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的由来 关于夏至的由来介绍


夏至的由来 关于夏至的由来介绍

文章插图
1、公元前七世纪 , 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 。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 , 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至者,极也 。”
2、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是北半球各地全年白昼最长的一天 , 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 。如海南的海口市这天的日长约13小时多一点,杭州市为14小时 , 北京约15小时,而黑龙江的漠河则可达17小时以上 。
3、在北极圈以北,这一天太阳整日都位于地平线之上,成为北半球一年中极昼范围最广的一天 。同时,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 , 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 。在北京地区,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高达73°32′ 。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将近一倍 。而此时的南半球正值隆冬 。
4、中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麋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 。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 。
【夏至的由来 关于夏至的由来介绍】5、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 。而麋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 。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 , 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