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vivo折叠机慢了,能顺利“冲高”吗?

投稿|vivo折叠机慢了,能顺利“冲高”吗?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连线Insight , 作者|张霏 , 编辑|李信
在中国已经热闹起来折叠屏市场上 , 今年4月才入场的vivo属于“迟到者” 。 
2018年10月 , 柔宇科技发布了国内首款折叠屏FlexPai , 同年 , 在NEX系列新机发布会前 , vivo执行副总裁胡柏山向媒体表示 , 自己并不看好折叠手机短期前景 。 
vivo也的确没有着急推出折叠机 。查看其产品副总裁黄韬近期发布的微博可知 , vivo在过去四年时间 , 也就是从2018年到2022年 , 一直在研发和布局折叠屏相关的业务和技术 。迟迟未推出产品 , 是因为在几十版方案中也未找到更接近“完美”的选项 。
投稿|vivo折叠机慢了,能顺利“冲高”吗?
文章图片

vivo产品副总裁黄韬 , 图源@发布会直播间 
终于在2022年4月11日 , 作为vivo首款折叠机vivo X Fold姗姗来迟 , 售价仅8999元起 。至此 , 除了苹果以外 , 中国主流手机厂商全部完成“折叠”梦 。
那么这款打磨良久的vivo X Fold , 究竟有没有大招?能不能打动市场消费者? 
多位使用折叠屏手机的机主均肯定了vivo X Fold的铰链技术 , 但并没有打算购买该款新机 。 
其中一位使用华为MateX和三星Galaxy Z Fold3 5G的机主对连线Insight说:“X Fold虽然定位人群为高端商务人士 , 但对我来说 , 我只认可三星和华为这两个品牌的折叠手机 , vivo的品牌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 
一些手机经销商 , 也未把vivo X Fold纳入其销售范围内 。一位经销商对连线Insight坦言:“折叠屏在五线城市的市场规模不算大 , 而且除了华为 , 其他国产手机厂商的折叠机价格跳水很快 。我目前暂时不售卖vivo X Fold 。” 
但不论用户和经销商对vivo X Fold的评价如何 , vivo也到了必须推出折叠屏手机的时候了 。 
仅2022年前后一个月内 , OPPO和荣耀相继分别推出各家首款折叠屏手机OPPO Find N和Magic V 。并且市场研究机构CINNO Research在年初发布报告 , 称2022年全球市场折叠屏智能手机销量 , 将同比增长107%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 , 今年折叠屏手机有计划迎来新转折点 。 
更重要的一点是 , vivo急需一款定位高端且高价的折叠屏手机 , 弥补自己在高端手机领域的影响力 。 
值得注意的是 , vivo推出首款折叠机后 , 三星就包揽了小米OV的屏幕供应 , 成为隐藏背后的最大赢家 。 
众所周知 , 柔性AMOLED屏是折叠屏手机中最关键的部件之一 , 全球折叠机应用面板几乎都以三星为主 , 此次vivo与三星合作也不难理解 。 
随着国内头部手机厂商齐聚折叠屏市场 , 今年折叠机或将迎来新一轮较量 。“迟到”的vivo能否真正做到“厚积薄发” , 尚且需一段时间才能有答案 。
01、vivo的折叠故事新吗?起码在vivo看来 , vivo X Fold这款产品足以打动自己 。 
2018年国内出现第一款折叠屏手机时 , 胡柏山就曾坦诚表示 , vivo已经在着手折叠屏手机的相关研发工作 , 并且持续几年布局该业务 , 希望能找到更接近“完美”的产品方案 。 
直到2022年 , vivo才认为“时机”终于成熟 , 在品牌副总裁贾净东看来 , 至少vivo X Fold做到打动了vivo自己 。 
就在3月28日vivo官宣vivo X Fold在4月11日发布的当天 , 贾净东也在微博发布了一篇文章《谈谈vivo的“大先生”》 , 文章中的主角“大先生”就是vivo X Fold 。 
贾净东解释“大先生”的“大”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的“大”是折叠后展开的屏幕大得专业、大得惊艳;另一层含义的“大”是做大事情的目标客户 。也就是vivo之前产品系列未能覆盖的高端商务人群 。 
而且 , 与同样想冲击高端市场的小米、荣耀和OPPO相比 , vivo X Fold的确大而全 。
投稿|vivo折叠机慢了,能顺利“冲高”吗?
