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抖音上流行这样一个梗,随便对一个小学生唱抖音神曲“爱你孤身走暗巷”,他们一定会接下一句“爱你不跪的模样” 。这首歌就像小学生之间的暗号一样,无一不知,一下子就能对上,又可爱又搞笑 。
于是我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一味的禁止孩子玩手机,真的对吗?
当今社会,不管是对于孩子还是家长,手机已经成为了必需品 。而孩子对手机的依赖和上瘾,似乎是世界范围内的父母共同面对的难题 。
家长很难像学校一样,明令禁止学生接触手机,因为你会发现:有时候父母越禁止,孩子反而越去做 。
所以一味的禁止孩子玩手机,不如帮助孩子与手机共处 。
禁止孩子玩手机
会变成一场权利争夺
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父母对孩子说的最多的话就是“不许”、“不可以”、“不要”,但是鲜少有孩子能做到令行禁止 。
更多的是父母越不让做什么,孩子越想要做什么 。
很多父母觉得自己是家长,就认为:“你必须要听我的,我是你妈、你爸”,而孩子则认为:“我也有自主的权利!”于是,父母与孩子之间就陷入了一场权利争夺 。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认为:
\\|/
不论什么时候,当父母命令或者强迫孩子做事情,就会导致权力之争 。
这样的对抗通常发生在一些个性比较强的孩子身上 。
很多家长,仗着自己天然的父母权威,简单粗暴地要求孩子听话和配合,但是随着孩子的长大,这一招越来越不奏效 。
因为孩子也是拥有独立人格的个体,也有自己的需求,为了反抗你,他们就会拖延、哭闹、不配合 。
这种权利之争发生得越多,孩子往往也越叛逆 。
所以,当你过度禁止孩子玩手机时,孩子往往偏偏要玩,其本质不是因为手机诱惑力太大,而是孩子不想屈服于你 。
禁止孩子玩手机
反而是种诱惑
曾听到一位妈妈吐槽,正在读初中的儿子,每次一回到家,就是窝在房间里玩手机,喊他做作业、吃饭,喊了好几遍,都是嗯嗯应付两声 。
有一次,趁着孩子去学校,妈妈就把孩子的手机藏了起来,孩子放学回来看不到手机便安分了两天,但是第三天,妈妈发现手机被孩子找到,又回到了孩子手上 。
妈妈不让他玩,他就偷偷地玩 。有一次,甚至把同学的手机带回家,晚上在被窝里玩 。
这位妈妈的经历,很多父母都不陌生,大人们又是没收、又是摔东西、又是监控,但是孩子对手机的兴趣不仅丝毫未减,反而愈演愈烈 。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做“禁果效应”,意思是,越是禁止的东西,人们越是好奇;越是得不到的东西,就越想得到 。
当孩子因为外力被迫禁止接触一些事物,他反而会对这些事物产生更多的好奇心 。比如你把巧克力放在高高的橱柜里不让孩子吃,孩子就越想吃,这种禁止反而变成了另一种形式的“吊胃口” 。
手机也是一样,你越是禁止,就越是会引发孩子更大的兴趣和关注,他们会千方百计地把手机搞到手,争分夺秒地玩,对手机的渴望也更深了 。
这就是所谓的“不禁不为”,“越禁越为” 。
完全隔绝孩子与手机
并不切实际
孩子对手机的好奇,不是简单的禁止就能浇灭 。如果所有的禁止都有用,教育就不会如此艰难 。
在这个时代,完全禁止孩子不去接触电视机、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并不切实际 。
即使学校禁止、家里禁止,孩子还有可能从朋友、同学那里可以接触,我们无法保证孩子在他的学习生涯中完全不接触到手机 。
不仅如此,现在社会科技发展都如此的迅速,电子产品层出不穷,你禁住了手机,那别的电子产品呢?你能都禁止吗?
在现在的教学中,学校很多活动、通知、甚至是家庭作业都会直接发到手机上,所以完全隔绝孩子与手机并不切实际 。
预防孩子沉迷手机的关键
是帮助孩子与电子产品共处
手机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它为孩子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便利,孩子通过手机获取的信息也并不完全都是坏处 。
我们能做得的是预防沉迷,让孩子合理分配玩手机与学习的时间,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才是关键 。
想要彻底预防孩子沉迷手机,需要帮助孩子与电子产品共处 。
至于怎么相处,给大家4点建议:
壹
/合理安排时间
家长和孩子共同协商每天玩手机的时间并严格遵守;手机不能带到学校;吃饭、睡觉、走路不能使用手机等等 。
推荐阅读
- 什么手机可以开通原创功能
- 小米拨打什么检测手机信号
- 手机皮是什么材料
- 过年都用什么手机壳比较好
- 小白买什么手机好目前这4部手机最值得考虑,几乎没有“短板” 新人用什么手机最好用
- 什么手机适合亲朋聚会用
- 荣耀60售价2500元左右价格不贵,但是对比同处理器手机 什么手机浪费电慢又好用
- 手机用什么拦截广告软件
- 什么是手机拍照参数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