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的发现与发明史 药物是如何发明的,治疗疟疾的药是谁发明的

药物是如何发明的?
首先,我们认为一种疾病是有病因的,比如细菌和病毒的入侵,像感染和感冒;比如身体缺少某种物质,像乳糖不耐症;比如身体里有东西,像唐氏综合征;比如体内有什么东西失控了,比如肿瘤 。当然有很多很多原因,只有咨询医生才能说清楚.找不到原因怎么办?我相信如果古代人没有找到治愈的方法,现代人也很少能找到治愈的方法 。当然,这句话是基于“治病求因”的思想 。在不知道病因的情况下是无法治疗的 。我记得《豪斯医生》里的黑人医生在不知道病因的情况下治好了病人,被开除了 。这就是基础研究的优势,帮助下游的人确定病因,尽管他们部门不赚钱 。举个例子,比如最近有人肚子疼,然后胃溃疡 。现在大家都知道是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但是直到某年的圣诞节假期才有人知道 。那两个幸运的澳大利亚人 。所以这个时候大家都知道要用抗菌药物,比如阿莫西林,当然还要服用一些质子泵抑制剂,因为幽门螺杆菌只能在酸性环境下生长 。好吧,为了抑制胃酸分泌,科学家研究了什么可以分泌胃酸 。现在我们知道质子泵是胃酸分泌的通道.没有这个通道,就没有胃酸分泌 。[目标识别和验证]阶段到此结束.我们已经发现质子泵是一种受体,所以我们必须建立一个模型来研究它 。

药物的发现与发明史 药物是如何发明的,治疗疟疾的药是谁发明的

文章插图
606药物是如何被发明的?
说到606,这里有一个史诗般的故事 。这位“幻想医生”名叫保罗埃利希 。他是罗伯特科赫的高贵弟子 。当科赫发明了他的细菌染色法时,埃利希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既然染料可以渗透玻璃片上的细菌,使其染色死亡,那么借用染料可以杀死入侵体内的微生物吗?他常常想,如果你给一个活着的动物染色,你可以看到染料沿着血液流动,然后你就可以了解这个活着的动物的一切 。他试图将一点染料亚甲蓝注入一只兔子的静脉 。他看着颜色流过动物的血液和身体,神秘地选择活的神经末梢染成蓝色,而不是其他部分 。每次,他只能在一种组织上染亚甲蓝 。这使保罗埃利希产生了一个奇怪的想法,这使他发明了他的神奇子弹 。他又幻想这里有一种染料,只染一种动物的一种组织,其他组织都不染 。那么肯定有一种染料,它不攻击人体组织,只攻击危害人的微生物,杀死它们 。于是,1901年,在他8年魔弹研究之初,他看了拉弗兰德的研究报告 。拉弗兰就是发现疟疾微生物的人,最近忙着研究锥虫 。他把这种有鳍的恶魔注射到老鼠体内,老鼠100%死亡 。他将砷注射到病鼠的皮下 。虽然砷杀死了小鼠体内的锥虫,但小鼠也难逃死亡的命运 。这一次,埃利希决定试一试 。锥虫真的是极好的研究材料 。这不是太难看到,很容易在老鼠身上生长 。必须找到一种染料来杀死老鼠体内的锥虫,但老鼠安然无恙 。1902年,埃利希开始寻找微生物 。他买了大量健康的老鼠,然后用锥虫感染它们,看着老鼠一只接一只地生病 。他开始试验不同的染料 。一批,两批,三批,四批.成千上万的老鼠全部死亡,没有一只在注射锥虫后复活 。一,二,三,四.将近五百种五颜六色的染料都试过了,但是没有一种能挽救这些老鼠的生命 。在死老鼠的血液中,还有很多已经繁殖的锥虫 。一天早上,不修边幅、嘴里还叼着一支雪茄的埃利希来到实验室,告诉他的助手,如果稍微改变染料的结构,比如添加一个硫基,它们可能会更好地溶解在血液中,杀死锥虫 。