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2年内实现全自动驾驶,无人驾驶时代还远吗(丨曼孚科技)

“自动驾驶就像被困在瓶中的一艘船,隔着玻璃瓶与大海相望,但迟迟无法落地......”
自动驾驶的疯狂始于人类对未知技术的渴望。2012年,谷歌创始人谢尔盖. 布林称:“距离实现全自动驾驶的年数一只手就数得过来。”人们估算,自动驾驶会在2020~2021年实现。
于是从四五年前开始,一大批自动驾驶创业公司破土而出。它们宣称将软硬通吃,铺开robotaxi、自动驾驶卡车、无人配送多项业务,有的甚至还要造车。
一向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埃隆·马斯克更是在2015年宣称:“特斯拉将在2年之内实现全自动驾驶。”
但时至今日,大佬们当年立下的Flag现在完全还是没影的事。特斯拉在回应美国监管部门的问询时,承认其产品目前只能提供L2+级自动驾驶功能,即辅助驾驶。
就算是辅助驾驶,全球也只有极少数的核心团队才能研发出来,更多的产品仍停留在PPT阶段,人们期盼的全自动无人驾驶时代并没有到来。
这到底是为什么?
特斯拉2年内实现全自动驾驶,无人驾驶时代还远吗(丨曼孚科技)
文章图片

自动驾驶走到哪儿了
自动驾驶是一条潜力无限的新赛道,但狭窄而拥挤。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参与自动驾驶研发的全球公司超过300家,包括车企、传统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互联网公司,以及创业独角兽。
它们唯一的共同目标便是抢在别人身前,率先实现自动驾驶的商业化应用,抢先占领市场,开启收割模式。
但像蔚来、小鹏、特斯拉等造车新势力推出的“高级辅助驾驶”与真正的“自动驾驶”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许多人都会误解两者概念,驾驶智能汽车时放松警惕,更有甚者完全将路权交给汽车,其中的危险可想而知。
几天前,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发布一则公告,截至目前自动驾驶事故共500多起,这一数字印证了当年华为智能驾驶产品部部长苏菁在第四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中语出惊人的言论,“自动驾驶在[杀人]”。
痛定思痛的改革之路
当下,经过血肉考验的自动驾驶已趋于理性,资本对自动驾驶的前景有了更清晰认知,不再妄想能迅速实现L5级商业化,而是关注一些结构性投资机会。
譬如,不少车企认识到目前自动驾驶行业所亟待解决的最大挑战不在于软件研发,而是硬件能否按时可靠地进行量产交付。
【特斯拉2年内实现全自动驾驶,无人驾驶时代还远吗(丨曼孚科技)】面对这一问题,行走在世界前列的大佬们纷纷着手寻找智慧性解决方案。
以特斯拉为例,特斯拉选择利用海量的终端数据去反哺用户的智能驾驶系统体验感。伴随着自动驾驶里程数的增加,用户数据持续累加,用户的体验感将不断提升,构成良性循环。
而在积累一定用户数据后,特斯拉OTA升级频率明显提高,智能辅助驾驶相关功能也陆续上线。2020年3月底,海外更新了FSD预览版软件,并于12月底正式上线,交通信号灯、停车标志、车道线、行车线识别功能都成为了现实。从此,特斯拉在智能驾辅路上一骑绝尘,跃居为行业佼佼者。
关于曼孚科技
说到底,现阶段自动驾驶线路之争就是数据之争,数据的闭环、数据的循环将对自动驾驶进步起着决定性作用。
曼孚科技作为行业领先的AI基础架构与数据智能平台服务商,以搭建智能化数据平台及异构数据生命周期管理作为核心发展方向。通过聚焦数据智能时代AI基础架构的搭建,打通感知与认知智能的边界,推动人工智能在更多垂直场景实现落地应用。
特斯拉2年内实现全自动驾驶,无人驾驶时代还远吗(丨曼孚科技)
文章图片

曼孚科技主要服务方向为自动驾驶,用户包括世界顶级Tier1厂商、一线科技公司、主流算法公司、造车新势力,以及传统汽车主机厂商等,曼孚科技旗下的数据智能平台MindFlow SEED平台拥有近30种数据标注工具,可以对图像、文本、语音、视频以及3D点云数据做到一站式处理,实现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等领域的全方位覆盖,将数据处理效率提升10倍以上; AI辅助筛查下,数据精准度可达99.99%级别,直击数据需求痛点,赋予AI企业快速处理大规模感知数据的能力,通过结构创新、智能化、工程化、标准化的平台产品为AI产业落地应用赋能。
此外SEED平台也关注项目周期管理,并构建起行业覆盖场景立体、功能完善的数据生命周期管理体系,自定义工作流、自定义角色权限以及多维可视化等生命周期管理能力也能够帮助用户私人定制最契合的数据解决方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