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潜规则

事实上,生活中潜规则几乎无处不在。比如,家里人生了病要做手术,很多人会想到给医生塞红包;在学校里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得到重视,很多父母会请老师吃饭甚至直接塞钱;演员为了得到出演的机会,不惜用身体交易;在官场上的各种行贿受贿等等。

很多人一说到这些现象都恨不得骂娘,不是指责这些人道德败坏,就是摇头感叹世风日下。社会舆论也是对这些现象猛烈抨击的。我们也不缺乏各种道德说教。但是,这样的现象好像并没有变少。
那么什么情况下会产生潜规则呢?我认为大致有两种情况。
1
当一个职业是所谓的极端斯坦的时候,潜规则比较容易产生。极端斯坦是首先由纳西姆·塔勒布提出的。与之对应的还有平均斯坦。在平均斯坦中,任何个例对整体都是微不足道的。而在极端斯坦中,个体可能会对整体产生不成比例的影响。比如一个房间里有十个人,随后又进入一个世界上最胖的人,这时房间里面的平均体重比不会有巨大的提升;但是如果世界首富进入这个房间,房间里面的平均财富就回发生成千上万倍的变化。前者是平均斯坦,后者是极端斯坦。
如果我们把行业做一分类的话就会发现,医生、教师、按摩师、服务员等职业就属于平均斯坦;而演员,作家,投资者等职业就属于极端斯坦。拿演员来说,一个一线演员一天赚的钱可能相当于大多数不知名演员十年甚至一辈子赚的钱,但他们可能同样努力。所以这时候机遇就是极其重要的。机遇显然是有限的,但机遇一旦带来改变,这改变一定是不成比例的。所以这时候就一定会有人愿意在正常的机制外额外付出更多,以增加自己获得机遇的概率。
2
当两个群体中,一方有需求,另一方有供给,同时供需极度不平衡时也会有严重的潜规则。
就拿家长给老师送礼来说吧。老师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对每个孩子都能做到平等的照顾,然而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得到最多的关注。这时候老师的注意力就成了及其稀缺的资源。在经济学中,商品的价格是供求关系决定的,老师的注意力资源供不应求,价格自然会升高来使需求降低从而使供需达到平衡。但是每个孩子的上学交的学费是相同的,不能随便改变的。这时候老师的注意力上涨的价格就会通过别的方式表现出来,这些方式往往就表现为家长不同形式的送礼。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当我们处于相同的情况下,我们或许也会沦陷。就拿治病来说,当我们的亲人得了重病,我们能保证不去给医生好处以换来他全力的救治吗?(哪怕只是心理作用)
【为什么会有潜规则】所以,潜规则之所以一直存在,是因为它是符合我们的人性的。在经济学中,我们都是经济人。经纪人有两个特点:理性和自利。事实上,我们在做每件事的时候都会思考衡量然后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亚当·斯密曾说:“我们每天所需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于屠户、酿酒师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的自利的打算。”可见在面对这种自利的打算时,道德说教的作用有时候并不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