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传统风俗英语表达 端午传统风俗

端午传统风俗,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等 。这些习俗,你知道吗?快来看看吧!端午节是中国民间四大传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的起源,据可追溯到春秋时期 。

端午传统风俗英语表达 端午传统风俗

文章插图
端午节的风俗有哪些端午节,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作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清晰地记录着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下面我们来说说端午的习俗 。
一、吃粽子

端午食粽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 。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粽籺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 。端午食粽的风俗在中国盛行不衰,并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

粽子作为端午节的代表食物,一说是为了投入江中,以免鱼虾噬咬屈原遗体;二说是因为粽子的棱角像一把刀子,可以将疾病、灾害铲除 。
二、挑“端午担”

宁波人过端午节时,男青年要挑上一份重重的礼品到女方家里 。宁波人把这种送礼习俗也戏称为“垫矮凳脚”,意思是要把未来的丈人、丈母娘摆摆平 。这“端午担”中,少的有四色,多的有八色,具体的物品有粽子、大黄鱼、鸡蛋、肉、糖、馒头等,其中不可缺少的是一只大白鹅,因为鹅在路上抬着头发出“戆戆”的声音,故有“呆头”女婿一说 。

因为鹅很忠诚,端午给丈母娘送鹅,其实就是表达忠诚 。到了丈母娘家中,丈母娘会将端午担里的点心等礼品分送给亲戚朋友,寓意定亲成礼,送嫁开始 。在女婿回家之前,丈母娘还会自备礼品,让女婿带回,寓意“回礼” 。女婿的端午之行,才正式结束 。现在,象山很多地方,依旧保持着这样的传统风俗 。
三、拴五色丝线

端午节孩子们一觉醒来,手腕、脚踝上已系上用五彩丝线编的“五色绳”,大人们说系上就百病不侵 。端午节后的第一场雨,再把五色绳剪下来,让雨水冲走,灾病也就随着被带走了 。

关于五色线,各个地方的风俗大同小异,有的以五色丝结而成索,或悬于门首,或戴小儿项颈,或系小儿手臂,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俗谓可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 。
四、悬挂艾叶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民间认为五月为毒月,初五又是毒日 。每年五月,正是艾蒿成熟,药性最好的时候,所以在端午节人们都要到野外去采摘艾蒿 。

传说远古时候神仙与水怪约定,只要门前悬挂艾草和菖蒲的人家,都不可冒犯,于是人们端午节喜欢采摘和悬挂艾草,意欲驱散妖魔,保卫家族 。艾草本身具有散寒除湿、其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可驱蚊蝇,净化空气 。艾叶烟熏时产生的烟气可抑制病毒和细菌在空气中传播 。
五、跳钟馗

钟馗在民间是辟邪扶正的象征 。所以有些地区就有五月初五这天跳钟馗的习俗 。在民间,钟馗是避邪扶正的象征,端午跳钟馗,寓意为消除五毒,四季平安,人寿年丰 。
跳钟馗,源自北宋,是古徽州遗存下来的一种传统民俗表演,有《出巡》、《嫁妹》、《除五毒》等多种内容,体现了民众崇尚钟馗的刚正不阿和祈盼除害降福的美好愿望 。
端午习俗内容丰富多彩,全国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这些节俗围绕着祭龙、祈福、攘灾等形式展开,寄托了人们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的愿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