文章图片

发布会主题“集大成者” , 图源@发布会直播间 
vivo X Fold的主推宣传点是屏幕铰链方案 。铰链的功能类似于门的合页 , 是折叠屏手机的关键硬件之一 , 它直接影响手机折痕程度是否明显 。 
据发布会透露 , vivo X Fold经过多代方案迭代 , 最终采用浮翼式铰链 , 托起凹陷的屏幕 , 基本可以做到无折痕 。
这一铰链解决方案 , 在当下国产折叠机市场中的确比较“能打” 。小米mix fold采用的铰链工艺是精密铰链 , 荣耀Magic V采用水滴铰链;OPPO Find N采用拟锥式铰链 。 
但申万宏源的报告同时也指出 , vivo X Fold铰链因添加了航天材料 , 成本预计超1200元 , 属于“荣米OV”中成本最高的一家 。 
除了铰链 , 在屏幕材质方面 , vivo与OPPO Find N选择相同 , 采用了较先进的UTG(超薄玻璃)工艺 , 能使屏幕折叠时比较耐磨 。 
【投稿|vivo折叠机慢了,能顺利“冲高”吗?】目前 , 折叠机的屏幕材质可分为CPI和UTG两种 。小米Mix fold、荣耀Magic V的屏幕材质就采用了传统的透明聚酰亚胺(CPI) 。CPI好处是成本低 , 但“塑料感”较重且容易有划痕 。 
在屏幕体验方面 , 根据发布会信息 , vivo X Fold属于行业第一款带屏幕指纹的折叠屏手机 , 相比之下 , 其他不少厂商的折叠机指纹设计为侧边栏指纹 。 
在国产手机们纷纷冲击高端的背景下 , 尽可能提高屏幕刷新率 , 早就成为国产手机厂商们极力表现的方向 。vivo X Fold则将“内卷”再次推向新高度 , 其内外屏幕均采用120HZ双高刷新率 。 
除了屏幕折痕优化、铰链耐久性和指纹技术具备超前性 , vivo X Fold在芯片处理器、影像、续航等更多配置方面 , 属于市场主流水平 。 
冲击高端 , 芯片是硬通货之一 。vivo X Fold号称搭载骁龙8 Gen1 SPU定制旗舰芯片 , 比标准骁龙8多了一个“SPU”(安全处理单元) , 可以提供基于底层硬件的安全解决方案 。但消费者对于这一差异点并不买账 。 
不少网友得知搭载骁龙8 Gen1芯片时 , 在发布会直播间评论“就冲这一芯片 , 我就决定等下一代了 , 一个优秀的芯片是手机长久使用的基础”“搭载骁龙8 , 其实可以选择pass这款新机了” 。众所周知 , 骁龙8 Gen1芯片夸张的功耗和散热难题 , 一直被众多消费者吐槽 。
出于堆料的需求 , vivo X Fold屏幕体型大且重 。外屏达到6.53英寸 , 是许多直板手机的主屏尺寸 。展开后的内屏尺寸是8.03英寸 , 宽度达到144.87mm , 重量约311g , 属于“荣米OV”内屏尺寸、面积最大的一家 。 
可以参考的一组数据是 , 苹果平板iPad mini第一代到第五代都是7.9英寸的屏幕 , 近三代的iPad mini重量均在300克以下 。 
但身材“发福”的vivo X Fold并没有配上更大容量电池 , 手机重量同样超过300克的小米MIX Fold , 电池容量5020mAh , vivo X Fold比前者少了420mAh 。 
为了赢得商务人士的青睐 , vivo X Fold还加入vivo系列之前没有的物理静音键 , 这也是iPhone独有的特色 。iPhone一直以来坚持保留的静音键 , 是专为会议场合而生的一个小设计 。 
或许是怕引发搬运iPhone设计的质疑 , vivo X Fold的静音键略有些改动——将上下推动的条型 , 改成了左右推拉的圆型设计 。
投稿|vivo折叠机慢了,能顺利“冲高”吗?
