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三----微软小娜app测评

丈夫欲遂平生志,一载寒窗一举汤。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作业三----微软小娜app测评相关的知识,希望能为你提供帮助。
微软小娜(Cortana)  ios版
第一部分:测评
  1、首次体验
    界面内容很多,地图 新闻 美食 电影 天气等 连车辆限号都有,感觉很强大。视觉上感觉很舒适,背景颜色也有多种颜色可供选择。功能也很多,提醒 日历 闹钟等。语音识别也能实现。
 

作业三----微软小娜app测评

文章图片
作业三----微软小娜app测评

文章图片

  2、Bug定义
  Bug可以分解为:症状(Symptom)、程序错误(Fault)、根本原因(Root Cause)。
·症状:即从用户的角度看,软件出了什么问题。例如,输入(3211)时,程序出错退出。
·程序错误:即从代码的角度看,代码的什么错误导致了软件的问题。例如,代码在输入为某种情况下访问了非法的内存地址——0X0000000C。
·根本原因:错误根源,即导致代码错误的根本原因。例如,代码对于id1==id2的情况没有做正确判断,从而引用了未赋初值的变量,出现了以上的情况。
 
程序使了将近一个小时,未发现重大Bug,只是发现一些小问题。
2.1首先感觉语音识别有些不准确并且识别用时有些长。
作业三----微软小娜app测评

文章图片

 
 
【作业三----微软小娜app测评】2.2语音输入“打开计算器”后,没有打开计算器而是打开了网页查询了计算器的相关信息
作业三----微软小娜app测评

文章图片

 
 
3、对象采访
3.1介绍采访对象的背景和需求
    我分别采访了两位同学,一位iOS用户一位android用户,两位同学共同的使用目的都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3.2用户体验
    甲(ios):认为界面很新颖,功能上通过一个app把手机里好几个app都联系在了一起,感觉和siri差不多,但是语音识别的准确度和速度并没有siri快和准确,会继续使用siri。
    乙(Android):认为解决了Android手机用户的一大难题,能提高生活和工作效率,可以和siri抗衡。
3.3总结
    从总体来看,微软小娜非常适合Android用户使用。
 
第二部分:分析
1.团队人数6 人左右, 计算机大学毕业生, 并有专业UI 支持,那么从需求分析、设计规划、代码开发、后期测试这四个阶段来开发应用大约需要5-6个月的时间。如果这个团队并没有任何经验,估计会延长至7-8个月。
2.
 
名称
感官体验
运行体验
优点
缺点
微软小娜
界面工整,色彩鲜艳,布局很好
语音识别较快,信息通过语音和图片和文字回复
功能齐全,可以识别英文单词,甚至可以讲笑话和唱歌
通过微软小娜打开别的app时需要手动确认。
Siri
黑色背景,语音对话界面
语音识别快速准确,用语言和文字回复
可以处理任何事,并能在手机不解锁的情况下呼唤
在设置语言为中文后不能识别英文单词。
 
第三部分:建议和规划
1.如果我是项目经理
      我会对ios用户进行市场调研,如何才能使他们满意,在做到让windows用户Android用户满意的同时,还要占据ios市场的地位。
2.目前市场上有什么样的产品了?
      目前我认为市场上最大的对手便是siri。
3.我要设计的功能
      接电话功能
4.设计的原因
      既然有打电话的功能,我认为更需要一个接电话的功能,比如在驾驶汽车中可以通过语音控制的方式来决定接听来电或者挂掉,降低了手动控制造成的危险。
5.为什么用户会用你的产品/功能?
    因为提高了用户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软件能够快速、方便、准确、专业地解决用户每一个疑问并完成操作。
6.创新
  N:现在这个时代我们需要一个可以更加贴近生活的软件,通过这个软件可以处理生活中的任何事。
  A:用户的反馈是最重要的,我们可以让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设计软件里功能的多少和页面的布局。
B:可以解决Android用户的一大难题,让生活更加有质量。
  C:最大的竞争对手便是siri,但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我们要通过学习对手的理念和方法,才能更加完善我们的软件。
  D:通过微信和微博两大社交软件来推广我们的软件,并在各大应用商店发布。
7.如果我来领导
  1.首先要做大量的市场调研,了解用户需要什么
  2.制定工作计划和时间
  3.合理分配任务给员工进行代码开发
  4.质量一定要过关,提高稳定性
  5.试用一段时间来发现Bug并解决
  6.上市发布
8.配置角色
    前1个月分配2个人进行市场调研获得数据,另外3个人进行软件的开发。
    第2个月和第3个月全员进行软件的开发和美工处理,轮流工作,合理安排时间。
    最后1个月全员进行试用,解决Bug提升稳定性,准备发布。
9.12周发布计划
    第1周:需求分析
    第2周:框架设计,功能逻辑设计
    第3-8周:代码开发,美工
    第9-11周:试运行、测试,解决Bug
    第12周:发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