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灵温暖心灵》——学习摘录及感受

韦志中教授讲得《用心灵温暖心灵》我学习了三遍,讲的实在太好了。
一、青少年心理问题为什么在增多?

(一)原因:
提到了吴校长是一个热情、投入、乐观、坚强的人,每天都有油,像一台大型拖拉机。这些都是吴校长的积极品质和积极情绪。
现代的青少年积极情绪缺乏:1.学习没有动机,没有兴趣,也就缺乏积极性;2.没有好奇心,不愿意探索和创新;3.没有自豪感和骄傲感。
香港的自杀率太高了,小学生和初中生约占30%,初中生约占40%。问卷调查显示:大部分中学生认为,如果没有我,我的爸爸妈妈会过的更幸福。背后反映了孩子的自我价值感非常低,是一种自卑的心理。孩子们不自信,缺乏乐观向上和自我认同等积极品质。
韦教授提到了自己身上的三个品质:善良,勤奋,真诚。我自己也总结了三个词语来概括自己的品质:善良,高效,负责。善良:从小就喜欢帮助别人,至今喜欢乐于助人,哪怕是帮一位路人拿拿东西,这个品质同样对我的事业有很大的帮助。高效:我做任何事都是力求高效,不蛮干。这可能与我的急性子有关系吧。别人花很长时间完成的任务,我要求自己必须在短时间内完成,而且我会在预期内高质量的完成。负责:我总认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尤其对待学生,我不会放弃任何一名学生,经常鼓励他们要善于发现和发扬自己的优点。对待工作也一样,身兼数职却样样能做到优秀,这就是我对待工作的态度。
小狮子们能取得成功,是因为他们身上有自信,坚持等品质。
吴校长能把互加做的这么好,是因为吴校长敢于挑战,永葆激情。
一个人过的快乐,必须要有积极的情绪;一个人要和他人好好相处,需要积极的品质;一个人要解决问题,需要有良好的思维品质。归结起来,要有积极的情绪,积极的品质,良好的思维品质。青少年或多或少缺乏某方面的品质,要么没有积极的情绪,要么没有积极的品质,更甚则没有思维品质,遇到问题就垮下了,心理承受不了,没有抗压能力。
(二)青少年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1.发展性问题
韦教授讲的发展性问题我的理解是这样的,孩子在生长过程中必然要遇到的问题。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这些问题自然会克服。比如:3岁孩子自己穿不整齐衣服会哭闹,而7岁孩子看起来很简单。
对策:发展性问题作为人都要经历,所以都能克服,我们只需要陪伴就好,陪孩子经历就好。
2.突然性问题
由于本不该发生的困难和挫折造成的问题,如:家庭的变故和父母的离异,外界因素的刺激所带来的问题。孩子遇到突然性问题会心里承受不了,心理的躯体化会导致生理变化。
对策:遇到这种问题,我们不仅要陪伴孩子,还要想办法帮孩子克服困难。
3.“神经病”问题
主要是家长或老师的问题,我们把孩子的发展性问题夸大化。小题大做,给正常孩子挑毛病。
对策:我们不能没事找事,容孩子犯错,不能怕事。
图片发自App 二、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孩子社会适应不良?
现在的孩子适应能力差,遇到新环境不选择去适应而是选择逃避,逃避的结果将是被社会淘汰。两类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差:1.自大的人。认为自己很好而别人不够好的人。2.自卑的人。认为别人都很好而自己不够好的人。
(一)适应能力差的原因:进化心理学视角看
基因带来的学习能力靠体验,要学会动手才能动脑。而体验式学习被现代教育刹车,由于从安全、卫生、所谓的习惯养成等方面出发,所以现在的孩子缺乏尝试,也就没有体验。不能爬,不能玩土,不能拿刀等等。韦教授以教育自己的孩子为例,讲的生动形象,激情澎湃。
(二)缺少体验讲导致什么后果?
没有失败就没有体验,有了体验才会有成就感,缺少体验真的好可怕。
他们的情感会被抑制……
他们的自我人格得不到彰显……
他们对事物投不出兴趣……
他们没有动力……
他们最终变成了被动接受的机器人!!!


图片发自App 三、教育的核心目标和根本是什么?
(一)教育的核心目标是成为一个人
在我国,每年约10万人死于自杀,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出现了心理问题?是因为我们的教育出现了问题,如何改变?才是我们该思考的问题。
人性向善,生命向上。一个人真正的存在,是他精神的存在,灵魂的存在。所以我们的教育要围绕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积极情绪和思维品质去开展。要让孩子真正的去体验,让孩子主动去做,塑造一个体验的人生。
(二)教育的根本是体验,体验是教育的魂。
1.体验成就人生;2.历史事实——心理事实——心理体验;3.心理教育:塑造体验的工作;4.知道——体验到——悟道。
反复听了这节课,触及了我的心灵。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真的不应该去控制孩子的心理,我们要学会等待,容他们犯错,让孩子去体验。
【《用心灵温暖心灵》——学习摘录及感受】默默耕耘,静待花开,相信相信的力量!
图片发自App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