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叫要把不同年龄段叫做初度、总角、豆蔻、及笄、而立、不惑、知命、古稀呢?


首先豆蔻与及笄是单独形容女性的 。
初度:指生日之时 。出自《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 。肇锡余以嘉名 。\"后称生日为\"初度\" 。也指一岁开始 。“初”么 。
总角:八九岁到十几岁的左右的童年时期 。是因为古代未成年的人把头发左右两半各扎成两个结向上分开 。形状如角 。所以称为总角

为什么叫要把不同年龄段叫做初度、总角、豆蔻、及笄、而立、不惑、知命、古稀呢?

文章插图
豆蔻:是女性十三四岁 。以豆蔻比作少女 。最早出自唐朝杜牧《赠别诗二首之一》:“娉娉袅袅十三余 。豆蔻梢头二月初 。”杜牧为什么用豆蔻来形容 。个人认为这个时候的女性正是含苞待放的年龄如同二月初的豆蔻 。
为什么叫要把不同年龄段叫做初度、总角、豆蔻、及笄、而立、不惑、知命、古稀呢?

文章插图
及笄:古代女子满15岁就到了可以结婚的年龄 。束发带上簪子 。笄是簪子 。及笄就是插簪子 。可以理解为女性的成人礼了 。出自《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为什么叫要把不同年龄段叫做初度、总角、豆蔻、及笄、而立、不惑、知命、古稀呢?

文章插图
而立:这个应该大家都知道也熟悉 。孔子曰的:三十而立 。从孔子的角度可能是到30岁就应该学有小成 。对社会和自己都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的一种自觉的或者是有相对觉解的意识 。
现代则引申为或者已经确定好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 。或者简单的说 。30岁人应该能坦然地面对一切困难了 。
不惑:同样出自孔子曰的 。四十不惑 。从孔子角度应该说是用自己的原则在经历许多的人和事后 。对自己的原则不惑 。
知名:是说的知天命吧 。同样出自孔子 。解释很多 。这里就不多说了 。
而立、不惑、知天命 。这都是孔子从其自身角度对自己的人生阶段做的汇报 。但是因为后人将孔子捧到圣坛 。所以 。孔子的境界也成为了后人所要求的人生阶段的标准 。
【为什么叫要把不同年龄段叫做初度、总角、豆蔻、及笄、而立、不惑、知命、古稀呢?】古稀:70岁左右 。语出杜甫的“人生七十古来稀” 。因为古代人寿命比较端 。能活到70岁的人并不多 。这个“古来稀”的计算方式 。并不是说从古至今将70多岁的人累计起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