新的实验又开始了 。这一次,他们给垂死的老鼠注射了硫基染料 。显微镜检查显示,血液中的锥虫数量越来越少,但小白鼠痛苦地呻吟着死去 。又失败了 。毕竟,加入疏水性染料杀死了锥虫 。这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预兆!又过了几年 。博览群书的埃利希在这一天突然看到一篇报道,说:一种由锥虫感染的昏睡病在非洲黑人中流行,大量感染这种病的黑人死于昏睡 。一种名为Atoxi的药物可以杀死人体内的锥虫,但它使患者失明,再也看不到一丝光亮 。看到这篇报道,埃利希为之一振,染料中加入硫化物可以杀死锥虫,如果改变阿托西,通过改造,可以杀死锥虫,而不损伤眼睛 。说了就做了 。保罗埃利希组织他所有的实验人员开始对阿托西进行改造 。没有白天,没有黑夜;没有节日,没有假期;实验正在全面展开 。改变化学结构后,“阿托西”已用于第605种,但老鼠还是死了 。然而,在这场漫长而艰苦的斗争中,Ehrly有足够的信心,对抗锥虫的灵丹妙药是可以制造出来的,即使要经过1000次或2000次的试验 。无论如何,胜利终将到来 。1909年已经到来 。这一年,埃利希已年过50,时日无多 。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606魔弹终于被发明出来了 。
06,它的名字是“二恶烷主张砷苯二盐酸盐” 。它对锥虫的作用就像它的名字一样非同寻常 。一针就能消灭老鼠血液中的锥虫,关键是千万不能弄瞎老鼠,也不能把老鼠的血变成水 。606年的发明将非洲人从昏睡病的痛苦中拯救出来 。而且经过后期的改造,606还可以杀死一些其他的微生物 。
是谁发明的药
中国古籍中有“神农尝药始”的记载 。可见,中国人用天然植物入药的历史始于炎黄时期 。夏朝,即公元前2140年 。
,中国人已知酿酒,以后即发展出药酒用于治病 。一直延续至今的中药汤剂的发明,始于商汤王朝时代 。到后汉张仲景及晋代葛洪时期,已有完整的药物及其剂型的记述 。公元657年,中国唐朝帝国颁布的《新修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全国性的药典 。世界最早,最完整的药学大全,是明代李时珍毕其一生精力所著的《本草纲目》 。古希腊时期有用药的记载,医学先驱克拉底已开始用矿物和植物治病 。化学药物则始于瑞士炼丹家巴拉塞尔苏斯 。其后,德国药师塞图内尔于1805年从鸦片中提纯了吗啡,并开始了生物碱类的半合成工作 。德国化学家艾利希则在1885年首先提出并大力发展化学治疗学,是现代化学治疗学的奠基人 。现代药学的内容包括了药物(药材)的制造,鉴别与分析,配合,药理,保存,标准化工作,临床应用等方面的专门知识在内 。其中就药物制造看,常以构效关系为理论指导;就药物作用看,已深入到亚细胞-分子水平进行研究 。现代药物有化学来源与生物来源两大类 。化学来源的药物涉及到药物设计,药物化学,生物合成药物化学等;天然来源的药物则涉及天然药物化学,植物化学分类学,生化药学等 。(图一)华夏文明始祖之一轩辕黄帝,中国医学和用药的历史至少可上溯至此
【药物的发现与发明史 药物是如何发明的,治疗疟疾的药是谁发明的】
药物的发现与发明史 药物是如何发明的,治疗疟疾的药是谁发明的

文章插图
