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是安排,而是追求

六一儿童节刚刚过去,即将迎来的又是一年一度的高考。麦满分小程序中的游戏唤起了曾经参加过高考的我们心中或远或近的记忆,网络上“回忆高考作文题”、“1977年考生忆往昔”的新闻层出不穷。
生命不是安排,而是追求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连“刘明炜”这样的“高考骗局”在网上都渐成气候(这里麋鹿也给大家做个防诈骗宣传,看到准考证丢了什么的可别轻易上当啊!);更何况,今年还是1977年恢复高考40周年,最近几天的热搜榜上,“高考”应该名列前茅吧。

图片发自App 从孟郊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尽长安花”到《幼学诗》的“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可以说,“金榜题名”承载着古往今来太多中国人内心深处的梦想;对今人(大部分普通人)来说,这个梦想的阶梯,就是高考。我至今记得我刚升上高一的第一节班会课----(那节班会课的时间还是在遥远的上个世纪,地点则是在当时略显闭塞的我家乡的十八线小县城),老师为班会定的主题就是“你为什么上高中?”,当时前排的一位同学脱口而出:
“为了高考时考大学啊!”
5月27日《新京报书评周刊》的头条推送了题为《止庵:1977考上大学那年,是我一生中最光荣的时刻》的文章,光看题目,每个经历过高考的人可能都想唏嘘一会儿。

生命不是安排,而是追求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当然,我等凡夫俗子通过高考这道龙门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命运”呢?这恐怕又是一个值得唏嘘的问题。讽刺的是,“知识改变命运”却在被从反方向质疑————知识还没来得及让寒门学子翻身呢,却已被“既得知识者”自嘲了:前段时间的热点“清华毕业也买不起学区房,读书还能改变命运吗?”的段子引发的调侃和戏谑令人心酸又焦虑。心酸的可能是经历过高考的千千万万个普通的“你我”---高考中我们考一个“一般”的分数,被一所“一般”的大学录取,过着“一般”的人生;而焦虑的,则是家有学子的家长们。

说来,我也算是个“家有学子”的家长。明年,我的孩子就将成为上海“幼升小”大军中的一员。而一个月之前,正是上海“幼升小”面试日爆出的种种奇葩考题和对家长的考核甚至是调查祖父母外祖父母的背景引起社会大众一片哗然:

生命不是安排,而是追求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这是在海纳百川的国际化一线大都市上海,一线城市竞争激烈,家长们纷纷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那我家乡,那个五线城市、十八线小县城竞争没那么激烈、生活压力小,应该没那么夸张吧?

然而,我与在家乡生活的儿时同学沟通之后,才发现自己也是图样图森破;在我们80初成长的时代,家长根本没有什么闲钱让我们去补课,社会上也没有各种五花八门的培训机构和辅导班,兴许是现在生活水平都提高了,都愿意给孩子身上花钱,在我们家乡,各种补习班和培训机构同样如雨后春笋;同样是幼升小,竞争一样激烈-----这是“多么痛的领悟”啊!


生命不是安排,而是追求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生命不是安排,而是追求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生命不是安排,而是追求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我在孩子三岁半的时候带他去听过一次“XX儿童国际英语”的公开故事会(现在想来实则是课程广告);这种培训机构的教室装修的都很温馨,墙上装饰着各种小孩喜欢的挂件和图案,故事会全程由一个外教主讲,一个外教、三、四个助教围着七、八个孩子,放视频、做游戏,道具五花八门,当然比家里的玩具多。一节课下来,除了数1-10的英文数字,就是教会了孩子本次故事的主题单词:sausage(香肠)。

