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QQ浏览器走上IE前车之覆

投稿|QQ浏览器走上IE前车之覆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新熵 , 作者 | 嘉荣 , 编辑 | 伊页
前不久 , 28岁的IE浏览器正式退役 。它的风光始于上世纪90年代 , 靠着免费及捆绑Windows操作系统的战略优势 , 打败了第一款商业浏览器Netscape 。
尽管IE曾一度占据全球超95%的市场份额 , 创造出一段神话 , 但依旧挡不住被战略性抛弃 。在Chorme、Firefox、Safari等强劲竞争对手的面前 , IE沉浸在过去的成绩 , 继而在互联网快速更迭的潮流中逐渐被甩开 。
前人失脚 , 后人把滑 。IE浏览器的故事给当前仍活跃在舞台上的浏览器们敲响了警钟 。毕 竟 , 历史的更迭从不按照先来后到的标准 , 时代抛弃你的时候 , 并不会打声招呼 。
据国际统计网站Statcounter数据显示 , 截至今年5月 , 谷歌旗下的Chorme浏览器以66.16%的份额稳坐第一 , Edge浏览器和Safari浏览器份额各占10.12%和9.14% 。
相比PC端浏览器市场格局的稳定 , 移动端的浏览器市场对国内互联网巨头们而言存在更多的可能性 。
在国产浏览器玩家们中 , 备受关注的一位便是QQ浏览器 。前身为国内第一家多页面浏览器 , 又背靠腾讯的流量优势 , QQ浏览器是否能独占鳌头也是当初市场的期许 。而事实上 , 自QQ浏览器移动端发布12年以来 , 越过山丘 , 却难脱下“万年老二”的帽子 。
在降本增效的大势之下 , 腾讯当前更需聚焦To B业务的战略重点 。或许第二的市场地位还不会让QQ浏览器感受到太大的威胁 , 但互联网巨头们过招浏览器 , 本质上是一场抢占入口的较量 。面对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市场 , QQ浏览器也在不断尝试 , 不过 , 至今还未赢得尖叫声 。
01 起了大早 , 赶了晚集2000年 , 腾讯基于IE内核发布了TE浏览器 , 但只是被内置在当时的OICQ(QQ前身)里充当“聊天室”的功能 。同年5月 , QQ同时在线人数首次突破十万大关 , 次月QQ注册用户突破千万 。
绑定QQ , 无疑让TE走在了起跑线前 。
不久后 , 腾讯在TE的基础上对近90%的代码进行重写 , 推出了独立的TT浏览器 , 从QQ中剥离 , 成为市场上最早的多标签浏览器之一 , 并实现了多页面浏览 , 新增了更换皮肤、鼠标手势、广告屏蔽等个性化功能 。
自研出一款独立浏览器 , 腾讯可以说是在行业里先发制人 , 率先拥有了一个互联网入口 。
而出身“名门” , 无论是起初的TE , 还是后来的TT , 天生享有腾讯的技术优势、用户资源、平台资源和流量输血 。但人算不如天算 , 随着谷歌Chrome的强势入席 , 掀起了继IE大战网景后的第二次浏览器世界大战 。
Chorme的极速概念加强了用户对浏览器速度的认知 , 国内浏览器们纷纷迎合趋势 , 开发兼有IE内核与Webkit内核的双核浏览器 。随着竞争愈演愈烈 , TT已不能满足腾讯的战略野心 , 开始另外研发QQ浏览器 。
而TT本身也没能跟上时代的脚步 , 无法支持新的标准及协议 , 没能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注定无法再获得“偏爱” 。腾讯对TT的更新速度也随之减慢 , 给予的技术支持资源也逐渐减少 。
投稿|QQ浏览器走上IE前车之覆
文章图片

尽管入场较早 , 背靠腾讯 , 又享有用户使用习惯的更换成本 , TT浏览器按理来说已先发制人 。但腾讯或许没有想到的是 , 在TT浏览器与QQ浏览器的战略交接中 , 用户并没有完全理想地按照腾讯的战略重心在内部平台之间转移 。
2011年就有文章指出:“如果在引导TT用户转用QQ浏览器的过程中有点偏差的话对其就会引来一次重大的灾难 , 因为它激起了用户更换浏览器意识 , 如此便让用户有主动选择其他的浏览器的可能 。”