麻药是怎么发明的?疼痛是让人很痛苦的事,特别是需要用刀子,把肌肉划开,对病人进行医治的时候,那割肌之痛更是让人难以忍受 。几千年来,人类在征服疼痛的道路上,艰难地向前迈进 。据各国的文献记载,在人类没有发明有效的麻醉药物以前,医生给病人做外科手术,往往都是把病人牢牢地绑住,使病人不能乱动 。当手术时,那撕裂人心的叫声使人惨不忍闻 。有的医生也想出了一些减轻病人痛苦的办法,如手术前将病人有病的肢体浸在冰水里,等到冻麻木了再开刀 。再不就叫病人喝些烈酒,待其沉醉时再手术 。在中国的东汉末年,名医华佗发明了麻沸散,在手术之前给病人服下,使病人昏迷后再进行手术 。这虽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麻药,但效果却不理想,仍然疼痛难忍 。于是关羽刮骨疗毒时,宁可忍着巨痛也不用麻沸散 。从中国传统医学中发展出来的针刺麻醉,曾引起世界医学界的极大重视一般地认为,人类真正征服疼痛的时代是19世纪中期乙醚的发现和使用,说起来还是一段有趣的故事 。从中国传统医学中发展出来 的针刺麻醉,曾引起世界医学界的极大重视威廉·摩顿 。摩顿经常为患者拔牙,为了减轻被拔牙者的痛苦,他想了很多办法 。后来,他偶然发现,患者闻了乙醚味就不会感到疼痛了 。于是,每次为患者拔牙时,他都用一块浸了乙醚的手帕盖在患者的鼻子上,结果,找他来拔牙的人络绎不绝,他的门诊顾客盈门 。为了保住自己的这一“专利”,摩顿耍了个心眼儿,他把乙醚加进了香料,这样一来,在使用的时候,别人就分辨不出他用的是什么东西,搞不清他的配方了 。摩顿拔牙不疼的消息越传越广,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当时麻省有个医学团体组织,这一组织规定,医生行医要光明正大,不准用骗术骗人 。按照医学伦理学的要求,如果摩顿不公开他的秘密配方,那就是“骗术”,就停止他行医的权力 。后来,摩顿思索再三,在良心的驱使下,向同行们公布了他的秘方,人们这才知道乙醚有如此神奇的功效 。经过多次试验证明,乙醚可以用于多种外科手术 。1846年10月16日,摩顿在麻省综合医院里首次举行了外科麻醉手术表演 。当病人按摩顿的要求深呼几下,吸入麻醉气体后,主刀医生便割下了患者颈部的血管瘤 。整个手术持续了30分钟,病人全然不觉疼痛,在场的人无不拍手称奇 。从此以后,乙醚麻醉法便走向世界一直使用到今天 。1868年,年仅48岁的摩顿去世了 。波士顿的市民们在他的纪念碑上刻下了这样一段文字:“他是吸入性麻醉开刀法的创始人 。由于他的发明,使开刀的疼痛从这个世界上消失……”
麻醉剂的是怎么发明的?众所周知,在绝大多数的现代外科手术中,麻醉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程序 。如果没有麻醉药的辅助,很少有病人能够忍受手术带来的巨大痛苦 。所以在发明麻醉药以前,外科手术往往失败,因为还没有等到手术结束,病人就因为无法忍受剧痛而死去 。虽然许多国家(如中国、印度、巴比伦、希腊等)在古代即积累了麻醉法的经验,但是主要是应用植物性麻醉药(曼陀罗花、鸦片、印度大麻叶等),亦有神经干机械性压迫、饮酒、放血等使病人丧失神志,甚至棒击病人头部造成昏迷的“麻醉”方法,也有手术时在手术部位搽酒精,靠酒精的吸热作用减缓疼痛感,然而这些方法都不能使人满意 。在使用麻醉剂之前,惨死在外科医生刀下的人所经受的痛苦无可名状 。每一例手术都伴随着令人毛骨悚然的痛苦嘶叫 。由于手术时病人十分痛苦,休克极多,迫使手术向快速方向发展 。俄国外科医生皮罗果夫可三分钟锯断大腿,半分钟切去乳房 。法国名医让·多米尼克·拉里24小时为200个病人做完了截肢手术 。在这些快刀手中,最出名的是英国医生罗伯特·李斯顿,他以手术奇快著称,人称“李斯顿飞刀” 。