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剑


我喜欢观察天真无邪的孩子,小孩子很特别,他会对一件很简单的事产生浓厚兴趣,能将精力向一点事贯注;他也能忘乎过去一切,纯粹沉没现在。他对未来更没有忧虑。孩子的心境真好,我们大人可能会花费半生来体悟的东西,孩子本来就已具足。比方:看破,放下;比方:断烦恼,无牵挂。难怪有位思想家曾说过:"有人说天才便是时时能恢复孩童心境的人。"

我喜欢观察孩子,更喜欢通过和孩子相处,探触自己的内心。陪伴孩子在时光里参,在生活里悟。参与孩子的成长,参悟自己的人生。

儿子有一把非常喜爱的"倚天剑",是去韶关丹霞山游玩邂逅回来的。几乎每个男孩都有"武侠梦",每次出门,都要商量让他带着他的"宝剑"。前两天,把剑带出去之后,剑鞘弄丢了,只剩下剑把。一把他非常心仪的"宝剑",平时他都爱不释手,弄丢剑鞘,只剩单薄的剑把,我都替他惋惜。但见儿子纹丝不定。我难以理解,揣测不出儿子的心情,出于好奇便问他:"你的剑鞘丢了,你生气吗?" 他表示不以为然:"是我自己自己要把剑带出去的,剑鞘也是我弄丢的,我为什么能生自己的气?干嘛要自己气自己。"看他超脱的模样,似乎是我没能准确探测到他的心情,我又追问:"那剑鞘丢了,你伤心吗?"他露出些许暗淡:"伤心,因为剑是你们辛苦帮我从那么远买回来的,钱还在老板那里,剑鞘就不见了。" 儿子给的答案,我基本能领会儿子的心理活动了。于是又问他:"那如果是别人弄丢你的剑鞘,你就会生气,是这样的吗?"他点点头。

了解了儿子的想法,知道他已经违背了"待人以宽,严于律己"的原则。为了不错过教育,趁机给儿子讲讲"养兰花不为生气"的故事。

故事是这样:一个老和尚养了一盆兰花,他对这盆淡雅的兰花呵护有加,经常为她浇水除草杀虫。

兰花在老和尚的悉心照料下,长的十分健康,出落的清秀可人。

有一次,老和尚要外出会友,便把这盆花托付给小和尚,请他帮忙照看。

小和尚很是负责,象老和尚一样用心呵护兰花,兰花茁壮地成长着。

一天,小和尚给兰花浇过水后放在窗台上,就出门办事了。

不料天降暴雨,狂风把兰花打翻砸坏了。

小和尚赶回来,看到一地的残枝败叶,十分痛心,也很害怕老和尚责怪他。

过几天老和尚回来了,小和尚向他讲述了兰花的事情,并准备接受他的责怪。

可老和尚什么也没说。小和尚感到很意外,因为那毕竟是老和尚最心爱的兰花呀。

老和尚淡淡一笑,说道:“我养兰花,不是为了生气的。”

听完之后,儿子似乎有所领悟:"生别人的气,东西也不会回来。生别人的气,其实是生自己的气,别人可能都忘了,你还在气。"

儿子虽然懂得:拥有时好好珍惜,失去时淡然处之。但为了儿子能有豁达的心胸,和气的为人,这件看似微小的事也要令他深刻记住。所谓: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我要养成在孩子内心种种子的习惯,把好的种子种在他的心田,与他蓬勃生长。

孩子每经历一件事,我都要侧面反省自己身上是否存在相同的问题。因为我明白,孩子的问题,大概都是父母的问题。是否我习惯在别人做错的时候,一味怒训或抱怨,不能宽恕;又是否习惯在自己做错的时候,处处为自己找借口,袒护自己。

有一段撩动我心弦的话: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一场修行。是孩子的纯真,无私,灵动洗濯了成人的浮躁,功力,自大的心理历程。好的教育,应该是父母通过孩子这把镜子,不断发现自我,修正自我,挖掘自我,并用新我为孩子做示范和表率,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曾经有一回,儿子满路奔跑,不慎扑倒在肮脏的泥土酱里,爬起来之后,儿子满身满脸是泥巴,他果断站起来之后,惶恐地看着我们。事后,我问他:"摔倒之后,你第一个念头是什么?"他诚恳的说:"我想,这下糟糕了,一定会被爸爸妈妈骂了。"听完他的话,我心怔了一下,是我平时训责他过分了吗?所幸那一回,我的第一反应并没有对他训斥,才有他的敢于坦诚。

和孩子的相处过程,我懂得要真诚地和孩子一起去经历,不要过分保护他而阻拦他去经历各种事情,只有经历了,对他对我都是一种收获。曾经在一个读书栏目上,听过一位老师这样讲:所有的父母,其实都应该明白一个道理,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目的;唯有父母的爱,最后是以分离为结局。他一定不能终身陪在你的身边,所以真正爱一个孩子的父母,应该考虑到他离开你之后,他怎么生活。

我想, 让孩子多做事,去经历,去担当,然后长养孩子的仁慈之心,是我们做父母很必要的职责。

想用李嘉诚先生的一句话来勉励自己,教育孩子:用狮子的力量去奋斗,用菩萨的心肠去待人。

【倚天剑】
倚天剑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