彼时 , 搜狗、遨游、360、世界之窗等国产浏览器都已掌握当下最时兴的双核技术 , 竞争一片血海 。迅速抢食高地远比盈利更重要 , 因此当时的QQ浏览器上几乎没有广告 。
腾讯也尽其所能给“新宠”输入资源 。靠着生态圈 , QQ浏览器既能和QQ实现“一键偷菜”的梦幻联动 , 更是在后来引入了微信关系链 。
但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 , 浏览器入口的唯一性优势不再明显 , QQ浏览器在腾讯内部的战略地位也不如早年 。合并QQ浏览器与搜狗浏览器的传言时有流传 , 侧面映射出其独立的战略地位不再坚不可破 。
国内著名商业咨询顾问刘润曾指出:“短期的高市场份额并不能保证能让你永远领先 , 它只是给了你更多挖护城河的时间 。你要懂得如何把市场份额 , 转化为‘成本优势’ , 或者其他护城河 。”
360浏览器早年的崛起就是个典型 。尽管起步较TT浏览器晚 , 但仍然凭借着安全软件的背景 , 明确主打“安全”定位 , 迅速切下了一块市场蛋糕 。随后360浏览器的份额稳步攀升 , 而TT浏览器则逐步走低 。
【投稿|QQ浏览器走上IE前车之覆】有过之前被后来者反超的经验 , QQ浏览器更不能掉以轻心 。当前移动端浏览器战事水深火热 , QQ浏览器想站稳脚跟急需找到一条出路 。
02 陷入不可能三角用户体验重要还是广告订单重要?这是一个没有答案却需要平衡的问题 。
早年IE浏览器凭借免费策略打败了收费的网景 , 证明了“体验在免费面前一文不值” 。免费序幕一旦拉开 , 便陷入难掉头的境地 。不似国外浏览器能够与操作系统捆绑售卖 , 国内第三方浏览器商业变现路径更窄 。
因此 , 国外浏览器可以实现完美理想 , 页面简洁干净 , 而国内操作系统们则需要自食其力 。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 , 单纯浏览网页已不足以留住用户 , 厂商们需要其他抓手丰富浏览器内容 , 从而实现商业价值 。
UC浏览器定位内容分发平台 , 被划在阿里的数字媒体和娱乐板块;QQ浏览器在腾讯的财报中则属于“其他广告收入” , 从此可窥见二者战略定位的不同 。而要想依靠广告盈利 , 就需要抢占更多的用户使用时长 。
2016年 , 腾讯公布腾讯浏览服务(TBS , Tecent Broswer Service) , 整合了腾讯的底层技术、内容框架、广告体系以及大数据等多方面能力升级浏览解决方案 。随后腾讯又推出了移动浏览行为的数据分析工具——腾讯浏览指数(TBI) , 通过建立数百个标签体系 , 捕获用户的阅读兴趣属性和行为观察 , QQ浏览器的商业价值也进入爆发期 。
这样的战略的确有效 , 2017年腾讯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超一半 , 其中网络广告业务同比增长超55% , 而其中QQ浏览器的商业化贡献了可观的收入 , 依靠腾讯的资源整合 , 广告收入环比增幅超过260% 。
2013年 , QQ浏览器产品部总经理钟翔平在接受采访时指出 , 浏览器是移动互联网关键入口 , 却难成为唯一入口 。手机浏览器首先应该回归工具属性 , 将用户体验提升作为前提 。
在浏览器们为了争夺入口你死我活的时期 , 钟翔平对浏览器的价值认知非常清晰 , 但QQ浏览器却没能做到坚守工具属性 。这既迫于商业化价值的变现 , 却也是主动的战略选择 。
随着QQ浏览器商业化的推进 , 仿佛掉进了“钱眼” , 打开App便是琳琅满目的广告和无休止的内容弹窗 , 引发用户抱怨声一片 。
一般在搜索能力强大之下 , 用户会倾向于主动寻找 , 这样的动作不仅能反哺算法 , 也能使内容推荐更为精准 , 最大程度上维系用户体验 , 形成良性循环 。但当前 , QQ浏览器的推荐引得用户抱怨声不断 , 仍处于“强硬喂食”阶段 。
因此 , 即便凭借腾讯系产品相互依存和流量盘活的优势 , QQ浏览器坐拥强大的用户量级 , 但用户粘性却仍不如意 。