李斯顿毕业于爱丁堡大学,曾发明外伤软膏、止血钳等医疗用品,其中骨折用的固定木条,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仍在使用 。他身高1.88米,天生一副急性子,在当时的医学界是个很有争议的人物 。在他经手的病例中,有三个特别令人胆寒:他曾在两分半钟内切下患者的腿,但由于用力过猛,同时也切下了患者的睾丸;一名颈部溃烂的少年,由于李斯顿的过分自信而导致误诊,当他用刀切开患部时,少年立即喷血不止而死;他还创造了一起历史上唯一死亡率达300%的手术纪录:被他以神速切下腿部的患者翌日因感染死去(这在当时相当常见),他的助手则被他失手切断手指,亦因感染而死去,另一个无辜受害者是在场观摩手术的一位名医,被他刺中两腿间的要害,因恐惧而休克致死 。在这种情况下,人类的一个早期愿望必定是对魔幻止痛物的希冀 。为达到这一目的,古代的医生们对某些植物的止痛性能作过广泛地研究,从实践经验中悉心积累了许多知识 。400年之前,可卡因和鸦片就已作为影响心理状态的药品而为人所熟知 。它们也经常被当做药物来使用 。公元1世纪初,罗马作家塞尔苏斯曾建议将莨菪当做镇静剂使用 。对罗马人来说,药力最强的麻醉剂当属曼陀罗子 。其理由还是充分的:曼陀罗子含有颠茄碱和东莨菪碱,都是减缓心律的药物,服用得当还能彻底消除疼痛,减少手术给病人带来的精神创伤 。普林尼于公元75年前后描述过罗马医生更具建设性地使用这种药物的过程 。在欧洲中世纪,为古罗马人所熟知的这些麻醉药物一直在持续使用 。但在摄取途径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最常见的摄取途径是公元9~15世纪无数典籍中提到的“催眠海绵”法 。它是把一些药物,包括鸦片、曼德拉草、莨菪和从芹叶钩吻中提炼的毒物,混合后浸入海绵之中,随后将海绵晾干 。在需要麻醉剂时可将海绵浸湿,放在患者的嘴上,让患者吸入药味 。这些混合药物肯定会使任何人陷入毫无知觉的状态,尽管吸入致命的芹叶钩吻毒物(可以先后抑制神经系统的运动中枢和感觉中枢),会使整个手术极具风险 。但是情况表明,这些处方并不像所说的那样深受欢迎——因为它们在剂量过高时可能会带来致命的危险 。除了西方,中国古人很久以前就有关于手术麻醉的传说和记载 。公元2世纪,医学家华佗发明了“麻沸散”,并已可以使用全身麻醉进行腹腔手术 。而欧美使用全身麻醉术是19世纪初的事,比我国推迟了一千六百多年 。这是中国麻醉术最重要的一个进步 。华佗对麻醉学的贡献已得到国际医药学界的承认,并不断有人对麻沸散的成分进行研究 。美国的拉瓦尔在其所著的《药学四千年》一书中指出:“一些阿拉伯权威提及吸入性麻醉术,这可能是从中国人那里演变出来的 。因为,据说中国的希波克拉底——华佗,曾运用这一技术,把一些含有乌头、曼陀罗及其他草药的混合物应用于此目的 。”其中所说的希波克拉底,是古希腊医师、西方医学的奠基者 。可惜的是,“麻沸散”已经失传了 。19世纪以来,手术治疗的客观要求日益增长,对麻醉的要求也更加迫切,同时化学的发展为麻醉的探索和研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799年,英国的化学家戴维最早发现了氧化亚氮有麻醉作用,他在自己吸入氧化亚氮后,发现其炎症部位的疼痛有所缓解,因而他断定:“氧化亚氮,可以在出血不多的手术中起到麻醉作用 。”戴维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叙述过他吸入氧化亚氮以后的欢乐、快慰的感觉 。因此氧化亚氮也称作“笑气” 。