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万山伤寒论讲座视频第6集_郝万山讲伤寒论28讲

郝万山伤寒论讲座视频第6集主要讲述了伤寒的热证类型 。他指出,在伤寒的热证类型中,太阳、少阳、阳明三经都有其独特特点,且治疗上也需根据不同特点进行不同的处理 。郝万山还详细讲解了太阳热证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包括药物选择、方剂配伍等内容 。他同时也强调了辨证论治的重要性,只有因时制宜,针对不同的病情施以针对性的治疗才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 。
一:郝万山伤寒论讲座视频第6集打开首页--视频--土豆网--豆单,在搜索框中输入“伤寒论”就找到全部视频了,不比mp3好吗 。二:郝万山讲伤寒论21讲视频大全你好 。健康养生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郝万山大师 。专门讲解张仲景的伤寒论 。从年轻到现代,是北京大学伤寒论教研组的组长 。你可以
三:郝万山伤寒论讲座视频22第05讲学习《伤寒论》的 *** 和要求
同学们好,我们上课 。前一段的课程,我们对《伤寒论》的概论部分谈了五个问题 。
第一个问题是关于《伤寒杂病论》的
那么,第二个问题,我们谈了《伤寒杂病论》成书的历史背景 。那么这个历史背景,我们是从两个方面来谈的 。一个是从社会背景来谈的,一个是从它的学术背景来谈的 。那么,从社会背景,我们大体知道,在张仲景的有生之年,中国的社会是一个天灾不断、战争连绵的状态 。由于这样的一个社会背景造成了传染病长期的大面积的流行,这就为张仲景在防治传染病上提供了一个实践条件,也为张仲景收集广大医家和广大人民在防治传染病的经验和教训上,收集这些资料的时候提供了一个客观条件 。但是,最主要的是,我们谈到了《伤寒杂病论》成书的学术背景 。那么,这个学术背景,我们是从两个方面来谈的 。一个是基础理论的著作,在《汉书·艺文志》里把它叫做“医经”;一个是经方的著作,就是经验用方的著作,在《汉书·艺文志》里头把它叫做“经方” 。在张仲景之前,讲基础理论的医经著作和讲经验用方的经方著作它们是分开的,是两大体系 。张仲景在他的《伤寒杂病论》的自序里头谈到了撰用《素问》、《九卷》、《阴阳大论》 。《素问》就是《黄帝内经·素问》,《九卷》就是《灵枢经》,《灵枢经》一共有九卷,《阴阳大论》是我们现在看不到的一部关于中医基础理论的著作 。这就说明张仲景勤求古训,求的是古代的关于基础理论的著作 。从经方的著作来看,我们今天已经看不到《汉书·艺文志》所记载的十一家的经方的著作 。但是晋朝的皇甫谧在写《针灸甲乙经》序的时候有这样一段话,说:“伊尹以亚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 。说伊尹这个人,以他仅次于大圣人的才能,参考了《神农本草经》写成了《汤液经》,而《汤液经》正是班固的《汉书·艺文志》里头所记载的经方十一家之一 。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序接着说:“仲景论广伊尹《汤液》为数十卷,用之多验 。”就是说,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补充、拓宽了、补充了这个伊尹的《汤液经》为数十卷,临床用起来都有很好的效验 。这就说明张仲景的书中所记载的这些方剂大多数来自于《汤液经》 。因为《汤液经》我们今天看不到了,所以我们今天学习了《伤寒论》就等于学习了《汤液经》的非常重要的、临床行之有效的、许多方剂的内容 。因此,我们说《伤寒论》的学术背景也就是我们讲义上经常所写的学术渊源,那么来自于古代的医经著作,来自于古代的经方著作 。具体经方著作来说,那就是指的《汤液经》 。
这个,随后,我们谈到的第三个问题,就是《伤寒杂病论》的流传、沿革和《伤寒论》的主要版本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当记住以下几个人 。那么第一个把《伤寒杂病论》整理成《伤寒论》十卷二十二篇的是晋朝的太医令王叔和 。那么第一次校定、刻印、刊行《伤寒论》十卷二十二篇的是宋代国家校正医书局的林亿、孙奇、高保衡 。能够使我们今天看到宋版《伤寒论》那就归功于明代的赵开美,他在万历二十七年也就是公元1599年刻了《仲景全书》,《仲景全书》里包含了有四部著作,第一部就是翻刻宋版《伤寒论》,第二部是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那么第三部是宋云公的《伤寒类证》,第四部是《金匮要略》 。所以在《伤寒论》流传沿革的过程中,王叔和是第一功臣 。宋代国家校正医书局由于刊印了《伤寒论》,是《伤寒论》得以广泛流传一直到今天 。那么宋代的这个本子我们把它叫作治平本,把它叫作宋本 。今天宋版看不到了,我们看到的是《仲景全书》本,也可以把它叫作赵刻本 。所以赵开美也是《伤寒论》在流传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的人物之一 。这些人我们都应当把他记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