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心内科最好的医院排名 天津哪个医院好

融媒体采访人员韩隐张宇慧高杨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结核病肆虐中国 。1942年7月,在著名结核病防治专家郭德龙教授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帮助下,天津结核病医院正式开业,从此结束了天津结核病患者无处就医的历史 。1947年11月17日,天津公立结核病防治医院正式成立 。著名呼吸科专家黄霞教授任内科主任,李永春教授任外科主任 。天津胸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历史就是从那时慢慢开始的 。
中国成立后,天津市人民政府接收天津市公立结核病防治医院,并更名为天津市第一结核病防治医院 。此后,天津市结核病患病率明显下降 , 死亡率大幅降低 。“结核病是天津市人民健康的主要敌人”的局面得到了根本改变 。鉴于疾病谱的变化,医院在学科建设上开始向胸科专业过渡 。1963年,开设了以陈树勋教授为主任的心内科和以张天惠教授为主任的心内科,并将结核病专科和部分医务人员分离出来,成立了天津市结核病医院(后更名为天津市肺科医院 , 现为天津市海河医院) 。1972年更名为天津和平医院 。在刘昌奇等前辈的努力下,胸科发展成为国内知名的胸科疾病诊疗中心 。后于1982年更名为天津市胸科医院 。2014年,内科按国际标准更名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邵宝生教授、李越川教授、赵笑云教授70多年来不懈探索,为我们书写了一部感人至深的学科继承、发展、创新的故事 。
仁爱:打造呼吸科学的三驾马车肺功能、支气管镜和呼吸危重症是共同考验呼吸科学服务能力和临床水平的“三驾马车” 。1959年,我国著名呼吸生理学家赵教授在天津市第一防痨医院(现天津市胸科医院)创办了肺功能科,是华北地区最早开展肺功能检查的科室,在国内享有较高声誉 。当时天津市第一结核病防治医院的主要工作分为预防(包括群检、公共卫生、卡介苗接种)和治疗(包括内科和外科)两部分,是天津市结核病防治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一结核病防治医院工作人员合影
1972年 , 原天津市卫生局决定以天津市第一结核病防治医院为基础组建天津市和平医院(现天津市胸科医院),并按专科胸科医院建设标准进行相应调整,设置胸科、胸外科、心内科、心外科、病理科、检验科、放射科等技术科室 。也是在那一年,邵宝生毕业后来到和平医院 , 成为一名胸科医师 。
“老一辈医学科学家为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哺颐橇粝铝吮蟮木癫聘?。”1975年,天津和平医院胸科在天津市率先建立了六床重症监护室 , 建立了完整的重症监护和抢救体系,开展了有创机械通气支持 。
胸科老专家刘长奇教授正在查房 。
“支气管镜是呼吸科的重要武器,我院胸科是国内最早开展这项技术的科室之一 。”李越川教授介绍 , 1975年,刘长奇教授在天津市率先引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对于大咯血患者,首先进行支气管动脉栓塞 。7年后的1982年起 , 该系面向全国举办胸科医学进修班,每年招收10~15名进修生,为全国呼吸学科培养了大批人才 。同年,医院正式更名为天津市胸科医院 , 以胸科、胸外科、心内科、心外科四个临床科室为支柱,临床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
20世纪90年代初,天津胸科医院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学科发展迅速 。邵宝生教授介绍了局部介入化疗技术,不仅缓解了晚期肺癌患者无法手术、全身化疗副作用严重、用量大的现状 , 还减轻了患者的疾病负担 。随着血管内介入治疗和影像医学的发展,介入治疗技术逐渐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 。1987年用支气管镜代替胸腔镜诊断和治疗胸膜腔疾病 。1991年,在天津完成了第一例支气管镜引导下的气管支气管支架置入术 。随后在1994年和1995年 , 该科先后主办了第一届和第二届全国支气管镜学术会议 。1995年,天津市胸科医院通过全国三甲医院评审,成为天津市唯一一所以防治心、胸疾病为特色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 。
引领:以重点学科建设为桥梁为传染病防治过河2002年,时任天津市胸科医院胸科主任的李越川教授召开了医院组织的全面盘点、学科发展和人才梯队建设会议 。他意识到,作为一个有着50多年深厚学识的科室,胸科在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杂症方面实力雄厚 。但目前重症监护治疗技术已经落后于国内先进医院的呼吸科 , 人才队伍更差 。“作为专科医院,应该在呼吸专科领域领先全市 。只有‘人无我有,人无我有’才能对社会做出独特的贡献 。”教授向时任天津市胸科医院院长(原天津市卫生局局长)的程讲述了自己的规划:将分散在各个科室的重症监护人才和技术聚集起来,成立呼吸重症监护室(简称),通过学科建设促进人才培养,将其打造为高风险、高复杂、高难度的诊疗操作平台 。这个计划得到了医院的全力支持,很快就购置了16台大型呼吸机和3套支气管镜 。成立了天津市第一家有14张床位的RICU,李越川任主任 。在李越川教授大力建设学科的同时,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也面临着21世纪以来的第一次挑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