但是这一发现却没能及时在临床上推广 。1824年,希克曼用二氧化碳、氧化亚氮和氧气对动物施行了麻醉实验,并进行了截肢手术 。他要求进行人体实验,但未被应允 。直到1893年,化学家斯考芬证实吸入多量笑气可使人呈醉态,甚至失去知觉,使用麻醉剂的时代才真正开始了 。除了氧化亚氮以外,人们还探索了其他麻醉的方法 。1818年,著名科学家法拉第在著作中曾指出“乙醚有致人昏迷的作用,其效应与氧化亚氮很相似” 。1842年,美国罗彻斯特的一个叫威廉·克拉克的学化学的学生,给一个需要拔牙的妇女施用了乙醚,使她在拔牙时毫无痛苦 。同年3月30日,美国的另一位医生克劳福德·郎格应用乙醚吸入式麻醉方法,成功地为一个颈背部肿瘤患者进行了切除手术,随后他继续用乙醚进行了许多小手术 。由于当时郎格居处偏僻,他的成就未能被世人所知 。1844年夏天,美国牙科医生莫尔顿到波士顿实习,并来到他的校友杰克逊处学习化学知识 。后者毕业于哈佛大学医学院,是位化学家 。一次闲谈中,莫尔顿谈到拔牙时如果能破坏牙神经就好了 。杰克逊说,他有些乙醚,这种物质可减轻牙痛,说着随手给了莫尔顿一些 。后来,一位患者找莫尔顿拔牙,并希望不要太痛 。于是莫尔顿将蘸有乙醚的手帕递给患者,让其吸入,使其渐渐失去知觉,然后在助手的帮助下,将牙拔掉 。莫尔顿拔完牙后,问患者有何感觉,病人高兴地说:“真是奇迹!一点疼痛感都没有 。”这次成功引起很大轰动 。麻醉药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医生承认和应用 。1846年10月16日,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的另一个莫尔顿用乙醚麻醉,从一个病人的脖子上割下一个肿瘤,仅历时8分钟,首次证明在进行大手术时,能用乙醚来进行全身麻醉 。这次手术成功的消息在美国迅速传开,而后又传遍了全世界 。各国相继采用乙醚麻醉进行手术,结束了病人必须强忍剧痛接受手术的时代 。中国和俄国都是在莫尔顿成功的次年即开始采用乙醚麻醉的国家 。后来,妇产科大夫辛普森把乙醚用在产科手术中,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用氯仿比乙醚的麻醉效果更好,所以氯仿成了第三种重要的麻醉药 。今天,乙醚和氯仿仍是全身麻醉最常用的麻醉剂 。知识点可卡因别名古柯碱,人类发现的第一种具有局麻作用的天然生物碱,为长效酯类局麻药,脂溶性高,穿透力强,对神经组织亲和性良好,产生良好的表面麻醉作用 。其收缩血管的作用,可能与阻滞神经末梢对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有关 。毒性较大,小剂量时能兴奋大脑皮层,产生欣快感,随着剂量增大,使呼吸、血管运动和呕吐中枢兴奋,严重者可发生惊厥;大剂量可引起大脑皮层下行异化作用的抑制,出现中枢性呼吸抑制,并抑制心肌而引起心力衰竭 。因其毒性大并易于成瘾,近来已被其他局麻药所取代 。
药物的发现与发明史 药物是如何发明的,治疗疟疾的药是谁发明的

文章插图
