: center; }blockquote p { font-family:"DK-KAITI",楷体, "kt", sans-serif;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white-space: nowrap; }《出塞》·王昌龄
【制作自适应换行的排版效果】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平板的显示效果还是同第三张图,而放到手机上显示效果如下。

自适应换行 我们看一下代码,实际上要关注的只有两个地方,第一是诗歌的属性中,需要有white-space: nowrap这个属性,不允许自动换行,第二是在诗歌本身段落中,在需要成为整句的地方用行内标签括起来(span或者a都可以),这样一来,在手机上程序就会优先从span之间进行自动换行了。
可以看到前两句和后两句之间的间距较大,这个原因在前言里已经说明了,第一二句之间实际上是
标签,而二三句之间是标签,二者的行距定义不同。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诗歌属性中定义line-height,这控制了
标签的行距,也可以去掉诗歌段落中的标签。但要注意,如果平板宽度较大,可能出现第一行三句第二行一句的情况。
总结 本篇的自适应换行技巧当然也有缺点,它比较适合用于古典诗歌文学,尤其是每句字数固定的,否则就可能出现每一行换行不一致的情况。
当然这个技巧不光可以用于诗歌,也可以用于章节标题等特定设计,因为其本质是让段落在我们想要的地方自动换行。会不会玩崩还是要看排版的调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