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周率是谁发明的?圆周率是谁发明的来历

圆周率是谁发明的呢?我们知道,圆周率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也就是说,它的计算结果永远不会重复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难道是上帝不想让人类类继续计算下去了吗?答案当然不是这样的,因为圆周率的计算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就能算出来的 。而且,即使是上帝帝都不能算出圆周率,更何况人类呢?所以,我们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这个问题 。

圆周率是谁发明的?圆周率是谁发明的来历

文章插图
圆周率不是某一个人发明的,而是在历史的进程中,不同的数学家经过无数次的演算得出的 。古希腊大数学家阿基米德,开创了人类历史上通过理论计算圆周率近似值的先河 。公元480年左右,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祖冲之,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 。圆周率用希腊字母π(读作pài)表示,是一个常数(约等于3.141592653),是代表圆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它是一个无理数,即无限不循环小数 。在日常生活中,通常都用3.14代表圆周率去进行近似计算 。而用十位小数3.141592653便足以应付一般计算 。即使是工程师或物理学家要进行较精密的计算,充其量也只需取值至小数点后几百个位 。扩展资料:把圆周率的数值算得这么精确,实际意义并不大 。现代科技领域使用的圆周率值,有十几位已经足够了 。如果以39位精度的圆周率值,来计算可观测宇宙的大小,误差还不到一个原子的体积 。以前的人计算圆周率,是要探究圆周率是否循环小数 。自从1761年兰伯特证明了圆周率是无理数,1882年林德曼证明了圆周率是超越数后,圆周率的神秘面纱就被揭开了 。π在许多数学领域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圆周率是谁发明的?圆周率是谁发明的来历】圆周率是我国西汉末年,刘歆(约分元前50年到公元23年)最早根据“圆的周长与圆上的直径的唯一一个比是6+2√3比3”发现的 。并制定为π=3.1547... 。
张衡、刘徽、祖冲之、欧洲的安托尼兹和古埃及的阿基米德等他们基本都是根据“正6x2?边形的周长与过中心点的对角线的比”比值为3.1415926...应该称为正6x2?边率 。因为“正6x2?边形的周长与过中心点的对角线的比”是随着无限无穷无极限的自然数n的变化而产生无限无穷无极限多个比,所以正6x2?边率也就出现了无限无穷无极限(个比值)的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