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定了中国本草史研究的基础

尚志钧(1918年-2008年),皖南医学院教授,本草文献学家,本草文献整理研究奠基者 。长期致力于本草文献的研究 。60年来,他依据历代经、史、子、集及各种类书、专书,相互参证,运用独特的考据方法对本草文献进行深入研究,钩沉辑复亡佚的本草14种,撰写专著8种,发表论文180余篇,奠定了中国本草史研究的基础,为中国本草文献研究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今再读中医史学家尚志钧所赠《罗氏会约医镜》,整理尚老写给我的30余封信,睹物思人,勾忆起我和先师交往的点点滴滴,不禁潸然泪下,撰此文缅怀先师 。
我和尚老是通过信函交往进而逐渐加深认识的 。我写的第一封信是用骈体文写的,也是费了一番功夫,尚老在看完我给他写的信件后,在视力严重下降的情况下,给我回了满满几页纸,并且在首页眉批上写到“你的旧学根基很深,现在一般的年轻人很少能有你这样的文笔了”看到尚老工整的小楷字,我感动万分 。作为我国本草文献研究界的泰山北斗,尚老给人的感觉是那么的和蔼可亲,对我来说是一个莫大的鞭策与鼓励!自那以后我们便每月一封信,寒来暑往,不经意间,我的书柜里已经堆了厚厚一大叠尚老的回信 。
【奠定了中国本草史研究的基础】 青灯黄卷辑本草 上溯下追猎古籍
尚老60年来坐拥书城,索隐钩沉,捞经药海 。其主要研究大致分为:亡佚本草的辑复;存世本草的校点;专题本草以及药物研究的注释、集纂、编写几个方面 。尚老以一己之力不舍昼夜地辑佚、校注,尽最大力量保障了汉唐而下及至宋明几乎所有主流本草的文献传承 。自南宋·王炎辑《本草正经》,开辑复亡佚本草之先河 。而后,代有学者用功于此 。而坚持时间最长,且穷毕生精力于斯者,乃尚老也 。尚老60年来,共辑复亡佚《唐·新修本草》《食疗本草》等本草文献18部 。特别是对《唐·新修本草》的辑复成功,使得1300多年前世界第一部国家药典复见原貌,被誉为“本草研究的一大贡献” 。
校点的本草文献有(不包括辑释本),《神农本草经》《本草和名》等 。此外尚老编有《濒湖炮炙法》《脏腑病因条辨》《历代本草要籍考》《清以前矿物药集纂》等 。尚老自1957年开始,共发表相关研究性论文268篇 。其中大部分都直接或间接与本草研究有关 。这一篇篇论文都凝聚着尚老在本草文献研究上下的功夫 。尚老60年来破解了许多学术难题,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
皓首穷经述神农 一代宗师开“尚派”
尚老在本草文献整理上有继承,也有创新发挥,最终自成一家,被学术界称为“尚派”,亦称为“本草文献研究三重证据法” 。尚老说:“我做学问就是在运用清代乾嘉学派考据学的方法,同时借鉴了清代知识分子做学问的方法” 。“尚派”在古本草文献整理上有辨伪、校勘、翻印等 。对亡佚书加以辑佚、残缺的书加以补缀;对文字难认的加以音韵训诂,对文义难懂的加以注释等等 。在本草研究上,“尚派”注重实效,避免为考据而考据,力戒烦琐,主张“经世致用” 。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原所长孟庆云在尚志钧《本草人生》序言中说,本草考据学方法的创新和辑佚高质量的方药典籍是尚老的两大成就 。传统的考据学者的渊博和小学功力,似乎不可比肩 。但近人有新材料、新视野、新方法 。殷墟甲骨卜辞发现后,王国维提出古史研究“二重证据法” 。迨至饶宗颐等诸贤,又进一步发挥,引入比较古文字学、人类学,将“二重证”演化为“三重证” 。尚老具体是在“二重证据法”基础上,参考了现代植物学分类以及药物学的有关新知识,使得特色明显 。姑称其“本草三重证据法” 。这在本草文献研究界独树一帜 。在60年的本草研究中,尚老做了大量的卡片,建立了本草书籍、本草人物、单味药物3个系统的卡片档案,双线构建本草方书联络网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