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中有哪些二八法则的例子?


二八法则由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提出 。总结成一句话 。就是:80%的产出 。是由20%的工作带来 。
你可能会有这种感觉 。

在社会中有哪些二八法则的例子?

文章插图
这也就是二八定律在生活中的体现 。学习也是如此 。20%的学习 。影响了80%的学习成果 。
每10个人中有8个穷人
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的经济学家巴莱多认为 。在任何一组东西中 。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 。约20% 。其余80%尽管是多数 。却是次要的 。
社会约80%的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里 。而80%的人只拥有20%的社会财富 。这种统计的不平衡性在社会、经济及生活中无处不在 。这就是二八法则 。
由此可以推断——
世界上只有20%的人会成为努力的人;
80%的人用脑部以下的器官赚钱 。20%的人用脑部赚钱;
在社会中有哪些二八法则的例子?

文章插图
【在社会中有哪些二八法则的例子?】世界上每10个人中只有2个属于富有的人 。穷对于世界上大部分人来说是常态……
二八法则看似给了许多心灵毒鸡汤很好的支撑:世界很不公平、寒门难出贵子、读书无用论等 。和其他哲学家、统计学家得出的定律一样 。它作为冷冰冰的规律 。更多的是能帮助人们避免一些误区 。
例如在股票投资中 。只有20%的投资人研究赔钱时的策略 。剩下80%只考虑赚钱策略 。牢记二八定律 。能提醒投资人在投资过程中 。更谨慎地做出判断 。制定更长远的投资计划 。
除了投资市场和一些社会结论之外 。活用二八法则 。或许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好处 。
真正的能人不交朋友
利用二八法则 。我们可以更客观地评价自己的交际圈 。既然20%的人获得了财富 。20%的人成为了努力的人 。那 。你是其中一个吗?或者 。那人是否在你身边?
在社会人际交际中 。由于心理和空间接近 。人们更容易和自己各方面水平相当人的“亲近” 。这就形成了所谓的交际圈 。
从古至今 。人脉反证自身的水平 。已是约定俗成 。所以很多家长拼尽全力 。将孩子送进名校 。送出国留学 。正是因为对“圈子决定眼界和际遇”的认知 。
美国杰出的商业哲学家 。成功学之父Jim Rohn曾经提出著名的密友五次元理论:“与你亲密交往的5个朋友 。你的财富和智慧就是他们的平均值 。”
在社会中有哪些二八法则的例子?

文章插图
真正的能人是不需要特地花时间打造人脉的 。例如名作家的朋友大多数也是作家 。如果他们将时间花在打造人脉上 。或许就写不出脍炙人口的作品 。
只有自己强大 。才能像磁铁一样 。吸引和自己同属性的人 。
如果当你发现你的圈子聚集了那20%的人 。恭喜你 。你肯定是个优秀的人 。
标准决定高度
巴莱多在研究英国人工作和财富时发现二八法则 。二八法则本质和效率相关 。
物理学中 。有一个被哲学家巧妙运用的定理——熵 。即从无序到有序的状态 。能量均匀分布时 。熵值最大 。青年人被认为是熵值最高的阶段 。这个时候有力量、有智慧、有热情和精力 。从这个阶段开始 。熵值便开始下降 。即熵减 。
世界上大部分人都在和熵减做斗争:步入社会之后 。要克服不断锐减的精力工作;要提高随年下降的记忆力;要锻炼身体 。防止衰老……也就是说 。如果将自己定位在80%的那群人 。没有与熵减对抗 。那最终的结果是——越变越平庸 。
何况 。人一生的精力是有限的 。天赋也不一 。
这个道理很少人有深刻认知 。每个人都是零件相同的机器 。但这些零件的功能并没有等同精准 。有些人从小喜欢画画 。有些人可能对色彩毫不敏感 。有些人可能在成年之后才发现自己拥有音乐天赋 。如果认识不到人类之间的偏差 。安于天命般接纳了“80%”的命运 。那可能就错失了不少机会 。
毕竟 。那些各种“20%”可不一定都重合 。
试想 。一辈子有20%的时间在努力 。将这部分努力放在了自己属于的20%的天赋上 。那会不会更容易接触成功?
但如果放弃了 。那就只能随着熵减 。消失在时间里 。一点痕迹也没有留下 。
虽然大部分人都不能拥有财富 。但先成为努力的人还是更容易达到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