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总为自己犯错找理由 犯错的理由

犯错误的原因(不要总是给自己的错误找理由)穿插游击队2021-01-05 18:38:14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巴甫洛夫与狗”实验,是俄罗斯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巴甫洛夫在研究狗的消化系统时做的 。
实验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 巴甫洛夫给狗粮,狗看到食物自然会流口水 。
第二阶段,巴甫洛夫在狗面前摇铃铛,狗不会流口水 。
这个时候,狗狗是正常的生理反应 。
然而,在第三阶段,巴甫洛夫每次喂狗时都会敲钟 。所以一段时间后,即使不给狗狗食物,只是简单的摇摇铃铛,狗狗还是会流口水 。这时候狗好像被魔铃诅咒了 , 意识被操纵了 。
|巴甫洛夫和狗实验的几个阶段
图片:简书
这个实验导致两种反射: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第一阶段,狗狗看到食物流口水,是很自然的,没有附加的正常反应,也就是无条件反射 。第三阶段,利用铃声作为条件刺激,让狗做出相应的反射活动 。
当然,条件反射的发生,需要反复刺激,使铃铛与狗产生暂时的神经联系 。
这个实验似乎表明我们理性的决定是一个谎言 。在条件的刺激下,我们不再能理性思考,甚至控制自己的身体 , 而只是像巴甫洛夫的狗一样,被“铃铛”所支配 。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巴甫洛夫和狗”实验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学和认知科学领域,成为了解动物特征的经典案例 。在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的影响下诞生的行为经济学,沿着巴甫洛夫的实验路线进一步探索了人类的日常决策行为 。
行为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对经济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内曼是这一领域的代表人物,他获得了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他与另一位认知心理学家阿莫斯·特沃斯基合作发表的一篇相关论文仍然是社会科学著作中被引用频率最高的文章之一 。
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一书中认为,人类大脑在判断和决策时经常使用两种思维方式,分别对应两个系统:系统1和系统2 。
1.系统没有耐心,可以调动大脑中的情绪、记忆和经验 , 对现状做出快速反应 。减少了思考的时间和工作量 。但这也意味着很难理性批判地分析事物,容易被表象迷惑而草率决策,最终被骗 。
相应的,人也有抑制“冲动”的系统2,负责逻辑思维、复杂计算、慎重选择 。它也有缺点 。与系统1相比,系统2不太活跃,人们很少在紧急情况下使用它 。
卡尼曼在书中说:
“不幸的是 , 这些机智的节目在最需要的时候最难调用 。」
基于双系统理论,Kahneman提出了三个决策特征:相对价值、损失厌恶和参照依赖 。比如我们在做决策的时候,往往没有时间去计算事物的绝对值,而是依赖于心理情绪主导的相对值;在有得有失的情况下 , 人们会尽量避免有风险的选择,因为他们讨厌损失 。而在那些肯定会输并且可能会输得更多的选择中,我们往往会铤而走险 。
卡尼曼指出,人类的认知习惯往往会导致错误的选择,但这些错误是有原因的 。只要认清这些原因,明白自己的极限,就能克服和颠覆之前的认知,做出理性正确的选择 。
说了这么多,生理上,我们都是“巴甫洛夫的狗” , 有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这是动物的自然反应 。而人类之所以以自己弱小的身体处于生物链的顶端,正是因为我们还有“系统2”,不断的学习和反思来突破自己的生物本能 。
所以 , 我们在与动物和其他人类相处时,总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作为参照,反过来认识自己 , 改正错误 。这是来自巴甫洛夫的狗的启示,正如卡尼曼所说:
【别总为自己犯错找理由 犯错的理由】“关注缺点并不意味着我们在诋毁人类的智慧,就像关注疾病并不否认健康一样.....当我们犯错误的时候,我们总是很自信 。这个时候,旁观者往往比我们自己更容易发现这些错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