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不同医学模式

   •中医学医学模式为自然哲学模式,有着明显的继承性和完整性,但实证能力有所欠缺;西医学医学模式为生物医学模式,重视形态结构研究,具有真实性和严谨性,但往往忽视了人体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
    •中西医各自基于东西方文化的大背景发生发展,是当时文化、经济、政治的产物,也是东西方观念在医学上的反映 。
    •随着中医现代化与中西医结合的不断深入,中西医间交叉兼容将会更加自觉与充实 。这种中西互补的中西医结合方式,必将促进世界医学科学的发展 。
    东西文化是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意识 , 差异持续存在于各自的历史进程中 。而根植于东西文化的中西医学是当今世界并存的两大医学体系,由于分别受不同文化传统的影响和制约,造成了二者在理论基础、认知方法、操作方法等多方面的明显差异,经历了完全不同的发展过程,并各有优势及弊端 。
    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逐步加深,对中西医比较研究越来越多 。中西医结合作为一种产物应时代而生,并且经过不断探索及发展,已经显示了一种良好形势:两种医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相互借鉴、扬长避短 , 实现中西医的共存共荣,从而促进世界医疗科技的发展 。
    不同文化造就中西医不同医学模式
    中西医是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运用不同的观点和研究方法发展起来的两种理论体系 。
    中医学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上,以中国古代哲学气一元论和阴阳五行学说为科学观和方法论 , 属传统科学范畴 。西医学虽根植于古希腊哲学,但在希腊科学领袖、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的学术思想影响下,向注重实验的实证科学的方向发展,并在发展过程中和其他自然科学相结合同步发展 。故西医学是以西方近代哲学的机械唯物论和形而上学为其科学观和方法论,属实证科学范畴 。
    中医学作为传统医学 , 产生于经验医学时代,其医学模式为自然哲学模式,思维方式为形象思维 , 研究方法为观察法(直接领悟,取类比象) 。其特点为“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身心统一的整体观、辨证论治的治疗观 。西医作为现代医学 , 产生于实验医学时代,其医学模式为生物医学模式 , 思维方式为逻辑思维,研究方法为实验分析方法 。其特点为以实验分析方法为主,说明人体的结构和功能以及阐述疾病的发生、诊断、治疗和预防 。
    中西医学的发展受不同文化滋养
    中医学的发展
    当中医学向当时的中国古代哲学寻求出路时,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质的突变 。2000多年前中国的哲学思想繁荣辉煌 , 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峰起,百家争鸣”,出现了道家、儒家、法家、墨家、阴阳家等不同的学术派别,尤以先秦诸子为核心的哲学论辩成就显著 。而诸子百家中,对中医学影响较大的是道家、阴阳学家和儒家学说 。在较长的时间内,中国哲学逐步渗入中医学,最终阴阳学说、元气论、藏象理论等理论形成 。这些理论为中医学提供了方法论依据,并形成了中医学独特的认知方法,中医学初步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
    同时,中国古代哲学在渗入中医学的同时还渗入到其他古代科技文化领域,开始了同步演进的历程 。春秋至秦汉,中国古代文化繁荣,百家争鸣 。这一时期封建制度代替了奴隶制度 , 秦王朝的统一为封建统治奠定了基础,生产力有了极大的发展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生产力的进步为各学科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 。天文学、地理学、数学、冶金术等学科初步确立 , 并相继形成了各自的理论体系,我国的科技文化呈现出一次高峰 。在这一时代的大背景下,中医学理论体系也逐渐形成,标志着中医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确立 。可以这样说,在这一时期,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为中医学奠定了理论基础,而古代科技文化成就则为其奠定了科技基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