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中,李云龙嫌弃的“边区造造”手榴弹的真实质量如何?


“一炸两半顺带听个响” 。这是边区造手榴弹在很多人眼中的印象 。当然 。和采用TNT装药的标准工艺制造出来的手榴弹想比 。用黑火药的边区造能炸响给鬼子一定的杀伤力就算很不错了 。
而《亮剑》以写实的手法再现了抗战军民战斗场景 。这里面提到的边区造手榴弹完全能找到历史依据 。质量虽差但还是供不应求 。毕竟比空手上阵来的强 。
【《亮剑》中,李云龙嫌弃的“边区造造”手榴弹的真实质量如何?】这就是边区造的范本之一 。土马上阵 。没有工艺标准可言 。

《亮剑》中,李云龙嫌弃的“边区造造”手榴弹的真实质量如何?

文章插图
八路军的武器装备以步枪+手榴弹为标配 。关键是步枪老旧(早期汉阳造也是高级货) 。子弹又没几发 。打仗靠缴获 。步枪属于高科技产品仿不了 。对于边区军民来说 。可以开作坊批量生产的只有手榴弹 。因此 。各式各样的手榴弹就在热火朝天中造起来了 。
最基本的造型就是一个铸铁弹头 。里面装填上最简陋的黑火药 。后面再装个木头把子 。木头把子再钻个孔 。里面装上裹了好几层厚纸鞭炮药捻 。加上摩擦发火管 。一颗能打仗的手榴弹就大功告成了 。
《亮剑》中,李云龙嫌弃的“边区造造”手榴弹的真实质量如何?

文章插图
严重的问题就是铸铁弹壳+黑火药 。这个手艺和老祖宗发明黑火药时的水平比好不到哪去 。所以听听响可以 。杀伤力确实不尽如人意 。
到了1939年 。在爱国科学家、归国技术人员支持下 。八路军掌握了制造钢制弹体的技术 。然后 。又成功制造出了硫酸 。研制出了多种烈性火药和硝基炸药 。手榴弹的所有技术难题迎刃而解 。
这是“缸塔法”用以制造硫酸 。用到的都是传统农用品 。土洋结合 。反正就是造出来了 。
《亮剑》中,李云龙嫌弃的“边区造造”手榴弹的真实质量如何?

文章插图
接下来就标准化了 。我们不缺手艺人 。在最重要的火药问题解决情况下 。生产手榴弹变的正规多了 。
标准的模具 。修修边就可以用了 。
《亮剑》中,李云龙嫌弃的“边区造造”手榴弹的真实质量如何?

文章插图
地上一摆 。大家开始组装 。明显的所有配件都是标准化作业出来的 。整齐如一 。这时的威力就可以和日军的香瓜手榴弹相抗衡了 。
《亮剑》中,李云龙嫌弃的“边区造造”手榴弹的真实质量如何?

文章插图
抗日战场物质紧缺 。武器弹药更是时常断顿 。而作为抗战军民手中最重要的大杀器手榴弹 。却一直保持供应 。从简陋到标准、从炸响听声到威力十足 。无不凝聚着军工的血汗 。抗战八年 。八路军和新四军共计生产手榴弹450万个 。基本把手榴弹当子弹用 。抗战不易 。
《亮剑》中,李云龙嫌弃的“边区造造”手榴弹的真实质量如何?

文章插图
其他观点:
质量真的不怎么样 。八路军扔过去 。日军都敢捡起来再给扔回来 。。。
<手榴弹是八路军的重要武器>
《亮剑》中,李云龙嫌弃的“边区造造”手榴弹的真实质量如何?

文章插图
(这位战士背的都是质量上乘的手榴弹 。一看就是主力部队的 。真实的“边区造”长得歪瓜裂枣的 。如下图)
《亮剑》中,李云龙嫌弃的“边区造造”手榴弹的真实质量如何?

文章插图
《亮剑》中,李云龙嫌弃的“边区造造”手榴弹的真实质量如何?

文章插图
<但是 。手榴弹的质量真的不敢恭维>
《亮剑》中,李云龙嫌弃的“边区造造”手榴弹的真实质量如何?

文章插图
《亮剑》中,李云龙嫌弃的“边区造造”手榴弹的真实质量如何?

文章插图
《亮剑》中,李云龙嫌弃的“边区造造”手榴弹的真实质量如何?

文章插图
八路军自己也知道手榴弹质量如何 。因此 。制造精良的手榴弹 。都供应给主力部队 。县大队和民兵能拿到的手榴弹 。都是质量更次的 。
(文|勇战王聊历史)
其他观点:
《亮剑》中,李云龙嫌弃的“边区造造”手榴弹的真实质量如何?

文章插图
《亮剑》中,李云龙嫌弃的“边区造造”手榴弹的真实质量如何?

文章插图
《亮剑》中,李云龙嫌弃的“边区造造”手榴弹的真实质量如何?

文章插图
《亮剑》中,李云龙嫌弃的“边区造造”手榴弹的真实质量如何?

文章插图
虽然“边区造”手榴弹的威力不如二战时期的手雷更强 。可靠性也不如手雷更高 。但是在抗日战争时期 。这种“劣质”手榴弹 。却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战时期我军兵工厂的技术水平不足 。制造炮弹和子弹的能力都不强 。唯独手榴弹结构简单 。适合大量生产 。一直到抗日战争结束 。“边区造”手榴弹生产了450万颗 。这些手榴弹大部分都在和日伪军的作战中使用掉 。由于“边区造”的生产数量较多 。有时候士兵在一场战斗中使用的手榴弹 。甚至比打出去的子弹还要多 。可以说“边区造”手榴弹 。是我军当之无愧的“抗战功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