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的伏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三伏天

夏至过去多日 , 今天就要数伏了 , 也就是说要进入三伏天了 ,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处暑之中 , 是一年中气温最高又潮湿和闷热的日子 。所以“三伏天” , 就是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 。

三伏天的伏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三伏天

文章插图
【三伏天的伏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三伏天】那么 , 三伏天的“伏”是什么意思?为什叫三伏天?三伏天都有哪些风俗?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聊一聊 。
一、什么是三伏天?
每年只要进入农历六月份 , 很快就到数伏天了 , 民间有句俗话说:“冷在三九 , 热在三伏 。”说的是夏至以后气温骤升 , 形成了炎热的暑天 。于是人们把最热的暑天称为“伏天” 。所以 , 三伏天 , 就在小暑与处暑之间 , 入伏”后 , 全国多地将会进入持续高温模式 。这是一年中气温最高而且悬又潮湿、闷热的时期 。

三伏天的伏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三伏天

文章插图
“三伏”说法在我国自秦代以来就存在了 , 《汉书·郊祀志》就有明确记载:“六月伏日也 , 周时无 , 至此(指秦)乃有之 。”就是说六月进入伏天的说法 , 在周代时还没有 , 但到秦朝就有了 。
《史记·秦纪六》中云:“秦德公二年(公元前676年)初伏 。”唐人张守节曰:“六月三伏之节 , 起秦德公为之 , 故云初伏 , 伏者 , 隐伏避盛暑也 。”
三伏天的伏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三伏天

文章插图
我国传统历书中注有:“夏至三庚便数伏” , 就是说 , “从夏至日”开始往后数 , 数到第三个“庚日”便开始入伏了 。“庚日”是指古代的“干支纪日法”中带有“庚”字头的那一天 。
伏天气有一个多月时间 , 古人就把这一段时间叫“三伏” , 它由初伏、中伏、末伏组成 。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入伏 , 是初伏的第一天 , 10天后是第四个庚日叫中伏 , 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叫末伏 。
伏天的长短也不是固定的 , 主要看中伏发生的时间的上 。如果第五个庚日发生在立秋之前 , 那么中伏就有20天 , 民间俗称两个中伏;若发生在立秋之后 , 中伏就只有10天 。
三伏天的伏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三伏天

文章插图
二、三伏天的“伏”是什么意思?
“三伏天”的“伏”就是指的是“伏邪” , 即要伏“六邪”中的暑邪 。六邪分别是:风、寒、暑、湿、燥、火 。
所谓“伏”就是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 , 入伏就表示阴气被阳气压制得最严重 , 天气最炎热的时候 。俗话说“夏至三庚数头伏” , 意思是说 , 夏至日之后 , 伏天马上就要到来了 。
三伏天的伏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三伏天

文章插图
也有人认为:“伏”就是天气太热了 , 宜伏不宜动 。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称之为“伏” 。每年有三个伏 , 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 , 它的日期是由干支历的节气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 。
三、今年的三伏天是什么情况呢?
今年三伏的具体情况如下:
初 伏:2022年7月16日-2022年7月25日 , 共10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