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该怎么理解这句话?


这段话出自《论语.述而篇》 。原文:
7.12子日:富而可求也 。虽执鞭之士 。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 。从吾所好 。
这段话很简单不用翻译 。理解这段话的关键在可求和不可求上 。什么叫可求?什么叫不可求?看《论语.泰伯篇》8.13子日:笃信好学 。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 。乱邦不居 。天下有道则见 。无道则隐 。邦有道 。贫且贱焉 。耻也;邦无道 。富且贵焉 。耻也 。
这就是孔子对富贵的看法 。富而可求这个可求就是邦有道 。邦有道就可以大大方方的去求富 。不要考虑职位的大小 。邦有道还不去求富 。把自己弄的又贫又贱 。这是非常可耻的事情 。就象现在这个时代一样 。人人都在奔富有 。而且又是邦有道 。国家和人们都在走富强的道路 。而自己却贫穷落后 。那么这就是很可耻的事 。孔子2千多年前就给我们指明了方向 。所以现在这个时代若还是那么贫穷 。实在是不值得同情 。
如不可求这个不可求就是邦无道 。邦无道就是国家不太平 。如同天下大乱、烽烟四起 。这时候人们最起码的生活保障都达不到 。再去求富 。这时的富该从哪里得来的?必然是发的国难之财 。这样的财自然就是不仁不义之财 。所以孔子才说邦无道 。富且贵焉 。耻也 。这时候就叫不可求 。
总之 。理解这段话的关键之处 。就是把可求和不可求的含义弄清楚了 。自然就能理解这段话 。同时也能理解孔子对富贵的看法 。
其他观点:
讲那么高深干吗?孔子只说了一件事:挣钱有门路时 。就算当马夫咱也干 。如果没门路 。咱就继续装清高 。
为什么孔儒发展到后来变成了毒?就是那些酸丁抱着孔子的“小道理”不去讲 。随意穿凿附会 。愣是把一个人活活地给弄成了神 。还振振有词的讲崇古喻今 。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该怎么理解这句话?】《论语》是孔子的语录 。那么语录中记的并不一定全有什么深意!后人研读切忌引申 。以免误人子弟 。
其他观点: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该怎么理解这句话?

文章插图
【评述】
不爱权与钱的儒士不是真儒士!
为什么这么说?
大家想想:
没有权与钱 。怎么修路?
没有权与钱 。怎么能过上好生活?
没有权与钱 。怎么治理国家?
……
所以 。不爱权与钱的人 。不是真儒士 。不是致良知的人(富而可求也 。虽执鞭之士 。吾亦为之) 。
不过话说回来 。儒士赚钱与权的方式 。与小人有本质的不同 。儒士赚钱靠的是“致良知” 。小人赚钱靠的是坑蒙拐骗(违反良知) 。这就像有为的官员 。通过为民服务 。获取了晋升 。而腐败的官员靠贿赂 。得到晋升 。两者虽然都得到晋升 。但二者不同的做法 。也就意味着成就是不同的 。岳飞与秦桧不就是如此?
也许有人会问:靠良知真的可以赚钱吗?
这一点真的不用怀疑 。华为与长生生物不就是最明显的例子吗?
华为靠什么?
靠的是它的产品 。靠的是它的服务 。靠的是它的创新 。靠的是它责任……
长生生物靠的是什么?
靠的是假疫苗 。
结果昵?
华为成为国人的骄傲 。长生生物的董事长准备坐牢 。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该怎么理解这句话?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