文章图片

vivo X Fold的静音键 , 图源@vivo官方微博 
影像方面 , vivo X Fold带来了用户期待已久的潜望式长焦镜头 。很多普通手机用户第一次拍月亮 , 就是通过手机的潜望式长焦镜头实现的 。 
潜望式长焦镜头曾是安卓手机厂商角逐高端市场的一条重要赛道 , 几乎是各家安卓旗舰的“标配”、产品发布会上最浓墨重彩地介绍环节之一 。但因物料成本高、占用较多手机内部空间和机身重量等问题 , 成为了诸多手机产品经理们规划新机时的“非必要”选项 。
但vivo X Fold的潜望式长焦镜头是2020年小米10青春版同款潜望式长焦镜头 , 最高50倍变焦 , 仅有800万像素 。目前市场上 , 有些手机潜望式长焦镜头像素已经可达6400万像素 。 
需要了解一点 , 潜望式长焦的焦距要比主摄长很多 , 这意味着前者对防抖性能的要求更高 。但在vivo X Fold上 , vivo旗舰机标配的微云台防抖居然没有出现 。 
因此 , vivo X Fold影像的亮点是蔡司T*镀膜标准和超长焦镜头 , 但整体表现在旗舰机里或属于一般水平 。 
折叠屏已经成为发展高端市场的必备操作 , 通过“秀肌肉”展现技术和产品实力 , 进而拉拢用户 。vivo作为最后入场者 , 在铰链等屏幕技术方面的确有明显创新 , 但这并不意味着vivo X Fold就能成为受消费者欢迎的产品 。 
02、折叠机能撑起vivo高端路吗?折叠屏 , 对vivo实现高端梦很重要 。 
“荣耀OV”等国产手机品牌都从中低端起家 , 之后才转向高端市场 , 远落后华为、苹果一大截 。 
为了加强自身砝码 , 国产手机厂商去年一年使劲浑身解数 。小米2021年祭出尘封许久的MIX系列 , 并接着推出首款折叠屏手机持续冲击高端;OPPO声势浩大的推出Find X3系列 。反观vivo , 它在2021年几乎没有什么高举高打的大动作 。 
其实vivo在高端市场的探索也未停止 , 包括vivo X Fold 。只不过 , vivo一直属于“落后者”中的“慢跑者” 。 
国产手机很早之前就出现用旗舰机型进入高端市场的做法 。比如OPPO十年前生产第一代Find的时候 , 就开始了高端之路;2012年和2015年 , 华为分别推出了主打高端市场的P系列和Mate系列;小米在2016年10月推出MIX系列;荣耀紧随其后 , 两个月后火速推出对标华为 Mate、P 系列的 Magic 。 
vivo则有些“慢” 。在2018年之前 , 它没有真正主打高端市场的产品线 , 当时的产品规划是X Play为旗舰系列;X作为中端系列 , 是主力出货机型;Y则是低端入门系列 。并且从2016年开始 , X Play再无新机发布 。 
vivo在高端路线的布局转折点出现在2018年6月 , NEX旗舰系列姗姗来迟 , 成为vivo进入高端市场的敲门砖 。为了体现该系列的“高端”调性 , NEX定下了最低接近4000元的价格 。 
彼时胡柏山对外宣布 , NEX系列上市后半年 , 市场销量超200万 , 成为4000元以上价位(高端手机价格带)中卖的最好的产品系列 , 带来80亿收入 。 
此后 , NEX每隔几个月便发布一款新品 , 相继推出NEX双屏版、NEX 3 5G、NEX 3s等产品 。但后几款产品表现越来越差 , 比如2020年推出的NEX 3s开售不久价格便跳水 。即便瀑布屏在当时很有新意 , 但消费者并不买单 。
NEX 3s也成为NEX系列最后一次在国内手机市场上亮相的机型 。
投稿|vivo折叠机慢了,能顺利“冲高”吗?
文章图片

NEX双屏版 , 图源@NEX智慧旗舰 
市场和消费者当年也用实际行动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 
从IDC发布的2020年上半年中国600美元(约合人民币3789元)以上高端手机市场排名报告来看 , 华为与苹果两家占了88.1% , 小米、OPPO和三星所占份额分别为4%、2.6%、2.5% 。至于vivo , 则被列进了“Other”之中 , 侧面反映了NEX系列销量惨淡 。 
之后的两年时间 , 即便荣耀、小米、OPPO在高端系列百花齐放 , vivo也只是时不时传出NEX新机发布延期的消息 , 将主要精力放在深耕中高端X系列 。 
直到2022年3月 , vivo被曝出NEX及事业部已经被撤销 , 对此vivo品牌副总裁贾净东回应称 , 未来将由X系列担任旗舰化重任 , “对NEX的任何期待 , 都可以在X系列新品上得到答案” 。至此 , vivo高端产品线正式由NEX变为X 。 
显然 , vivo布局高端市场 , 走出了一条完全不同于友商的路线——通过提升X系列定位 , 最终让其跻身旗舰行列 。S系列继承了原先X系列的定位 。 
升级后的X系列急需一款有足够产品差异的新机 , 既可以在X系列中加入一条全新产品线 , 又不会影响S系列的产品布局 。已经准备4年的折叠屏手机 , 是最合适也是唯一的选择 , 也是为数不多能让消费者期待的产品 。  
对于vivo而言 , X Fold是一个全新品类 , 它可以更好地弥补自己高端手机领域的影响力 。毕竟荣耀、小米和OPPO都通过这一方法树立了自己高端形象 , 并将产品成功“特色化” 。
投稿|vivo折叠机慢了,能顺利“冲高”吗?