投稿|QQ浏览器走上IE前车之覆
文章图片

当下垂直搜索崛起 , 外有抖音、快手、B站 , 就连腾讯内部 , 也在大力发展微信搜索 。搜狗加入腾讯后能否使得QQ浏览器的搜索在用户侧转被动为主动 , 仍有待观察 。
随着入口价值的唯一性被削弱 , 浏览器越来越回归“工具化”的身份 。但即用即走也意味着用户留存度并不会太高 。而QQ浏览器为了留住用户 , 不断增加的模块臃肿不堪 , 仿佛陷入了一种“不可能三角” 。
从商业史上看 , 企业的竞争经历了一个从产品竞争到产业链竞争 , 再到平台竞争的演化阶段 。而平台发展的高级阶段 , 是一个强大有序的生态系统 , 考验着企业构建孵化商业生态系统以及多样化服务提供的能力 。
腾讯凭借实力研发一个浏览器并不难 , 但商业模式、后续持续的服务能力和产品运营能力才是决定能否走到最后 , 走得漂亮的关键 。
03 “直达”也非解药为了留住用户的心 , QQ浏览器开始挽回形象 , 推出“直达-搜索”功能 , 并放在了底部栏的中心位置 , 以期实现快捷和高效 。
所谓直达 , 其实就是做小程序的聚合 。在该板块 , 用户可以登入微博、B站、爱奇艺、拼多多等小程序 , 通过聚合大部分主流互联网平台 , 试图将用户和流量框在自家App内 。
QQ浏览器小程序本身兼容适配微信小程序 , 这意味着开发者只需要进行简单的适配工作便可直接将微信小程序移植到QQ浏览器上 。或许是为了追求“简洁”的形象 , QQ浏览器仅允许添加9个入口 。
小程序的互联互通 , 也为QQ浏览器的电商业务提供了机会 。去年五月还曾推出过内容种草平台“QQ浏览器好物” , 期望通过资讯内容吸引用户购物 。尽管发展已过一年 , 打开后依旧处于基础的图文形式 , 没有搜索板块 , 也没有任何互动板块 , 可见其并没有获得太多的培养资源 。
在直达页面的上方 , QQ浏览器将此视作另一个变现窗口 。去年便开始在直达页面上线doodle探索主题玩法 , 实现了从直达到doodle , 再到搜索的闭环 。
但相比上线之初的简洁 , 直达页面下又出现了“全网热搜榜” 。不仅页面复杂 , 在模块定位上 , “搜全网”和热搜榜单都与首页的搜索框及下方的信息流相重合 。
投稿|QQ浏览器走上IE前车之覆
文章图片

(左为首页界面 , 右为直达界面)
且不论用户对这个“既要又要”的模块是否买单 , 但对QQ浏览器来说 , 首先要做到的是 , 让用户打开App 。当前 , 尽管其拥有较高的月活 , 但留存时间却不长 。在此之下 , 任何App内渴望变现的动作恐怕都只能是绣花拳头 。
相关数据显示 , 当前在移动网民每日App的使用时长中 , 短视频占三分之一 , 即时通讯占五分之一 , 其余在线视频、手机游戏、综合新闻、综合商城、在线阅读和搜索下载几大类型App瓜分剩下的移动网民用户时间 。
虽然QQ浏览器在尽可能增加各种各样的功能 , 视频、放映厅、游戏、小说等 , 但在超级App分流下 , 能分到的蛋糕仍然不多 。
即便当前直达模块位于QQ浏览器的C位 , 但小程序本身便主打“即用即走”的概念 , 靠功能板块的完善或许能带来一定的流量 ,  可商业化的变现需要的是用户留存度 , 而非看似好看的月活。目前来看 , 无论是靠“直达”承担起变现的使命 , 还是挽回简洁的形象 , 恐怕仍然困难 。
有用户直言 , 自己的手机里一直下载有QQ浏览器 , 但由于页面复杂、功能臃肿 , 当前他更喜欢用手机自带浏览器或者直接在微信和抖音进行搜索 。QQ浏览器仅作为一个备选的三方浏览器 , 使用时间寥寥 。
IE的退场也给高位者们敲响了警钟 。较高的市场份额的确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 , 但这是否可以作为护城河?这种竞争优势又是否可持续且坚不可摧?QQ浏览器恐怕需要扪心自问 。
当前浏览器的选择越来越多 , 这种时候 , 要么跟上时代需求 , 要么就有可能像IE一样任其于安宁中衰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