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谁来为“孤儿药”研发买单?( 二 )


这些“苛刻条件”几乎在初期就磨灭了研发人员对于“孤儿药”的热情 。一位医学教授向动脉橙果局透露,“医生根本不愿意参加孤儿药相关的研究,因为一年可能也就碰到一两个病人,临床数据根本就支撑不起研究,花这个时间还不如去研究癌症或者经费更多的病种 。”
其次从投入上来讲,漫长的时间和高额的成本足以逼退很多人 。“孤儿药”由于患病人数少、研究资料缺乏、受试者难以寻找、致病机理复杂等原因,整体成本比一般创新药物研发要投入的更多 。
以电影《我不是药神》中的白血病神药格列卫为例,诺华制药整整花了41年,总投入14亿美元才得以研发成功 。
最后从回报上来讲,专利保护期使药企在获利上有了期限 。对于药企来说,研发一款孤儿药先别想着赚钱,收回成本都很难 。一方面是定价的问题,太低收不回成本,太高又找不到支付方,很容易出现争议;另一方面是市场体量的问题,孤儿病患者数量有限,而且由于药价昂贵,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支付体系,真正能支付的微乎其微 。
但最致命的还是专利保护期的问题 。假如能锁定现在甚至将来所有病人只使用该药企研发的药物,那么收回成本只是时间问题 。但是,由于专利已经公开,一旦过了保护期,其他制药企业就可以免费分享这一成果,并能依靠更低的价格迅速占据市场份额 。到那时候,原研药企就没有任何竞争力了,收益必然会出现“断崖式”下跌 。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研发“孤儿药”真的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一方面,药企花了很大精力去做没有人愿意做的事情,这本身就是一个挑战;另一方面,药企做成功之后还要去平衡市场,如果定价高了,会落得“黑心企业”的臭名,如果定价低了,在专利保护期内又很难收回成本,最后只能赔本赚吆喝 。
02、“孤儿药”需要被正向激励研发“孤儿药”很难,所以更需要有人站出来 。
但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持有一个理性的认识:药企不是慈善机构,他们需要盈利,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维持企业的正常发展,才能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创新,毕竟任何一款“孤儿药”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药企用巨额的研发成本和研发时间换来的 。
所以,如何让更多药企“站”出来去研发“孤儿药”是我们现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 。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整体研发环境的改善,全球越来越多地药企开始投身于“孤儿药”的研发 。
生物医药|谁来为“孤儿药”研发买单?
文章图片

图2 | FDA2010-2020年批准孤儿药数量趋势
这一点在美国FDA批准的新药中得到了验证 。据统计,在2010年到2020年期间,FDA批准的“孤儿药”数量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 。2010年,FDA批准的孤儿药数量仅有6个,而这一数值到2018年已达到了34个 。在2020年,FDA批准的孤儿药数量为31个,占全年获批新药总数的58.5%,比值达到了10年来的新高 。
除了数量的激增,研发成功率也在快速提升 。根据最新发布的一份药物临床开发成功率报告显示,在2011年到2020年,孤儿药(不含肿瘤适应症)从1期临床到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的平均成功率为17%,高于整体药物的平均开发成功率7.9% 。
但这些快乐都是别人的,因为到目前为止,中国有关“孤儿药”的研发成果几乎是一片空白 。

推荐阅读