退烧药是怎么发现的古人对发烧更是如临大敌,毕竟他们已见过太多的病人是在发烧中去世的,不知道是病菌、病毒杀人,而以为是“不明高热”杀人 。所以,大概自有文明以来,人类寻找退烧药的努力就开始了 。以前只能从植物里找 。找来找去,发现吃柳树皮退烧最有效,吃了以后往往烧很快就退了,真是立竿见影,用不着等第二天 。这是西方人发现的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记载从柳树皮提取的苦味粉末可用来镇痛、退烧 。此后柳树提取物一直被收入西方药典 。到了19世纪,随着有机化学的建立,科学家们试图从植物药物中纯化出有效成分 。1827年,柳树皮中的活性成分水杨苷被分离、纯化了出来 。10年后,意大利化学家发现,水杨苷水解、氧化变成水杨酸,药效要比水杨苷强很多 。1859年,德国化学家发明合成水杨酸的廉价方法 。此后,水杨酸开始被广泛使用 。但水杨酸是一种中强酸,会使口腔感到灼痛 。而且口服水杨酸会导致胃痛,当时也以为这是酸性引起的 。因此就想到要如何避免水杨酸的酸性 。为此,德国拜尔公司的研究人员通过酯化反应,把水杨酸变成乙酰水杨酸 。拜尔公司是建于1863年的一家化工公司,原来主要是生产染料 。在19世纪80年代后期,染料业开始衰落,拜尔公司转而研究化学制药 。它将乙酰水杨酸命名为阿司匹林,于1899年上市 。虽然阿司匹林仍然有导致胃痛的副作用,但是退烧、镇痛、消炎的效果非常好,很快风靡全世界,成了最著名的化学药物 。拜尔公司因此成功转型,现在成为德国第一、世界第三大制药公司 。阿司匹林在体内是怎么起作用的呢?这个问题一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才有了比较明确的答案 。原来,病原体进入体内后,遇到血液中的巨噬细胞(一种白细胞),会刺激它释放白细胞介素之类的细胞因子 。这些细胞因子又进而引发一系列反应,其中一个反应是环氧合酶(简称cox)催化细胞膜中的花生四烯酸生成各种前列腺素,其中一种是前列素E2,它能影响大脑中体温调控中心(位于一个叫视丘下部的区域),把“正常体温”的设定值给调高了,这样我们就发烧了 。其他前列素能传递疼痛和引起炎症 。阿司匹林能抑制环氧合酶的活性,阻止前列腺素的生成,相应地就起到了退烧、镇痛和消炎的作用了 。领导这项研究的英国人约翰·维恩在1982年获得诺贝尔奖 。后来发现环氧合酶至少有两种,分别称为cox1和cox2 。cox1平时在各种细胞中就很活跃,它催化合成的是“好”前列腺素,促进胃黏膜保护层的形成 。阿司匹林阻止了这些“好”前列腺素的合成,破坏了胃黏膜保护层,导致胃出血,所以才会造成胃痛 。这样阿司匹林副作用的真实原因也找到了 。只有cox2才在病原的刺激下合成那些与发烧、疼痛和发炎有关的“坏”前列腺素 。于是人们就想,如果能找到一种药物,它只抑制cox2的活性,但不影响cox1的活性,这样不就是一种不会有胃痛副作用的理想的退烧、镇痛、消炎药吗?其实这种药物早就有了,那就是在1953年上市的对乙酰氨基酚(又叫扑热息痛),它只抑制cox2的活性而不影响cox1的活性,所以没有胃痛的副作用,由于有这个优势,它逐渐取代了阿司匹林成为最常用的解热镇痛药 。但是对乙酰氨基酚有一个缺点,在周围有过氧化物时会失效,而在发炎的组织恰恰有很多过氧化物,所以对乙酰氨基酚只能用来退烧镇痛,不能用来消炎 。在1969年面世的另一种著名镇痛解热药布洛芬和阿司匹林一样可以消炎,也同时抑制cox1和cox2,只不过它抑制cox2的能力比抑制cox1强得多,所以在小剂量时没有腹痛副作用,但剂量大了就不行了 。人们还是希望能找到只对cox2起作用的药物,也陆续找到了一些 。但是它们没有胃痛的副作用,却可能有别的副作用,甚至是更严重的副作用,例如由于会增加心脏病发作的风险而退市的罗非昔布,以及由于有肝毒性最近在国内引起风波的尼美舒利 。要找到一种有效而副作用小的完美药物,是一项艰难的使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