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威马掉队,赴港求生

 投稿|威马掉队,赴港求生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蓝媒汇 , 作者|黑羊
威马在港股递交IPO , 已是二度谋求上市 。上一次的冲击目标是科创板 。
可惜失败了 。
在造车新势力中 , 威马曾和蔚小理三家一起 , 被称为中国造车“四小龙”写进德意志银行的报告中 。
如今 , 作为“龙尾”的威马却掉队了 。
虽然去年威马交付了4.42万辆新车 , 比前年有所进步 , 但对比其他新能源车型 , 其销量几乎只有小鹏的一半——这样的颓势也体现在了营收上 。
而在造车新势力看中的研发方面 , 2019-2021年威马分别耗资8.928亿元、9.921亿元及9.812亿元 。其中2021年在收入大涨的情况下 , 研发费用不升反降 。
此外 , 威马真的要没钱了 。
据招股书显示 , 威马从2019年起就每年亏损45亿元以上 , 三年合计亏损更是突破百亿 。而一共在一级市场融了350亿的威马 , 如今账面上只剩40多亿 。
威马面对许多的问题——股东构成过于复杂、研发投入占比不足、科技含量不足、公司经营巨额亏损等 , 这也使得威马的赴港上市 , 更像是一场“求生” 。
融资之王威马要上市 , 看起来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毕竟它的同行 , 三家造车新势力“蔚小理”早已在二级市场上摸爬滚打多年 。
而且威马也需要上市 , 原因是:缺钱 。
威马的招股书显示 , 2019年至2021年 , 威马汽车总收入逐步上升 , 分别为17.62亿元、26.72元及47.43亿元 。这主要得益于威马汽车销量的逐年增长 。
不过 , 威马的亏损也在逐年扩大:2019年至2021年 , 威马经调整净亏损为40.44亿元、42.25亿元、53.63亿元 。公司三年亏损额超过130亿元 。
威马是需要钱的 。在招股书中 , 威马表示公司运营需要大量资金 , “如果未能按可接受条款获得充足融资 , 则可能对我们的业务及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
威马创立于2015年 , 创始人沈晖曾任吉利集团董事兼副总裁 , 在创立威马汽车之前 , 最耀眼的战绩 , 是协同李书福收购沃尔沃 , 并梳理其全球架构——说白了 , 在造车新势力领域 , 沈晖是真正的“汽车人” 。
威马也是含着金汤勺出生 。
与早期“蔚小理”三家不同的是 , 威马没有宣称自己的目标是“中国的特斯拉” , 而是要成为“燃油车品牌里大众、丰田般的存在” , 在定位上 , 威马也没有走高端路线 , 而是生产10-20万元的“用得起 , 用得爽”的平民车 。
平民车路线 , 这看起来很“吉利” 。传统车企走出的沈晖 , 造车风格也非常保守 。比如一开始就将所有资源揽在手里——把钱和精力放在自建工厂之上 , 在黄冈、温州建立了两处生产基地 。
这样的好处是可以自己把握品控 , 而拥有生产线 , 同时 , 也让威马更早更容易收获融资 。
从2016年到2021年 , 威马汽车总共经历了9轮融资 , 有媒体统计 , 截至目前 , 威马的累计融资规模已达到350亿元 。其投资名单阵容相当豪华:比如百度 , 红杉基金 , 腾讯投资 , 五矿资本 , 紫光集团、雅居乐等等 。
招股书显示 , 仅2020年至2021年 , 威马的融资所得金额分别为56.30亿元、64.91亿元 。
蔚来的李斌曾说 , 没有200亿别想造车 , 可融了350亿的威马 , 为何还是缺钱?
钱都去哪了?曾经 , 威马和蔚来、小鹏、理想一起 , 被称为新能源造车“四小龙” 。
“与其他新势力车企相比 , 威马太传统了 , 威马把钱花在生产线没错 , 花在直营店铺也没错 , 但造车新势力更注重科技和研发 , 这方面威马并没有太大的动静 。”从事汽车市场研究的研究员林涛告诉AI蓝媒汇 。
“最直接的证据是 , 当造车新势力普遍将车主社群纳入手机APP , 威马却没有 , 威马的手机APP更像一个传统的服务+电商平台 。”林涛说 。
科技掉队 , 但在过去几年里 , 威马却在营销等费用上“狠下功夫” 。
招股书显示 , 过去三年威马的销售及营销费用逐年增长 , 保持在9亿元之上 。行政费用更是公司日常开支的大头 。其中公司2021年的行政费用达到27亿元 , 占总营收比接近57% 。
而造车新势力中 , 比如蔚来汽车 , 将其销售费用与行政管理费用进行合并 , 仅占总营收比例的19% 。
而在影响销量的渠道建设上 , 威马也疯狂撒币 。
招股书显示 , 截至2021年底 , 威马共建有621家经销门店 , 并计划在2023年逐步开设直营店 。“我们可能需投入大量资金及管理资源以开设新直营店 。”
可这种广撒网、多积粮的营销方式 , 并没有为威马及时止损 。
AI蓝媒汇找到一位华北地区的威马汽车销售商 , 他说:“疫情期间雪上加霜 , 疫情前涨了一波价 , 我们都觉得不太明智 , 本来很多人买电车 , 就是为了丰富的功能 , 现在很多功能你没有或者是不行 , 谁来买?”
