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与辛弃疾并称是什么,二人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


苏轼与辛弃疾并称是什么,二人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

文章插图
【苏轼与辛弃疾并称是什么,二人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苏辛是北宋的苏轼与南宋辛弃疾的并称 , 二人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 , 高佑釲《陈其年湖海楼词序》引顾咸三语曰:“宋各家词最盛 , 体非一格 , 苏、辛之雄放豪宕 , 秦、柳之妩媚风流 , 判然分途 , 各极其妙 。”
苏轼简介苏轼 , 字子瞻、和仲 , 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 , 世称苏东坡、苏仙 , 汉族 , 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 , 祖籍河北栾城 ,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 历史治水名人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 , 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
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 , 清新豪健 , 善用夸张比喻 , 独具风格 ,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 , 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 , 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 , 豪放自如 , 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
苏轼善书 , “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 , 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辛弃疾简介辛弃疾(1140-1207) , 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 , 改字幼安 , 别号稼轩 , 汉族 , 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 , 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
21岁参加抗金义军 , 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 , 条陈战守之策 。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 , 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 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 , 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 , 后被弹劾落职 , 退隐江西带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