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类乙管”后的首个春运:候车室里人山人海,车站广播提示语变了


北京西站进站的人群(极目新闻采访人员姚赟摄)
几乎每个护栏都倚着一排乘客
采访人员:曹雪娇 地点:广州南站
1月13日下午,我和同伴从广州南站乘车返回武汉 。
虽然,我住的地方,距离广州南站只有半小时车程 。但是担心春运时期,南站乘客太多,进站安检要排队耽误时间 。最后,我和同伴还是提前了两小时出门 。
进站安检的乘客不算多,大概只要等几分钟 。但一进入候车室,我才发现里面人山人海 。
候车室内,座位几乎被乘客坐满了 。还有不少背着大包小包、拖着行李箱的乘客,在候车室里四处挪腾,想要找到一个座位,可以短暂地休息一下 。
但大多数乘客都难以如愿 。于是乎,他们有的便直接倚着柱子席地而坐,还有乘客拖着箱子,靠着分隔护栏休息 。
几乎每个护栏边上,都倚着一排乘客 。他们大多,目光都紧紧地盯着车站的大屏幕,期盼着下一个检票的,就是自己回乡的车 。
高铁站内等的士的人排起了长队
采访人员:刘楒睿 地点:武汉站
1月13日,许多朋友都要返回武汉了 。因为之前答应过,在他们返汉后,要去武汉站迎接他们 。当晚,我也早早地吃了饭 , 准备提前半小时出发 。
朋友们是晚上9时30分到站,本想着时间肯定够的,但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大雨 。害怕堵车,我便早早地出了门 。
开始很顺利,一路畅通无阻 。但到了P1停车场的时候 , 我开始意识到问题不对了 。
地图上,右拐进入P1停车场的最后200米已经堵成了血红色 。三车道已经因为堵车,只有最左侧车道还能通行 。“完了”,我看着已经跳动到21:10分的时钟 , 想着朋友们或许要在风里等我一阵了 。
在我左侧,一位大哥正在焦急地打着电话,或许他跟我一样,害怕错过时间 。
好在,这条路并不是堵住不动的 。21:27分,我终于挪进了停车场内 。熟练地找到一个车位,然后见缝插针地在车流里倒车入库 。随后便飞奔向北二出口,好在朋友还没出站 。
接到朋友,我转过身一看,发现进来时,排队尚不长的出租车上客点,已经排了三个拐弯 , 队伍长度也有了近200米 。
“幸好有你接我们 。”朋友也是万分感慨 。而另一个朋友也说,上次在武汉站看到这么长的等候出租车的队伍,还是2018年 。时隔这么多年,终于又在武汉站感受到了春运的气息 。
在武汉站等待的士的人排起长队(极目新闻采访人员刘楒睿摄)
从进站到候车只需3分钟
采访人员:舒隆焕 地点:西安北站
1月15日 , 是2023年春运的第9天 。当天,我准备从西安北站乘车出行 。
近三年,我曾多次从这里乘车出发 。以前进站排队,需要查验健康码和核酸证明 。加上安检 , 进一次站十分费时 。每次出行,我都要早早从家里出发前往车站 。
这一次乘车,最直观的感受是,进站效率明显提高了 。我算了一下,从市内乘车到站后 , 进站到候车仅用了3分钟 。这一切,都归功于防疫政策的调整优化 。
虽然防控政策调整了,但候车大厅内,大家都能够自觉地戴好口罩,做好自我健康防护 。多位旅客也告诉我,感觉今年的春运回家路轻松顺畅,更多的是没有了疫情期间的心理负担 。
坐高铁回家让我感觉像在家门口上班
【“乙类乙管”后的首个春运:候车室里人山人海,车站广播提示语变了】采访人员:赵德龙 地点:湖北兴山站
往年从武汉回兴山老家 , 是从汉口站坐高铁到宜昌后,再转乘一个多小时大巴车到兴山,要提前计算大半天车程 。年底虽然归心似箭,但相比往年少了些匆忙 , 多了些从容 。
1月20日,单位放假后,怀着激动的心情,我踏上了返乡的旅程 。虽然汉口火车站依然人满为患,但这次的我已没有了往年的匆忙 , 因为,郑渝高铁全线贯通后,从武汉到兴山只要两个半小时 。
顺着人流 , 感觉空气中飘荡着返乡的喜悦,踏上列车那一刻,想象两个小时后家乡的图景即将浮现在眼前,心中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
去年6月20日,郑渝高铁全线贯通运营 , 我的家乡兴山结束不通高铁的历史,正式迈入“高铁时代” , 家乡祖祖辈辈的心愿终得实现 。
除了方便出行,郑渝高铁也进一步完善了我国中部和西南地区的快速铁路网,对于推动我的家乡——三峡库区旅游发展、助力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