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古今研究:茵陈 茵陈的功效与作用

茵陈的功效与作用(中医古今研究:茵陈)
一.经典和书籍摘要
1.中医大辞典:“清热利湿 。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风痒,疮疥 。用栀子、大黄治阳黄;用附子干姜治阴黄 。”
2、《神农本草》:“主风湿,寒热邪,热黄疸 。”
3.《名医别录》:“治全身发黄,小便不利 。除了头发烧,去发烧 。”
4.《本草纲目集》:“以疏通关节,祛郁热,用于伤寒 。”
5.《日华子本草》:“治日间病,发热,头痛,头痛,眼痛,疟疾,妇热,内伤 。”
6.《本草孟府》:“专治黄疸,使其为君 。栀子和附子分为阳热和阴寒 。太阳又热又湿又干 。用栀子大黄汤湿,用栀子橘皮汤干 。阴寒过盛只有一种证 。必须加附子,合服成功 。治伤寒,疟疾还是治的 。风热、停滞、止痛、宽膈、化痰 。”
7.《医学概论》:“是风湿寒热之主邪,热则全身黄,小便不利 。以此为君,其他药物以寒热为辅 。治伤寒、头热、头痛、眼痛、疟疾、腹泻、气滞、化痰、利膈、消疮疥满身 。”
8.《医林精要》:“强肾,燥脾利湿,除郁解热 。”
9.《续本草》:“泻火平肝,化痰止咳发汗,利水消肿,治疮火 。”
10、《本草经》:“其味苦而平,微寒无毒 。因此,风湿、寒热、热生黄疽、全身发黄、小便不利、头热等都是阳明、太阴湿热所致 。寒能燥湿除热,湿热去了,证候就退了 。”11.本草注:“主治风湿、寒热、热黄疸 。全身发黄,小便不利,除了头热,还拉肚子 。”
12.《本草纲目选编》:“风湿致热,关节,泻 。”
13.《得与本草》:“利水利湿 。治疗疟疾和疝气 。取附子、生姜治阴黄 。得白鲜皮,治癫痫病黄如金 。”
14.《雷公炮制药解》:“伤寒主热,黄疸赤 。治眼、调气滞、发汗、除风湿 。去根,生火 。”
15.《新修本草》:“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 。全身发黄,小便不利,除了头热,还拉肚子 。”
16.《削用药性》:“专利湿热,为黄疸之药 。”
17.《增广方药药性综论》:“主治风湿、寒热邪、热郁、黄疸、周身发黄、小便不利,以除疖 。”
18.证本草:“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周身发黄、小便不利、除头热、呕吐 。”
19.《中医》:“清热利湿,退黄 。用于湿热黄疸”
20、《千金翼方》:“主风邪为风湿、寒热,黄疸为热,全身发黄,小便不利 。除了头热,就去发烧 。”
21.《长沙药械》:“味苦,微寒,入太阴脾、足太阳膀胱经 。利水道,泻湿,祛瘀清热退黄 。”
22.《新人参饮片》:“色淡绿,如艾 。酸甜苦辣 。改湿热,治黄疸 。”
第二,现代研究
1.成分:主要含有东莨菪碱、东莨菪碱、茵陈黄酮、茵陈黄酮、绿原酸、水杨酸、香豆酸等 。还含有挥发油、三萜和类固醇 。
2.功能:本品具有抗肝损伤、利胆、抗病原微生物、抗肿瘤、改善微循环、降血压、降血脂、抗凝血、利尿、解热、平喘、抗菌、消炎、驱蛔虫、抑制各种皮肤病原真菌和细菌的作用 。
3.药理:①煎剂和酒精输注均可促进胆汁分泌;②能保护肝脏;③浸泡剂退热作用强,煎剂退热作用弱;④其水提物和醇提物具有降压和利尿作用;⑤煎剂能降低血清胆固醇β蜡蛋白,防止血管壁脂质堆积 。
【中药古今研究:茵陈 茵陈的功效与作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