文章图片

vivo X Fold , 图源@vivo官方微博 
不过 , 一位折叠机用户向连线Insight坦言:“使用折叠屏手机的主要群体就是高端商务人士 , 这类小众群体消费力高 , 但对产品要求也很苛刻 , 比较钟爱三星、华为等旗下折叠机产品成熟的高端品牌 。” 
对错过入局黄金点的vivo来说 , 最后一个入场 , 压力不小 。加之缺乏足够亮眼的自研技术 , 背负vivo高端梦的X Fold , 未来之路显然并不太明朗 。 
03、折叠机爆发背后 , 三星是最大赢家?今年以来 , 有关折叠机的利好消息不断传出 ,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 , 2022年或可能是折叠屏手机的转折点 。IDC数据则显示 , 可折叠设备在2021年占领高端安卓手机1/3的市场 。 
在“折叠屏”概念产品爆发的前夜 , 不仅意味着国产手机厂商提高高端市场份额的机会有望增加 , 对折叠屏核心零部件的产业链更是一大利多 。 
作为折叠屏的“门面” , 国金证券指出 , 折叠屏手机推出之后 , 最先受益的供应商当属OLED面板厂商 。这意味着 , 既做厂商又做供应链的折叠机老玩家三星 , 或将成为最大赢家 。 
首先来看目前布局柔性AMOLED的国内企业 , 主要有京东方、维信诺、深天马、TCL科技旗下华星光电和柔宇科技 。 
其中 , 京东方是华为Mate Xs、Mate X折叠屏手机的独家供应商 , 并为OPPO Find N提供外屏;TCL华星光电为小米MIX FOL提供屏幕 。 
可以看出 , 目前国内显示屏厂商已经能满足折叠机市场的部分需求 。群智咨询副总经理兼首席分析师陈军接受北京商报采访时分析:“京东方、TCL华星、天马、维信诺等面板厂柔性OLED基本上已量产 , 国内整个OLED技术水平达到了品质比较高的水平 。” 
但从折叠机整体市场来看 , 三星屏幕仍是当下手机厂商的主流选择 。在全球范围内 , 三星自研的柔性OLED面板无论是研发技术 , 还是市占率 , 都处于领先水平 。 
2020年 , 市场调研机构群智咨询曾发布了2019年全球AMOLED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排名 , 其中三星位列全球第一 。 
OPPO Find N的内屏以及vivo X Fold内外屏 , 均由三星提供 。并且不少科技博主爆料 , 小米第二款折叠机的屏幕 , 或也将由三星提供 。 
并且 , 连线Insight梳理“荣米OV”折叠机发布时间后发现 , 四家手机厂商均在三星放开折叠屏幕面板业务 , 开始对外销售折叠屏面板后 , 才陆续推出折叠机 。这之前 , 三星显示仅向三星电子出售折叠屏元件 。
国内这场折叠机产品狂欢的背后 , 存在着一个所有国产手机厂商都无法回避的问题:部分国产手机厂商是借用三星折叠屏 , 才有了折叠屏手机市场的入场券 。 
这也意味着 , 在折叠屏领域 , 国内显示屏厂商并未与三星的屏幕技术拉开距离 。 
折叠屏手机已经成为缓解国内手机厂商增长焦虑的“救命”良方 , 即便重度依赖三星 , 它们还是要以抢占市场先机为主 , 不能停下脚步 。 
不论未来各大国产折叠机的市场份额孰高孰低 , 它们背后的折叠屏供应商三星已经“躺赢” 。但华为留下的启示“用自研敲开高端的大门”需刻在国产手机厂商的DNA里 , 提高自主研发能力 , 是重中之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