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e|bye,freshman

这是大一结束时候写的,贴出来分享。

bye|bye,freshman
文章图片


【bye|bye,freshman】听完了一首OH WONDER的DRIVE,面前的文档还是空白一片。这片方方正正、有棱有角的空白就像我脑海此刻的状态,被人为的划分的一段时间内,由于经历太多,感想交叠,反而是空白一片。往往在某一些碎片性的小事之后,我才会有很强的倾诉欲,而隔着河相望对岸的时候,我却无言以对。

不过,白色其实是比满是涂鸦的回忆更为成熟的一种盈满。
这种颜色,不再是高中的单一与纯粹:成绩、排名、朋友、师生,它是立体的,因为添加了生活的厚度。感觉大学生活像是一个日文词描述的那样:一人暮らし(一个人独自生活)。我们脱离了父母,脱离了那高中作息时间表的条条框框,脱离了那一个曾经视之为终点的考试。我们每天,都开始做出自己的选择,从一睁眼开始:我是要继续睡下去,还是要起来读英语?我是要去上早上八点的课,还是选择翘课?中午,我是回宿舍睡觉,还是选择再复习?下午,我是选择去跑步,还是选择去图书馆?晚上,我是点外卖,还是去食堂,或者出去吃一顿好的?……别看这些生活有着很浓厚的大学印记,在工作之后,每天我们也一定是以差不多的提问格式来设计自己的生活轨迹。当然,选择不止这么琐屑,还有更长远的选择:我要不要加入这样的社团?我要不要出国交换?我要不要去兼职?我要不要选择读研究生?我要不要考雅思托福?我要不要一直在我这个专业一路走到底?我要不要放弃这我被迫的选择,去投奔我的爱好?或者我可以现实、理想二者兼得?也有一些更抽象的选择:我要不要成为这样的人?我需要改变自己的这个性格吗?我需要迎合这些人吗?我需要迎合这个社会的爱好吗?我一定要遵守这些规则吗?我要不要和这样的人成为朋友?我要不要帮别人这个忙?
这些选择,没有正误,没有优劣,只有适不适合,但最要命的是,有时候自己都不知道这么做是不是适合,只能靠着自己的那点点感性与理性的综合推测,小心翼翼地选择一个。

我们需要做这些考量,我们心里需要这些所谓成人的“算计”。来者接踵而至,我们应接不暇。但是接不住也得接,因为没有人再替你打算得那么详细。

大学里,我看到了承载着各式各样人生背景的人,天南地北聚集在你的周围,或热热闹闹或冷冷淡淡地经过,像是翻一本写真集,每一页是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每一种生活方式又代表着一种可能性,翻到最后,我发现,属于自己的那页是空白的。这也代表着,这一页需要我自己设计妆容、发型、背景、服装、灯光,给自己拍一张,世界上,摄影元素的组合千千万,我又属于哪一种呢?


bye|bye,freshman
文章图片
2016年秋,北京破晓

时间越过越快,大一已经结束。朝露易晞,劝君珍惜。

今天,张高翊同学离开北京了。他走前发了条消息给我,戏称我为一条咸鱼,想来是想报复我在他的球衣上写的祝福赠言是:“做一条有趣的咸鱼。”此处有一个典故,原来他抱怨自己在得到伯克利的研究生offer之后,每天都在晃荡,“我现在比一条咸鱼还咸!”当时听到这句话我就想,咸鱼真好呀,可以在地面上躺着晒太阳,吹吹风,夜晚被收回去,不像我,为着期末焦头烂额(好吧,其实并没有那么忙,忙碌有时候不过是大家缺乏安全感的虚张声势,请看看诸位同学的朋友圈即可知晓。)做一条咸鱼也不错。不过只是咸鱼太乏味了点吧,让自己的人生有趣,难道不更好一点?

怎样都好,祝我们能够在这里顺利出海,航行到自己的想到的大陆。

一切狂风暴雨、风和日丽,我都接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