销售商的说法反映到招股书数据上 , 威马汽车的销量的确差强人意 。
根据招股书 , 自2018年9月推出首款车型以来 , 截至2021年底 , 威马累计销量为83495辆 。其中 , 2019年-2021年三年累计销量分别为12799辆、21937辆及44152辆 。今年第一季度 , 威马累计交付新车7476辆 。
而这些数据也存在“水分” 。
据《财经天下》报道 , 自2020年开始 , 威马公布的销量已开始包括对经销商的交付量 。即经销商处的少量库存车 , 也能被记入最终销量 。
上述销售商则认为:威马可别盲目扩张了 , 好好搞研发 , 踏实下来解决点实际问题吧 。
打捞威马经销商所说的实际问题 , 是威马汽车的失火问题 。
2020年8月底 , 在成都 。有人拍到一辆停在院子里的新能源车自燃 。照片流到网上 , 有网友指出 , 事发地为威马汽车成都研究院 , 着火的车型号为即将交付的威马EX5 。
随后 , 威马发表声明 , 称着火的车为“一辆经过多轮破坏性试验的报废早期试装车 , 已进入拆解程序 , 拆除了电路保护装置及部分部件但未能及时完成全部拆解 , 出现电器元件短路引发火情 。事件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控制 , 未涉及任何人员损伤 。”
这是威马EX5的“第一烧” , 但不是最后一次 。
据媒体报道 , 就在2020年威马得到收获新一轮融资后的一个月内 , EX5遭遇了“五连烧” , 此后2021年12月 , 又在郑州、海口、三亚经历“四天三连烧” , 再算上其他城市的EX5自燃 , 威马经历了两年11烧 。
一系列事故 , 让威马在2020年底召回了1282辆风险车 , 但召回也让很多观望威马的准车主 , 为品牌打上不信任的标签 。
二手市场上 , 威马也让车商敬而远之 , 一位在天津从事二手车交易的人士告诉AI蓝媒汇:“威马不收 , 也有车行收的 , 但是很谨慎 , 价格压得很低 , 他们(威马)不解决这个烧车的问题 , 不敢收 。”
 林涛向AI蓝媒汇分析:“连续的烧车事件 , 其中反应了威马的产品力不足 。但是威马一开始就自建生产基地 , 按说品控应该比代工更有保障 , 所以这里一是资金长期不充裕质量把关不严格 , 二应该是研发的问题 。”
据招股书显示了威马近几年的研发费用和占比:2019年至2021年三年间 , 威马研发投入分别为8.93亿元、9.92亿以及9.81亿元 , 占同期总收入的50.7%、37.1%及20.7% 。
显而易见 , 威马的研发在缩窄 。
而在已经上市的造车新势力中 , “蔚小理”三家都在2021年财报中强调了研发 , 公开数据显示 , 威马的研发人员为1141名 , 占公司员工总数的28.9% 。而同期蔚小理的研发人员规模分别达到4809名、5217名及3415名 , 占比则为31.63%、37.3%及38.7% 。
在业内人士看来 , 显然威马要通过加大研发力度 , 来解决“实际问题” 。
招股书中也透露:威马此次上市募集资金 , 将用于产品研发及销售网络的扩张 。
目前 , 看起来强壮的威马 , 掀开衣角的确瘦骨嶙峋 。招股书显示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 , 公司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1.56亿元——要知道 , 造车新势力中小鹏汽车 , 其2021年底的现金储备规模是435.4亿元 。
【投稿|威马掉队,赴港求生】“威马这次如果成功上市 , 至少有两点好处 , 一是以后要为股价负责 , 不再乱花钱了;二是要把自己变得更像新势力造车那些企业一样 , 投入研发 , 拥抱互联网 , 不要再在传统路线上打转 , 这些其实是在让消费者对威马重新建立信心 , 算不上拯救威马 , 算是打捞 , 让它回到正轨 。”林涛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