有外教主讲的故事会半个小时就结束了。接下来的时间里,三、四个该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围着我,各种给我兜售他们“专为3-6岁儿童打造的开发智力、打好英语基础”的课程,每个课时都是200元起。当时我觉得课程贵、与所学内容性价比不高,就没报。
前几天,我因为工作需要再次去我家附近的几家培训机构晃了晃,发现问题多多:工作人员口中“母语为英语”、“来自英美或者加拿大”的外教,手中所持的是俄罗斯护照;自称是XX外国语大学嫡系的“X外宝宝”标榜自己的外教都是全部是在校的留学生,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是留学生,持留学签证却在外面打工当外教赚钱?这不仅违法职业操守,更是挑战法律了。
以上只是“少儿英语”补习班的乱象表现,就拿“幼升小”的补习班来说,拼音、数学、智力……各种课程不一而足;在我走访这几家培训机构的过程中,我只有一个感觉:那些工作人员纷纷将自己的教学理念标榜的比孔子还合理,他们帮助孩子成长的心情比韩愈还迫切。得知我的孩子幼儿园中班都快读完了还没报过任何补习班时,他们纷纷大跌眼镜:“啊!你可别把孩子耽误了……”
得了吧,谁都知道,你们不就是想从家长口袋里多赚些钱吗?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端午假期和六一儿童节,我带孩子去两次去市区玩。第一次是去静安区大悦城看从二次元虚拟世界红到现实世界的“吾皇驾到”实景秀,在霸气侧漏的吾皇跟前只拍了一张照片,孩子就跟我说:“这里没意思,妈妈,你带我去书店吧!”
他还记得,10个多月前,我带他来这里过四岁生日,中午吃了蛋糕后,在大悦城的西西弗书店泡了一个下午。


提到这件事,我真的不是标榜自己有多爱看书,培养出了一个多爱看书的孩子“养成”。我这个人比较自私,书店是我自己最爱泡的地方,哪怕是在书店里发呆,只要置身于书架和文具柜台前,我也感觉到轻松和惬意。其实每次带孩子去书店,我仅仅是自己想去而已,可能正是因为每次跟我逛商场必去书店,还不到5岁的孩子,对撒娇卖萌的“吾皇”不感兴趣,选择了去书店看书,那一刻,我真的很欣慰。
所以,虽然在书店买书比在X当、X东性价比低得多,为了不打击他的积极性,我还是为他买了本他最喜欢的“超级飞侠脑力训练”系列之一;更让我感动的是,拿到书之后,孩子主动让我顶着30度的大太阳陪他坐在商场外面的台阶上,迫不及待地就开始翻看起来。
六一儿童节那天也是一样。我们小区正好有个妈妈,跟我一样是个“奇葩”,她的孩子学了半年的“X吉姆英语”后就把剩下的课程退了。这个妈妈也认为只要家长在家稍微花点心思,便可以不去外面那些培训机构了。儿童节当天,我们两个“奇葩妈”带两个孩子一起去看了儿童剧,然后“大众书局”打发了一个下午的时间。


图片发自App

在大众书局看书,在手账集市看各种漂亮的笔记本和文具;在书的海洋中,两个孩子安静地席地而坐,或轻声讨论着书中的智力题,那一刻我感到,这真的比去上什么“名师”的补习班都让我欣慰。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写下这篇文章,我并不是要标榜什么、证明什么,只是想写下我在育儿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因为我也只是个普通的母亲而已,在育儿的过程中,要和我这个普通的孩子一起,不断地学习和充实自己。
买学区房、买顶级学区房、读好的幼儿园、好的小学、好的中学、考上好的大学或者出国留学,这是秉持“赢在起跑线上”、“赢在子宫里”观点的家长们基本的逻辑链,并没有什么错;
然而,英国作家艾德琳·弗吉尼亚·伍尔芙曾说:

人不应该是插在花瓶里供人观赏的静物,而是蔓延在草原上随风起舞的韵律。生命不是安排,而是追求,人的意义也许永远没有答案,但也要尽情感受这种没有答案的人生。

所以,虽然大环境让我们难以做一个“安静的父或母”,但我想-----
【生命不是安排,而是追求】我们是孩子的父母,我们抚育、陪伴他们长大;然而,他们并不是我们插花的作品,并不是我们炫耀的展示;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寻找梦想,实现梦想,充实人生,但我们决不可让他们成为我们实现自己未竟梦想或者是仅仅满足我们自己虚荣心的工具。我们所应该做的,就是让他们学会去听一朵花开的声音,看一朵浪花的形成,而不是为他们安排好那跳貌似“理所当然的逻辑链”,让他们逐渐懂得,人生的意义,也许的确是没有答案的,“但也要尽情地享受这种没有答案的人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